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和丁玲相识在北大荒.从此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那些在北大荒的日子.常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而我,是丁玲在北大荒艰苦奋斗、生活的一个见证人。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知青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丁玲、聂绀弩、吴祖光和丁聪这些蜚声中外的大名家……1960年夏秋之交,我从如皋中学高中毕业。其时,我由于复杂的"海外关系",加之整风反右中有"右倾"言论,因此"政审"时被一棍  相似文献   

3.
1980年初,我应新疆于田县委书记卢凤章的邀请,从和田报社调到于田县做农村调查。不久,我便来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城里人很少光顾的极端贫困的生产队——十月公社十大队五生产队。这个队1979年年终结算,社员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每个劳力的收入也只有11.10元,一个劳动日值4分钱,只能买半个鸡蛋(当时一个鸡蛋是8分钱)。这是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队,可自己生产的粮食只能解决口粮的一半。我和司机、翻译三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调查了三天,写出了《来自一个穷队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唐异常 《湖南文史》2008,(10):42-43
1980年初,我应新疆于田县委书记卢凤章的邀请,从和田报社调到于田县做农村调查。不久,我便来到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城里人很少光顾的极端贫困的生产队——十月公社十大队五生产队。这个队1979年年终结算,社员每人一年的收入只有5.15元,每个劳力的收入也只有11.10元,一个劳动日值4分钱,只能买半个鸡蛋(当时一个鸡蛋是8分钱)。这是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队,可自己生产的粮食只能解决口粮的一半。我和司机、翻译三人克服种种困难,在这里调查了三天,写出了《来自一个穷队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梦棠 《纵横》2004,(12)
丁玲生于1904年,卒于1986年。今年是她100周年诞辰。再算一算,她告别人世也快20年了。对于知晓和经历过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史,以及建国后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这段历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作家丁玲。我上小学刚学会认字造句时,听到大人们在传说当时一件轰动性的新闻:从延安过来的女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小说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那时斯大林还没死,中国和苏联关系算很好。后来又听说,女作家还被邀请去莫斯科在电台上讲话。于是丁玲成了闯入我脑海里第一位现代作家的名字,比知道鲁迅、茅盾还早。我想以后一定要…  相似文献   

6.
从丁玲的命运看革命文艺生态中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炎黄春秋》2008,(4):55-62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著名的女作家丁玲,在北大荒劳动生活的12年,是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然而,在黑龙江垦区仍流传着许多她的故事。初到密山1958年6月29日凌晨4点钟,戴着"右派"帽  相似文献   

8.
大约从1958年开始,中国广大农村进入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实行生产队集体制,大家一起劳动,靠“工分”量度劳动量的多寡,分配一年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工分”在当年的重要程度,犹如社员的命根.因为平时生活要向生产队借粮,年终再按工分分粮食还给生产队.  相似文献   

9.
1961年3月,为了解决农村人民公社内部严重存在的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生产队内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及农村的其他问题,毛泽东主席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全  相似文献   

10.
在丁玲艰辛曲折的一生中,宋庆龄曾3次资助她。1936年9月,丁玲在中共的营救下从南京国民党特务魔掌中选出,准备去陕北,当时身无分,处境非常艰难。宋庆龄得悉后,通过冯雪峰送去350块大洋作路费,使丁玲得以顺利到达陕北。后来,丁玲在《魍魉世界——南京囚居回忆》中写道:“面对这350元,我心里感到灼热、温暖,孙夫人赠我的350元,所代表的对我政治上的信任是千万两黄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1.
<正>喜欢看影视剧的观众,没有人不认识他——影视界的明星濮存昕。他当年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下乡到北大荒的宝泉岭农场。1953年,濮存昕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苏民,对戏剧有着执著的追求,对濮存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濮存昕的孩提时代,是在北京人艺的大院里度过的。他的父亲和邻居们伯伯、叔叔、阿姨都旋转于舞台上,所以他从小就与戏剧结缘。  相似文献   

12.
黑土地的主人和熟悉黑土地的人,对黑土地都有种特殊的情怀,尤其是老知青,他们把青春永远留给了北大荒那片山野,那片永远无法让人忘怀的黑土地。笔者本人1960年随父母下放到北大荒,1968年又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十几年的乡下生活使我深深地爱上了家乡的这片黑土地。离开乡下后,我还时常回去看看。  相似文献   

13.
何堪回首何堪回首,在这里又不能不回首。记得是1955年的初夏,我跟随一支开进北大荒的部队(农建二师),在荒原里踏查(我想写一部垦荒的小说)。一天,我正在师部里参加他们的党委会,突然收到省里的一封催我立即回省城的电报。什么事?没说。没有说,就说明是电报里不能透露的事情,而"立即",又说明是急事,我带着忐忑不安和狐疑,回到了哈尔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东界江苏、安徽,南邻湖北,西接陕西,北连山西,东北是河北和山东,因其位置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尔雅·释地》云:“河南曰豫州”。故简称豫。光绪二十二年(1896),督抚奏设河南豫泉官钱局干省城。该局开办之初,以民间兑换银钱为主要业务,以后又发行制钱票。光绪三十年局内增设官银号,又发行了银两票和银元票,流通市面,信用颇佳。光绪三十一年(1905)银两票的发行额约计十六万余两,银元票五万三千余元,制钱票十一万一千串(《中华币制史》218页)。宣统三年(1911)将官钱局官银号合并为河南豫泉官银钱局,宣统三年的发行额为银两票一百七十万两,银元票十一万零六百元,制钱票三十余万串。上述的豫泉官钱局和豫泉官银号的早期票,存世极罕,可称稀世之珍,凤毛麟角,本文附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5年,毛主席发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至此,到1957年辽宁桓仁县共建109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9947%。农户付出劳动量的计算和年终分配使用的是工分票。即干活后根据劳动量、难度的大小,发给工分票。全社年终总收入除以全社全年发出的工分票总数,算出一个工(拾分)所值的人民币数,进而算出每户全年工分票总值的人民币,分得一年的收入。集体粮食分配也往往与各户工分票的多少挂钩(另也与人口数挂钩)。所以说,工分票本身虽不是货币,但却是当时付出劳动与货币分配之间…  相似文献   

16.
又读了一篇好文章,刚刚读完《我与丁玲50年》,也写了读后感,只是觉得不能贴出。丁从一个自由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在北京跟了革命文人胡也频,到胡老家山东,又逃到上海(有人说同时与冯雪峰同居),又  相似文献   

17.
虽然他已离开我们 8年多了 ,可熟悉他的人 ,仍在怀念着他。这位就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原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戏剧家协会主席 ,北大荒著名的剧作家范国栋。北大荒人不会忘记在北大荒的文艺史上 ,第一部话剧、第一部电影《北大荒人》是值得大书特书一笔的。这两部剧本都是由范国栋执笔创作的。《北大荒文学艺术》 (北方文艺出版社19 88年版 )中这样评价他 :“晓范 (范国栋的笔名 )是一位扎根生活、风格朴实 ,对北大荒充满深情的话剧作家……晓范于 1960年创作的五幕话剧《北大荒人》 ,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18.
<正>前时整理旧藏纸币,见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省粮食总局民国三十六年(1947)粮草票证,有柴草票、马草票、马料票、秋粮饭票。解放战争时期的粮草票证,仅见《中国钱币》2014年第6期刊载李娉《解放战争时期山东粮食总局粮草票证发行情况探析》研究文章,所藏票证,恰是李文未载。现介绍于下供研究。徐州1948年12月1日解放,1949年春天一个周日上午,在淮海路济众桥见废黄河中一打渔人正撒网打鱼。一网下去,网内无鱼,有一深绿色小包袱,拖至岸边打开包袱,里面全是小纸片,渔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北票白家窝铺辽代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9月,辽宁省北票县巴图营公社古家子大队白家窝铺生产队社员在劳动中发现一座辽代墓葬,朝阳地区博物馆(现辽西博物馆)会同北票县文化馆文物组共同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情况简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墓葬位于北票市城区南部约55公里处,北距辽代早期川州古城址(今辽宁省北  相似文献   

20.
丁玲到延安后的思想波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玲(1904-1986)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人,也是最典型的延安文人。1936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在保安的一间大窑洞里,马灯昏暗,气氛热烈。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出席了欢迎丁玲的晚会。丁玲兴奋极了,她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吧。我是那末无所顾虑、欢乐满怀的第一次在那末多的领导同志们面前讲话。我讲了在南京的一段生活,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末亲昵的喋喋不休的饶舌”。当时的保安城是个小镇,地方不大,住房又少,拥挤得很。主席和副主席也只各住了一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