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考古事业的发展,加强科技界与考古界之间的交流合作,1998年9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分析研究室、北京大学考古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研究室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现代科技考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国内代表80多人,主要来自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2.
越窑考古研究涉及调查及发掘、"越窑"涵义、窑业衰落、交流与传播、科技分析、造型纹饰和装烧工艺及秘色瓷定义等七个方面,80年来越窑研究的成果卓著,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窑址考古日渐关注,其生产背景日益明晰。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对丰富的原始材料的解读和信息提炼却显得相对薄弱。呼吁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采取自下而上和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引入实验考古学方法和器物操作链分析,努力做到透物见人,拓展和深化问题导向的科技手段应用,并注意窑址和出土遗存横向和纵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3.
2015年6月13日,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权力与信仰——良渚遗址群考古特展"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早期文明中的权力与信仰’学术沙龙"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的20余位学者围绕良渚遗址及良渚文化的考古新发现、良渚社会的性质与运行机制、良渚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沙龙尝试从研究社会的角度,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描述考古学物质文化遗存;而展览亦尝试运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对考古学物质文化进行展示,体现了考古学学科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20日至23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张家港召开,与会的数十家学术机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近年来有关文明起源阶段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以考古发现进行的文明进程新研究"、"多学科结合在文明探源研究中的运用"、"考古学、科技研究与文献历史学间的关系探讨"以及"对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探讨"等五个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交流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的科研成果,汇报了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及多学科交流所开创的文明起源研究新局面,有效推进了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深入开展,推动文明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了科技考古发展趋势的五个重心:着重强调考古学问题指导下的科技手段运用、不同学科间的合作攻关、科技考古方法论的建设、一专多能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考古学的新时代转型。会议还发布了科技考古的六点"上海倡议"。  相似文献   

6.
《艺术考古》是"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创办的学术园地。她致力于探索艺术起源的考古学证据,揭示考古资料中的艺术特质,实证艺术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文物保护人员搭建交流平台,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科学委员会举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承办的"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化学研讨会"拟定于2016年8月16日—1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有: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内容包括:丝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1日至9日,受杨晓阳院长的邀请,法国索邦大学远东研究中心白莲花教授一行来西安美术学院参观讲学。期间,双方就艺术考古领域的人员交流、学术合作以及互派留学生等问题达成共识。在西安美院,白莲花教授还同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成员进行了座谈,商谈了双方在艺术考古领域的交流并参观了版画系、油画系和国画系,为西安美院的同学做了题为《谢阁兰与中国》的讲座并同史论系的学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由上海博物馆主办和出版,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 31-1652/K。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5-1538。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技术发展,欢迎广大从事和关心文物保护和考古事业的科技人员、文物修复人员、传统工艺技师和大专院校师生等踊跃投稿。《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设有:研究报告、文物修复研究、古代工艺研究、综述、争鸣园地、工作简报、论坛、知识介绍、科技信息、读者来信和通讯等。  相似文献   

10.
曾宇  刘芳 《四川文物》2020,(2):114-118
2019年11月,"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崃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学者,就中国西北与西南、中亚、东南亚地区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现场就汉代冶铁和炒钢的技术与工艺、考古遗迹与各个生产环节的对应关系、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检测分析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亚洲大陆冶金考古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也为今后冶金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促进我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为考古与文物保护从业者搭建交流平台,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科学委员会举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五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19年8月21日~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有: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沿线的石窟寺、土遗址、壁画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金属文物保护,古代纺织品、  相似文献   

12.
征稿启事     
一、《草原文物》创刊于2011年,每年两期。内容主要分为考古调查与发掘,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和信息交流(会议纪要、新书介绍、简讯等)四大版块。以考古调查与发掘材料这一版块为主,立足以内蒙古自治区,并包括其它地域的北方草原地区及欧亚大陆草原地区的考古调查和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此外,定期介绍外蒙古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现状;探索与研究也将秉承草原文物的地域性特点,主要介绍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新发现及其所涉及的重要学术课题、考古立项与多学科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本文为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学术收获纪要。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世界地图上贯通中西、促进各方面交流合作的黄金路线。近年来,中东国家与我国的合作发展迅猛,中东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  相似文献   

15.
《四川文物》2009,(6):19-31,F0003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四川考古紧紧围绕着古人类、文明起源、区系类型、文化谱系、地区性文化特征,在古人类与石器时代文化的探索、巴蜀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初步构建、秦汉及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特征,以及科技、艺术考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与元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元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日至3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来自英、美、德、俄、韩、日、澳等国家(地区)的专家及收藏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内蒙古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的教授等14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31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新观点与研究成果。除了大会发言以外,会议分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考古、蒙元艺术、蒙元服装与生活、馆藏品研究与保护等四大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蒙元帝国的建立,为亚洲通向欧洲开辟了畅通无阻的道路,使这一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这次会议从草原丝绸之路考古、服装、金银器、青花瓷等各个方面对蒙元时期的艺术和文化现象及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进行探讨,是近年来国内举办的同类会议中规模较大、参加人员涵盖面较广的一次,为蒙元艺术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增加了一个切磋交流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本刊将有选择地发表有关文章,并在这里刊登主要论文的摘要,以飨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这次会议是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黄金·丝绸·青花瓷——马可·波罗时代的时尚艺术”展览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检视裴李岗文化遗存40余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发现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包括文化年代、聚落环境、生业经济、体质特征、食物结构、技术工艺、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裴李岗文化的研究进展。但是,就各领域的具体工作和研究而言,目前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科技考古与田野考古人员共同努力,在今后的交流合作过程中不断加强各种技术手段的整合利用,在广泛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19.
前言寄生物考古学是近30年来兴起的一门科技考古的分支学科,它以考古中发现的寄生虫遗存为研究对象,通过还原古代寄生虫感染的流行分布,结合其他考古信息,了解当时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各种因素,如人群交流、迁徙、水资源、生业模式、社会阶层、自然环境、医药卫生等等,考察古人或与人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本会议旨在交流和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中分析光谱技术的应用,由LNS-INFN(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实验室),IBAM-CNR(意大利考古与古建筑研究所),卡塔尼亚大学化学系与ICOM-CC科研组、AIAr(意大利科技考古协会)联合举办。会议时间:2015年4月27日至30日会议地点:在意大利卡塔尼亚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南方实验室(LNS-INFN)主要议题包括:X射线显微分析仪(XRF,PIXE,XRD,SEM-EDX);共聚焦显微镜(3D Micro-X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