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日本的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研究月报》,一九八四年六月号上发表文章,评介了我校外研所日本文学研究室编辑的《日本文学年刊·1982》。该文认为,一九七九年以来,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和介绍工作,出现了一个繁盛局面;但学术性研究似乎还嫌冷清。东北师大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的《日本文学年刊·1982》,却是研究领域的成果之一。文中指出:“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文学》,过去也是由这个研究所编辑的,现在已改变情况、成为发表包括文学作品翻译在内的综合性杂志。《日本文学年刊》登载的,大都是研究论文,内容方面不是停留在简单介绍上,而是对日本文学做了学术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的净土教──从毛丹青翻译《叹异抄》说起杨曾文毛丹清同志所译日本唯圆《叹异抄》已由文津出版社出版。此书原文不长,但为日本净土真宗的重要教典之一。作者是真宗创始人亲鸾的弟子唯圆,已为日本学术界定论。全书由简短的十八章组成,有序,前十章所载为亲驾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以下简称《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是日本学者松本真澄历经多年研究,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撰而成。该书于1999年由日本多贺出版社出版,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鲁忠慧翻译的中文版。  相似文献   

4.
《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由刘宝辰编著的《花冈暴动─—中国“劳工”在日本的抗日壮举》一书,是“日本强掳华工研究与翻译丛书”的第二本,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全书20万字,印有180余幅珍贵图片。1943—1945年,日本将约4...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移民》一书,由“日本满洲移民史研究会”编写,孟宪章等译,赵连泰等校,1991年5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为“东北沦陷十四年史丛书(翻译系列)”之一种。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宽政六年末(1795年初)传入日本的,而最早的日译诞生在将近100年后的1892年。这一年4月,森槐南在《城南评论》上发表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部分的译文,题为《红楼梦序词》,署名“槐梦南柯”。这篇译文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在清朝首届驻日公使馆员们向日本文人学者大力推介《红楼梦》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也与坪内逍遥否定劝善惩恶的小说写作传统,提倡写实主义的日本近代文坛的变革遥相呼应。本文重点考察这篇译文的翻译背景、徒用底太、翻译风格、翻译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岳峰带领课题组完成的《耶鲁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侵华战争珍稀档案汇编与翻译》(下文简称"《耶鲁档案》")一书,于2015年12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60万字,355页。众所周知,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以往发掘的日本侵华史料中,已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菊地利夫教授撰写的《历史地理学方法论》著作(东京:大明堂1977年版),是一部在日本历史地理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著作。自1987年起,由辛德勇老师翻译后在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上进行连载,当时题名为《历史地理学导论》。译文刊出后,也引起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重视。然而,年经  相似文献   

9.
<正>《佛教》是日本学者阿部正雄阐释佛教的一本宗教入门读物,此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志强研究员翻译。全书共7万字,分成八个部分对佛教进行阐释。作者阿部正雄是佛教禅学在欧美的卓越阐释者,是当代耶佛领域对话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国内学者对阿部正雄其人其著的研究相对较少。1989年王雷泉先生翻译了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一书,国内学者才对阿部正雄其人和思想有所了解。王雷泉的《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1、  相似文献   

10.
巴一熔 《古今谈》2004,(4):10-13
巴金1928年从法国回来,黄源1929年自日本归国,两个学青年在上海会合,从事写作和翻译。巴金以创作为主,也翻译,后来和吴朗西在上海开办了化生活出版社。黄源以翻译为主,后来到鲁迅、茅盾领导的《学》和《译》期刊作编辑工作。1927年,黄源在劳动大学、立达学园为鲁迅的演讲作记录,  相似文献   

11.
被达尔文称之为“东方医药巨典”的《本草纲目》,1596年在南京问世后,先后被翻译成日、英、俄、德、法等多国文字,传遍五大洲,饮誉全世界。世界上最早翻译《本草纲目》的是日本。公元1607年,日本皇都书肆首次刊行了《本草纲目》,书名叫《广大堂质问本草》,共55卷,仅限于幕府宫庭御医阅览。将《本草纲目》传入日本民间的是日本幕府御医总库(相当于今天的卫生部长)曲直玄赖。他对《广大堂质问本草》删繁就简后,以其在京都开办书林的内兄野田弥次的名义出版了《质问本草野田弥次右卫门本》,轰动了日本民间医药界。京都新崛起的书林…  相似文献   

12.
最近收到《洪渊源自传》的其余部份,仍由梁英明同志翻译,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战争俘虏(续) 当我进入审讯室时,一个日本军官让我坐下。他第一句话先问我是否会抽烟,我回答说;"会。"  相似文献   

13.
由樋口隆康主编、蔡凤书翻译的《日本考古学研究者——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考古学的论文集。作者樋口隆康、江上波夫、林已奈夫、横田祯昭是日本著名考古学专家;伊腾道治、松丸道雄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专家。日本学者在研究中国考古学时,其着眼点与中国学者略有不同,文集收入论文在研究方法上较为新颖,论述上也较全面,引用资料翔实,对于国内学术界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值得一阅。书中收入史前时期论文二篇。江上波夫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东南蒙古》一文,是  相似文献   

14.
笔所见2004年国内出版的有关图书有:加藤克子、步平翻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月出版的《日中战争中悲哀的军队——搜寻父亲记忆的旅行》;刘燕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月出版的《鬼子还会再来吗》;张连红主编、孙建成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3月出版的《日侵日期新马华人受害调查》;梁家贵,贵州人民出版社4月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秘密社会研究》;步平、高蛲燕、笪志刚,中国社会科学献出版社5月出版的《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化学战》;董振平,齐鲁书社出版社6月出版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盐务研究》;梅桑榆编,中共党史出版社7月出版的《三百万日侨遣返实录》;美国柯博、马俊亚翻译,社会科学献出版社7月出版的《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沙东迅编,广州出版社7月出版的《广东抗日战争纪事》;戚其章,天津古籍出版社9月出版的《甲午日谍秘史》;闻黎明,上海书店出版社10月出版的《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陈先初,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1月出版的《人道的颠覆——日军侵湘暴行研究》;唐正芒,中共党出版社11月出版的《中国西部抗战化史》;重庆档案馆编辑,12月出版的《抗战时期大后方经济开发献资料选编》;李秉刚主编,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2月出版的《日本侵华时期辽宁万人坑调查》。  相似文献   

15.
单士厘,字受兹,萧山人。她1899东渡日本,1903年离日本赴俄,后遍历德、法、英、意、比等欧陆诸国,直到1909年冬才回国返居余杭,留下《癸卯旅行记》、《归潜记》。她作为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女旅行者,东赴日本时,就指出女子教育与女学的重要性,翻译了《家政学》;远赴西欧,将西方古罗马神话介绍给国人;她还是第一个将托尔斯泰详细介绍给国人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6.
明四夷馆中日本馆译语编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萍 《日本学论坛》2007,2(2):73-76
明四夷馆是中国最早培养翻译人员的专门机构,四夷馆设立于明永乐年间,初设时有八馆,没有专设日本馆,其从属于何馆,史料记载不一。在明四夷馆的翻译教材会同馆本《华夷译语》中,出现了13馆译语,其中包括日本馆。虽然无法确切推断日本馆设立的时间,但是可以通过对《华夷译语》的研究推测出日本馆译语的大致编撰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4月22日,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吴佩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蓬莱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吴佩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影响,吴佩孚的伦理思想与道德品格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力求还原一个完整、真实的吴佩孚。研讨会上,来自日本的学者还介绍了日本版《吴佩孚》的翻译情况,吴佩孚的后人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考古民族资料译文集》(第一辑)内有一篇马名超先生翻译的日本著名学者和田清写的《日本学术界对满蒙史的研究概述》一文①,我们读过之后颇有感概、疑虑和不平!因为和田清先生似乎对我国学者研究成果视而不见,在有的方面确有贪功之嫌。特别在他们说的“北满两大古都”即  相似文献   

19.
<正>1971年1月,由日本约140余名军国主义分子编写,170余万字的《满洲国史》(下称满史)在日本出版发行。80年代后,由黑龙江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进行了翻译印制。满史开篇,现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1957年时的首相)的推荐辞中说:"我曾屡次遍访东南亚各国,每次都会想起满洲国的事情……日本今后的使命,仍是在于实现亚洲的复兴和团结,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20.
1918年,周作人将日本女性主义者、著名诗人与谢野晶子的《贞操贵于道德》一文翻译后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创了中国日本女性文学译介的先河.迄今,已有150余位日本女性作家的作品相继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成为近百年来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风格独具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域外文学审美取向史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