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建松 《东南文化》2018,(6):117-122
"让文物活起来"是新时代我国文物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让文物活起来"的关键是要讲好文物的故事。要讲好文物的故事,必须构建完整、有效的文物故事传播体系:第一要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这是基础和前提;第二要做好文物历史文化故事的策划编剧,"内容为王";第三要开拓平台,不断创新文物故事传播的方式。只有这样,文物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文物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让文物"活"起来。总书记还多次指出,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发挥文物在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方面的作用。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拥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与传统,造就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物。本文就如何做好文物工作,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在提振文化自信方面的精神与物质力量展开论述,探讨文物工作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让文物活起来”这一重要使命的驱动下,各大博物馆都在努力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纹样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些纹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常熟博物馆为例,试析选择以中华传统纹样为线索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的原因、可行性及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让文物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馆藏文物一部分来自于历史的传承,是一代代人保护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有意无意地下出土的,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出土文物的最好归宿到底在哪里,文博界和相关方面有不同看法,其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物教育功能的不同认识,如果文物失去了教育功能,其传承的意义又何在?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是指其教育功能。中国是文物资源大国,如何保护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让出土文物有很好的归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物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是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的基础。本文以平凉市博物馆为例,分析地方博物馆如何盘活馆藏文物资源,拓展公共服务、社会教育及文化宣传功能,从而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使博物馆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志,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使市民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曾长时间被定义为以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为主要目的的文化场馆。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宣传功能。我国各类博物馆本身就是巨大的文化宝库,包括物质的和知识的。近年来,国家一再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沉睡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不仅是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更多地通过展览呈现给观众,更重要的是让相应的展览“活起来”。文章以深圳博物馆历年举办的植物类科普展为例,讨论如何将自然科普类展览与举办的活动有机结合,扩大展览的影响力,让展览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博物馆为了使文物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响应国家"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从馆藏的精品文物中找寻一些文化元素,来传承和发扬文物所在历史社会要表达的精神与文化。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共分成石雕系列、瓦当系列、青铜系列和其他。每种文化创意产品都有文字介绍,根据文物实物的现有造型特点,设计并试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的场景,这些举措对馆藏文物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形式上的发扬,更为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积淀提供展示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学习历史、探索世界,很多博物馆致力于研究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文章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方利用网络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提供讲解服务以及多类型的体验式社教活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让参观者深入了解馆藏文物,让文物“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物像一个蕴涵着各种重要历史、文化、教育和经济价值元素的矿藏。只有开掘出来、提炼利用,这些价值才能彰显,文化血脉才能得以延续。对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而如果历史的记忆被破坏殆尽,那么城市的文脉也将断绝,一个失去了历史记忆的城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荒漠。  相似文献   

12.
让文物活起来,将遗产用起来,是新时期强烈的社会呼声,也标志文物工作和文化遗产事业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进入了主动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和综合性保护利用的新阶段。为此,需要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定义、价值与作用予以重新思考和评估,对保护与利用一些具体范畴与相互关系予以重新界定,甚至需要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系统理论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及图像学资料,对五代至北宋耀州窑青瓷模印贴塑高士图注子、北宋耀州窑人物立像、金代河津窑三彩剔刻填黑人物坠马图瓷枕、唐白瓷"供使"款茶瓶进行了考证,在确认装饰题材的基础上,对其流行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考察,力求能够准确还原其背后蕴含的真实历史信息,让文物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让文物"活起来"是近年来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强调文化遗产的社会利用,是新博物馆学在中国博物馆的本地化实践之一,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值得审视与反思的问题。"活起来"的内涵其实是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近代博物馆需要向现代博物馆转型,在"知识性""公共性"与"体验性"三个维度上与社会构建一种新的互动关系。这种新关系的构建在展览实践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四种策展思维方式的转变来改变博物馆的社会表达方式,包括以"文化诠释"为视角丰富展览的叙事性、以"空间经验"为中心充盈展览的体验性、关注"复数性"激发公众的主体性以及联系"当代经验"构建展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全民所共有"的观念,日益成为党和政府文物工作的落脚点。一方面,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让文物活起来",已经成为近年政府文物工作的重点: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文物保护干和利用须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国家文物局同时出台了《关于促进文物合理利用的若二干意见》,要求扩大文物资源的社会开  相似文献   

16.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数以万计“国宝”级的文物,为了妥善保护这些文物,身为院长的马衡为此费尽了心血,他毕生以保护租国历史文物为己任。《故宫国宝的守护者——马衡》讲述了这位学者视文物为生命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17.
程希 《文物春秋》2023,(6):35-42
目前信息技术+博物馆正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迈进的阶段,便携化是这一阶段最活跃的表现,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种形态和相关信息得以迅速传播及转化利用的最有力支持。在这一过程中,“让文物活起来”不仅发挥了更具普及性的精神滋养作用和社会教育意义,提升了文物藏品的观赏性和应用性,而且增强了更广泛的受众对于博物馆的参与感、体验感,丰富了观众对于文物藏品的获得感和个性化专属感,建立起了观众与博物馆和文物藏品之间更为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可以随时陪伴人们的移动博物馆,人们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赏玩自己喜爱的文物藏品。  相似文献   

18.
商阳子 《东南文化》2023,(1):182-189
博物馆举办文物出境展览是实现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方式之一。经过多年探寻,我国通过文物出境展览持续地提升中国文物和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国文物出境展览经历了从“初探期”到“探索期”再到“磨合期”三个阶段。当下,文物出境展览不能仅局限于文物展出的效果与形式,应逐步掌握展览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尤其在文物阐释方面,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熟悉中国文化的策展人参与,提高“中国声音”在展览中的声量,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削弱多元文化带来的偏见,把讲好中国故事和办好文物出境展览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21世纪的文物出境展览应该从“让世界认识中国文物”迈入“让中国文物融入全球文化”。  相似文献   

19.
书画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核心在于加强书画文物保护,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书画文物“出圈”旨在让书画文物“火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圈,让传统文化“入圈”旨在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以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真正促进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传承与薪火绵延。因此,文章将深入研究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的路径,认为要加强书画文物基础研究,强化书画文物价值认同,做好书画文物科技赋能,讲好书画文物故事,以更好地挖掘书画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书画文物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故宫博物院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当代博物馆与公众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在文物活起来的时代大背景下,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先行者,如何综合运用影像的、网络的、科技的、互动的新方法与新手段,共同形成多样化的现代文物展示与传播矩阵;并以馆藏品为基础,塑造立体化的文物阐释过程,充分展示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与过程信息,多触角与社会公众取得链接,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最终达到保护国家文物藏品、保护社会公共文化遗产、服务公众与社会,乃至推动地区与社会发展变革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