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物馆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科学研究领域,它与多门学科密切相关。在博物馆学的研究中,博物馆陈列是其一个分支,是一个保护国家藏品、研究文物和传授信息的过程。博物馆工作者根据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最大程度的体现陈列展品的特征和价值,从而完成陈列的价值取向和目的。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有赖于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和促进我国博物馆学科的进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通过展览将物品建构为展品的时候,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创造了条件。在博物馆空间中,物品以展品的形态影响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绝对时间;而观众这一暂时性的身份与地位,使得其在博物馆空间中的感官体验过程是在其相对时间中完成。观众参观时间的暂时性,使得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存在是以刺激观众感官体验为前提;观众感官体验过程中的展品,是物品的绝对时间在现代性社会中延续的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与公众之间距离的缩小,亦使得博物馆通过展品与观众试图重构"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学结构是指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区分、内容、周界和相互关系。传统博物馆学体系多将博物馆实践与博物馆知识区别开,强调博物馆学理论的科学性,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行业封闭、缺少包容和对话等问题。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的知识的集大成,是人们对作为社会存在的博物馆的知识的集合和批判,可以从知识的维度对博物馆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将知识创新作为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维度的博物馆学结构,即包涵博物馆志、理性博物馆学、元博物馆学三个子系统的博物馆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学结构是指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区分、内容、周界和相互关系.传统博物馆学体系多将博物馆实践与博物馆知识区别开,强调博物馆学理论的科学性,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行业封闭、缺少包容和对话等问题.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的知识的集大成,是人们对作为社会存在的博物馆的知识的集合和批判,可以从知识的维度对博物馆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将知识创新作为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动力,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维度的博物馆学结构,即包涵博物馆志、理性博物馆学、元博物馆学三个子系统的博物馆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博物馆作为显示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场所,必然也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展望了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趋势。理论上博物馆学的发展必将更加专业化。实务上未来博物馆将更多的应用高科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原物乃是博物馆蒐集的基础,同时又是博物馆的特色,因之原物的陈列技术、成为苏维埃博物馆学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博物馆的物品按展出的技术可分为不同的若干类别:自然物品、生产技术物品、历史生活物品和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责任,在许许多多的保护机构中,博物馆是一个极特殊的保护机构,它具有与别的保护机构不同的特殊价值。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中,它具有三个特殊性。一、博物馆是文物精华的总汇,是为国家保管文物精华的总库世上文物无以数计,进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经过鉴选的,是从社会一般文物中脱颖而出的。记得国际著名博物馆学家冯·门施在一次学术报告中,画了一个路线图说明一般物品如何成为文物,又如何从一般文物成为博物馆文物的过程。能够被博物馆选中进入国家特殊保护范围当然是文物中的精华了。要研究国家珍藏的最珍  相似文献   

9.
论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是一门科学据有人统计世界上大约有三万多个博物馆。许多国家都有研究博物馆学的组织,国际上也组织了博物馆协会。不少国家都出现了研究博物馆学的专家,有些大学还开设了博物馆学专业。博物馆学方面的论文、专著和刊物,也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各个国家。在中国已成立了全国性的博物馆学会,不少省也成立了博物馆学会。但是,我在这里却提出博物馆学是一门科学,好像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0.
方云 《东南文化》2018,(1):110-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新时代博物馆功能的又一重要体现。如何做好非遗事项的展陈,如何通过有形、静态的"物品"呈现非遗无形、活态的"信息",这是博物馆学与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的要求与趋势。"云泽芳韵土布展"通过两位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手工织布作品来讲述其个人生命故事,更好地呈现"物"与"人"的关联,使观众于观展过程中,不仅能了解非遗技艺,提升非遗保护意识,更能通过对他人生命故事的解读,完成自我生命的观照与思考。此案例可以为更多的博物馆非遗类展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谢秋芳 《神州》2013,(33):290-290
现阶段,培养专业化的博物馆学人才对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的博物馆学教育以及博物馆学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博物馆学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博物馆的改革发展。为此,本文对博物馆学教育与博物馆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汤米斯拉夫·所拉(Tomi-slov Sola)在《博物馆》杂志上,提出了能够得到博物馆界公认的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范畴.他认为,博物馆的基本原理不再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新的研究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类与现实的特定关系(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一是研究作为社会活动而对人类遗产进行的保存和利用问题(功能的确定).国际博协曾为博物馆学下过这样的定义:它“研究博物馆的历史背景、社会作用以及博物馆的研究、保管、教育、组织机构等特殊的体系,研究博物馆与其物质环境的关系,研究博物馆的分类问题”,尽管博物馆仍然是现实的一个部分,但这个定义已不能反映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学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体系。对于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界关于它的定位、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界定,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因而阻滞了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博物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博物馆工作与实践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学在中国的科学百花园中是一株迟育的幼苗。台湾的博物馆学作为我国博物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萌芽于50年代。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但那时只有台湾省立博物馆等少数机构,博物馆界从业人员少,博物馆在社会文化事业中的作用很微弱,博物馆学研究尚未提到日程上来。 5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历史博物馆、台湾科学教育馆、台湾艺术馆、铁路陈列馆、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的藏品,即保存在博物馆内的物品。这个定义乍看已无须再作补充。可实际上只不过是将博物馆里所收集到的艺术品、日用品、技术装置、以及自然科学资料、文献和考古发掘物等归拢来作为“本单位的财产”吧?观代博物馆学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这看来简单的事物里隐含着许多复杂因素,而首要问题是确定博物馆收集品的选材标准。 珍贵的藏品,即具备珍藏价值的物品、文件、艺术品,它们应符合一系列要求。因此,通常将具有共同特性的藏品挑选出来,换句话说,就是以今后博物馆的使用观点来分类处理。博物馆藏品必备特性中,以其信息量、吸引力和表现力尤为重要。 藏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即其信息量,它赋予藏品的能力是作为一种资料源泉,将历史事件、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表现出来。艺术品、日用品、生产工具、包括现代生产工具均与专供贮存或传送情报的文献资料一样,具备很大的信息量。例如机器人控制器是今天灵活的自动化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苏联中央革命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它成了采用遥控技术的标志,即不仅是科技思想发展的情报来源,也是强化生产过程的依据。 藏品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外观,它是吸引参观者注目的一种表现能力。藏品所特有的外形、色彩、体积以及美的魅力都可能是吸引力的由来。格·阿·依里  相似文献   

16.
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既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又特别令参观者垂青.因此,在对博物馆学研究的过程中,把遗址博物馆学作为博物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了.那么,遗址博物馆学这门分支学科有没有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呢?我们认为是有的.必要性就在于它的存在及发展和社会对它的需要,可能性就在于它内在具有的特殊的规律性.因为这个问题过去虽有一些学者提出来过,但是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的论述.我们编写《遗址博物馆学概论》的目的,就在于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志在抛砖引玉,使这个课题能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使遗址博物馆学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发展,臻于完善和成熟.一、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的一支  相似文献   

17.
项隆元 《东南文化》2013,(1):107-110
定型化、规范化的学科术语,是任何一门成熟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博物馆学教育与研究中,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博物馆学基本术语的运用,存在不统一、不严谨现象;二是一些新的外来的博物馆学术语的译介,缺乏必要的斟酌。因此,学科术语的规范性研究,是博物馆学急待开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文化理论、国际组织和业界学者等多种声音形塑了博物馆世界的基本面貌,重新思考与探索博物馆的角色、定义、目的成为其时热议的话题。面对这样的社会变局和文化现象,博物馆世界出现了从实践博物馆学到批判博物馆学的转向:实践博物馆学从机构管理、组织结构、技术培训等应用层次规范博物馆的日常运作;批判博物馆学则从机构价值、展览制作、政治表征等学术层面诊断博物馆的传统活动。作为知识工具的批判博物馆学昭示着理解视野和研究路径的转向,即博物馆不再仅是一个建筑或机构,而是一种有效的社会隐喻或方法。在这一研究范式下,博物馆成为窥探当代社会处理现在与过去、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棱镜。  相似文献   

19.
定型化、规范化的学科术语,是任何一门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博物馆学研究中术语的不规范、不统一现象仍相当普遍。博物馆“职能”与“功能”随意使用便是其中一例。 作为博物馆学的基本术语,职能与功能应视作被赋予特定内涵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往。以至目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博物馆理论中,对此二概念没有作过认真、明确、令人信服的阐述,在实际理解和表述中,也存在着混淆不清的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学科的健康发展。 尽管博物馆职能与博物馆功能的含义相近,但还是有区别的。 博物馆职能是指博物馆所应有的作用。综观博物馆的演进史,之所以几百年来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能持续而独立地发展,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博物馆有  相似文献   

20.
尹凯 《东南文化》2018,(4):82-89
20世纪90年代,学界对当代社会生活领域的理解样式深受后现代阐释的影响。社会结构、生活模式、知识体系等层面的巨变引发了人文科学领域的全面危机与反思,博物馆世界也不例外。随着新博物馆学运动的持续发酵和不同研究范式的陆续出现,重新思考博物馆本质与角色的当代博物馆理念应运而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博物馆管理、组织与沟通的角色重置;二是新博物馆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的价值转向。当代博物馆理念的梳理与思考对于理解诸多经验层面上的博物馆现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