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廿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徐永昌请人疏通,汪精卫的支持,终于使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相似文献   

2.
卅四、抗战胜利,阎锡山派兵去上党摘“桃子”,结果全军覆没;赴重庆求援,徐永昌说服蒋介石派兵接管晋南防务  相似文献   

3.
十九、阎锡山兴师问鼎,兵败中原;徐永昌全师回晋,为阎保留了东山再起的资本1930年3月初,中原大战正式爆发。倒蒋军的作战部署是,沿津浦、平汉、陇海三路进军。津浦线全为晋军,由阎锡山指挥;平汉线主力为西北军,由冯玉祥指挥;陇海线为西北军与晋军,由鹿钟麟与徐永昌指挥。徐永昌指挥的部队为晋军孙楚、杨效欧、关福安、杨耀芳、张会诏五个军,还有赵承绶的骑兵军和几个炮兵团,共15万人,是确有把握的部队。此外,还有万选才、石友三、孙殿英、刘茂恩等部,共约30万人。战争初期,倒蒋军进展顺利。津浦线攻占济南,进克泰…  相似文献   

4.
十二,孙岳逝世,国民三军正式归附阎锡山;北伐告成。徐永昌出任绥远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5.
卅八、李宗仁出任代总统,阎锡山赴京商讨国事,国共和谈失败,太原解放1949年2月15日,阎锡山为催运粮食飞抵南京。16日下午即飞赴浙江奉化,谒见蒋介石。蒋对阎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李宗仁)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见《阎伯川先生随感录》),17日下午,阎锡山回到南京,当晚即与李宗仁进行长谈。当时,李虽为代总统,但蒋仍以国民党总裁身份掌握着实权,双方矛盾十分尖锐。阎锡山往来于二者之间,谈话内容虽未曾公布,但可以想象他在扮演着沟通意见、调解矛盾的角色。从此,他在叫嚷死守太原之外,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出路。经过一个…  相似文献   

6.
1929年3月1日,徐永昌应阎之召回到太原。这期间,中国的政局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二、三、四集团军名义上已被撤销番号,实际上并未编遣,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尖锐。徐永昌的看法是:“当时二、三集团军军饷,是就各集团军地盘所收入以供之,兵多款少。第一集团军地盘既富庶,又有商埠海关,收入自然较裕。  相似文献   

7.
徐永昌是军人出身,自觉能任劳而不能任繁。1931年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平分会主席李石曾,代表蒋介石征求他的意见,要发表他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没有同意。后来在北平颜惠庆宅,当着魏道明、郑毓秀夫妇的面,李又提及让徐出任山西省政府主席之事,徐又谢绝。他说:“我能任劳,不能任繁,主席是  相似文献   

8.
忠,这是阎锡山对其属下干部的起码要求。阎锡山在1941年自拟的《洪炉歌》里就有“职务惟忠”一句。阎的内侄、侍从秘书室主任秘书徐崇寿说:他体会阎对干部的要求标准是,“不论你官位多高,不论你是否在阎的身边,都能始终忠于阎,由阎千里一线牵”。贾景德是清朝最后一批进士之一,多年当阎的秘书长。1936  相似文献   

9.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4,(10):59-62
六、网罗人才赏罚分明做官,执政,非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不可。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之忠于自己的事业,阎锡山认为,须“待人以君子”,“接人须礼貌”。首先,他把革命看作头等大事,他要为革命罗致头等人才,而且认为“只有头等主张才能网罗头等人才”。我们且看他在几个关键时刻是  相似文献   

10.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0):49-5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盟国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中国代表团团长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陆军上将徐永昌。徐毕业于陆军大学,却只读过半年私塾;官至陆军上将,却是由清军中的一个夫起家。民国将领有如此出身者,仅他一人。他同阎锡山打了半辈子交道,对山西政局有过重要的影响。研究他与阎锡山的关系,对了解民国时期的山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了使读者对徐有个概括的了解,我们先从他的童年谈起。  相似文献   

11.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1):50-55
六、徐永昌第二次反对打山西,致使樊钟秀孤军犯晋惨遭失败,阎锡山对徐肃然起敬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国民一军领有北京、热河、察哈尔以及绥远;国民三军先到河南,孙岳被任命为河南省长,领有河南北部和直隶保定、大名两道;国民二军领有豫、陕两省,胡景翼出任河南督办。后来国民三军又曾进驻陕西。  相似文献   

12.
毛洪亮 《江淮文史》2004,(2):170-173
近来读了一些专谈阎锡山的史料,这些史料皆来源于阎氏当年部属好友,乃至政敌,大都为亲见、亲历、亲闻。阎氏乃民国风云人物,山西五台人,自辛亥革命组织太原起义,至1949年逃  相似文献   

13.
徐永昌与阎锡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存善 《文史月刊》2002,(12):38-40
四五天后,徐永昌回到驻于陕北神木县的国民三军中。部下纷纷来见,并向他叙述部队这几个月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东征之役是红军与晋绥军的头一次正面交锋。最初,关于战争的预期,双方都缺乏足够的估计。阎锡山自始便怀疑红军的到来为张学良促成,故拒绝张部增援,而引入中央军。红军与中央军相继入晋,两者都是日本的华北自治政策所不允许的,日方多次向阎施压,要求山西保持“门罗态度”。为避免山西遭受重大的战争破坏,阎锡山没有全力执行蒋介石的在山西围歼红军的部署,企图采取追击方式,以期尽快将红军逐出山西。为此,阎与部属之间产生了围与追的争论。中央军大批开入及其筑碉战术的广泛推行,改变了战场条件,红军退回陕北。阎锡山力倡在陕北围歼红军,但张学良不甚积极。最终,因两广事变的发生,入陕追剿的计划被搁置下来。  相似文献   

15.
用人唯亲,这是历代掌权者一条不成文的原则。阎锡山也不例外。民国年间,社会上就流传着“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的口头禅。这是调侃阎锡山的一句俏皮话,果真如此的话,阎锡山的统治恐怕维持不了多久。  相似文献   

16.
二、从戎习武乍入省城年轻人总摆脱不了新奇与繁华的吸引,对于从乡村来的阎锡山来说尤其如此。他是前不久才到太原的。当铁轱辘大车滚动到忻州的时候,父亲阎书堂突然像想到什么事情似的,急呼车老板停车,和阎锡山从车上跳下来,说是到忻州要看个朋友,对薄吉福说了些感激的话,便告  相似文献   

17.
宁粤对峙前后阎锡山的反蒋倒张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阎锡山从1911年到1949年,前后统治山西近40年。这在民国时期地方实力派中是绝无仅有的。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他曾被迫下野,一时仿佛销声匿迹,难以再起。但不到一年,他又公然返回山西,重新控制原有地盘,再次在国内政坛上扮演纵横捭阖的角色。宁粤和谈期间,阎锡山一面积极参与逼蒋下野,同时又将矛头对准因“九·一八”事变而内外交困的张学良,秘密联合北方韩复榘和粤方汪精卫等积极倒张。阎锡山的这些活动,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利用这一机会,恢复了原有势力。  相似文献   

18.
从太行山平型关附近发源的滹沱河由雄伟的五台山北麓,像一张巨大的弯弓向西、再向南滚滚奔流,流过繁峙,滚过代县,经过忻口,从定襄城外突然北折数十里,又拐向东南,往河北省奔流而去。  相似文献   

19.
九、关于在台湾与旧属杂谈组阁困惑与历史往事之记载:阎1950年2月5日记:“耿代表禹堂(耿誓)云:国事重于省事,担任行政院长较在太原成仁效用大。答曰:我第三次到溪口时,介公向我说,省事小,国事大,万勿回并,我俩同德邻共挽危局,是最理想的。他送我上飞机时,恳切地说:务请以国事为  相似文献   

20.
六、关于国民党“行政院”由广州逃迁重庆、成都之记载阎1949年10月11日记“:偕财政部长关吉玉由穗飞台北,谒蒋总裁。”10月13日记“:李代总统由穗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穗迁重庆。”10月15日记“:偕关部长由台北飞重庆,宣布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10月16日记“:加大地方权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