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关于道教的产生,有的学认为系渊源于先秦道家,奉先秦道家代表老聃为道主。因老子本人并不宣传宗教,故奉老子为道主当是后人所加上的。它实系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期的神仙方士之术。其名称一般认为始见于东汉末年成书的《老子想尔注》。道教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糅入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教规和仪式等,因此,其宗教思想体系十分庞杂,同时又形成了众多的教派。  相似文献   

2.
张建强 《南方文物》2003,(2):112-113
道教的思想源自古代的巫史和道家哲学,并广泛地吸收了先秦时期的各家思想。它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教义经典,又将秘巫典加以改造而成为“符书、经”。在长期发展的历程中,道教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这是我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化学、天、地理等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立教团组织的诸多宗教中,惟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于古代的黄老之道、神仙之说和方士之术并我们祖先的鬼神崇拜,是多种原始宗教意识和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同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着方仙道、黄老道等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于东汉顺帝时期(126~144年)逐渐形成的,至今已有1800余年的悠久历史。先人善于用传统方式将民俗文化思想寓意到“外圆内方”的钱币之上,将传统民俗、宗教与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货币有机相联,形成灿烂的中国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萍 《南方文物》2002,(2):66-70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道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之一,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思想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它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神秘主义体系。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累积了大量遗存和献资料,是我国传统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江西是道教活动和传播的主要地区,道教物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经作为传播道教的典籍和道教文化的载体,可以说历史久远,根深叶茂。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原始道教从民间兴起,并逐步演变发展为成熟的官方正统宗教时期,与之同步发展,道教典籍也与日俱增。道教的宫观藏书,开始于晋宋之际,并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东汉的道教与道经中国道教的前史特别长,其创教活动分散而缓慢,道教的产生过程是多源的和  相似文献   

7.
一、巴蜀道教化源远流长。道教旅游资源众多。原始道教产生于蜀。有化源流方面的继承性和必然性。距今约4800年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绝品物——神坛和通天神树等,就以独特的形式展示了古蜀人的原始宗教崇拜情结。此后,巴蜀地区一直流行敬鬼信巫风俗、灵魂观念等。后有字以来的史籍。载有黄帝问道于青城和峨眉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山西解州人。千余年来,关羽累加追封,奉祀庙宇遍布全国城镇乡里。关帝尊,崇能有如此之盛,而且经久不衰,这与中国传统化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古代流行三大宗教,即儒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中国传统化与社会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三大宗教的教主、教义、  相似文献   

9.
道教发源于成都大邑县。历经发展并播及全国,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是古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巨大的化宝藏,至今仍焕发出熠熠之光。道教有众多的名家传人,积累有浩瀚的典籍,在名山都邑建有精美的宫观,拥有神奇的方术和庄严的礼仪。它尊奉老子为教祖。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代有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理论奠基人。西汉初期,黄老思想是汉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由此产生了原始的黄老道教。以后,老子也就被粉饰为道教的开山祖师——太上老君。唐朝时期,老子又被大唐皇帝尊崇为玄元圣祖,老子在我国古代有着巨大的影响。关于老子思想的评价,学术界仍有不同的看法。范文澜、郭沫若先生等认为老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詹剑峰先生认为老子“本是一个反封建压迫的哲人”  相似文献   

11.
徐永盛 《丝绸之路》2014,(19):64-71
以玉为美者,早在史前。专家说,内蒙古查海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那一对白色玉块,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业就已萌芽建立。从旧石器时代算起,玉器已在华夏热土上美丽了5000多年。  相似文献   

12.
雍正与丹道     
雍正是清朝诸帝中崇奉道教最为突出的一个,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服丹致死的帝王。丹道这一特定的宗教文化对雍正其人影响甚大,很值得研究。一、以驱邪治化为功用的仙道崇好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战国时代流行的神仙信仰为根基,兼融我国古代流传的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俗信仰、神话传说和各种方技术数。由于道教具有所谓驱邪避祸、祈雨求晴、劝善惩恶等实用性很强的“功用”,古代中国上至帝王百官下至布衣百姓的社会各阶层都普遍地对它感兴趣,奉道君王代不乏人,雍正便是一个典型的崇道皇帝。雍正在皇子时代就直接或间接地…  相似文献   

13.
天老本是战国时代黄帝君臣传说中较为重要的一位,在其时兴起的依托黄帝君臣之名著书的风气中,最初所谓黄老之学中的老,即是天老.但由于老子声名显赫而使之被取代,于是黄老之老转指老子.在从黄老之学至东汉道教兴起过程中,黄帝的声名影响在宗教意识上有弱化的趋势,相反老子的地位影响则一直在上升,直至其取代黄帝而独自成为道教至尊的教主,此后黄老概念则在现实的学术话语中淡出而褪去.  相似文献   

14.
贠建农  ;贠德政 《沧桑》2014,(6):35-37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道"学在大多数世人眼中都是一种避世之学,正所谓"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1];后世道学家"出世主义"(如庄子)[2];道教的神仙化和玄秘化也给道学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叠嶂。但细读之下,《道德经》思想其实是出世的也是极聪明的为事方式,他的"道"其实是一种"做圣人"的入世之法。  相似文献   

15.
老子故里史迹觅踪文/杨宝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被奉为道教的经典。其学术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和儒家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同时老子学说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影响。近...  相似文献   

16.
棋类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若根据晋人张华《博物志》的说法,“尧连围棋,以教子丹朱”,则距今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古人称琴、棋、书、画为人生的“四大雅事”,虽然其中所说的棋在古代专指围棋,但若论普及程度,当然还要首推象棋了。  相似文献   

17.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红山后遗址而得名,距今6500--5000年,其中玉器的发现,是中国古代玉器研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用玉制度的出现,是对原始宗教观念的具体体现。我们对红山文化的旅游开发策略中,很有必要引入宗教的因素进行大胆的尝试,进而更好的对其进行旅游层面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贵阳道教是中国道教长河中的一条支流.叙述贵阳道教,势必涉及中国道教源流.因此,本文先对中国道教源流作简要概述,便于阅读。一、道教源流及主要道派道教是我国人民自创自传的最早的宗教,它承袭殷商时代崇拜自然,崇拜鬼神,以及战国时期崇信神仙方术,并吸收老子的道家学说,于东汉时由张陵(或称张道陵)创立的。张陵,生于公元34年,卒于公元156年,活了门2岁。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大学,通达五经,汉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顺帝时,鉴于政治腐败,灾祸频仍,广大农民无法摆脱苦难,往往祈祷忡灵,以求解脱。…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开始于2世纪,至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承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而是一种多神教。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三山(武夷山、庐山、崂山)之一,这里"奇秀甲于东南",主要景点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整座山就是一座神仙洞府(图一)。道教在武夷山有深厚的传  相似文献   

20.
张香凤 《史学月刊》2006,(12):108-11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对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素有中国道教发祥地、正一道祖庭之称的江西龙虎山,以其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统领天下道教事”的宗教地位和“北孔南张”的天师世家声誉,吸引了各地方士及高道来此修炼。经过1800余年的道教文化传承,正一道在道教经书、符箓治病、斋醮仪式、道场艺术、修炼方法、人物活动、宫观建筑和神话故事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宗教典籍,形成了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目前,学术界对龙虎山道教文化的研究还较为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文化史”热的兴起和学术界开始有规模地研究中国道教,龙虎山道教文化才真正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果主要集中在早期道教思想理论、天师道的形成和发展、道教的斋醮仪式、道教的生命观、道教与医学等方面(贺绍恩:《龙虎山道教文化研讨会观点综述》,载《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也有学者对龙虎山道教音乐和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本文试图从龙虎山正一道的道教文化传承、社会影响和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展现龙虎山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一龙虎山道教的始末龙虎山远离都市,环境清幽,是道士炼丹修道的理想之地。根据有关传说,战国时期仙道大师鬼谷子来到鬼谷洞修道,开启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先河。东汉时期,张道陵炼丹于云锦山即龙虎山,创立中国原始道教。张道陵炼得“神丹”后,访西仙源碧鲁洞得神虎秘文,并在龙虎山行医修炼30余年。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张道陵得知蜀中人患瘟疫,故前去救治,并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其为天师道。至孙张鲁时期,天师道已建立了具有宗教、政治和军事性质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天师道组织据有川东,掌握实际的地方政权,对川东政局有举足轻重影响。汉丞相曹操深恐天师道势力的扩大,对天师道组织进行武力镇压和分化瓦解。曹操授张鲁为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封阆中侯,邑万户。封五子、阎圃等为列侯”;而子张盛拒不受封,遂“携印剑经箓,自汉中还鄱阳龙虎山。修治祖天师元坛及丹灶故址,遂家焉。每岁以三元嚣登坛传箓,四方从学者千余人”(娄近垣:《龙虎山志》卷六《天师世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9页)。张盛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尊张道陵为掌教天师,依托祖先立龙虎宗,正式创立了正一道。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龙虎宗正一道没有造成广泛影响,特别是在上层社会没有得到信奉和肯定者”(郭树森:《天师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82-83页)。鉴此,张盛及其后裔对正一道教义进行改造,从儒家思想中吸收了“忠”、“孝”、“仁”、“义”作为修道之本,参用佛教理论中的因果报应以充实正一道教义,并打起“佐国佑民”的旗号,以寻求朝廷支持和民众信奉,达到扩大正一道社会影响的目的。经过改革,正一道完成了由民问道教向官方道教的历史性转变,其影响从唐朝开始显露出来。唐朝皇帝推崇道教,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道教的“皇宗”地位。唐高宗于乾封二年(667)“幸老君庙,追号秘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刘昫:《旧唐书》卷五《高宗纪下》,中华书局1975年,第90页)。神龙元年(705)中宗令天下贡举之士兼习《道德经》。开元二十一年(733)玄宗命士庶家藏一本《道德经》,贡举人加试老子策,并御注《道德经》,颁行天下。在此背景下,龙虎山正一道得到了朝廷的扶植。唐玄宗时期,朝廷对龙虎山天师相当重视。天宝七年(748)玄宗亲赐第15代天师张高手书,嘉贲天师符箓,同时召见张高,命即京师置坛传箓,赐金币,免租税,在京师设立授箓院。玄宗还亲自册封祖天师张道陵为太师,赞其“貌矣真仙,孤高峻节。气贯穹冥,元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娄近垣:《龙虎山志》卷十《艺文·纶言一》,第126页)。唐玄宗对张天师大加嘉奖,其后几代皇帝也争相效仿。唐肃宗曾降香币,建醮于龙虎山。唐会昌中(841-846),武宗召第20代天师张湛,命以官,不拜,即赐金帛,在龙虎山修建殿宇,并御书额曰“真仙观”。唐朝从高宗至玄宗再至武宗的历代统治者大力扶植天师及其后裔,龙虎山正一道在皇权的庇护下迅速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两宋以来龙虎山正一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天师的地位有了实质性提高。皇帝不仅命天师统领“三山”道教,而且还向天师询问治国之策。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改龙虎山“真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