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的表叔金少穆,重庆市忠县人,青年时期在日本与孙中山是同学,孙中山闹革命成立中国同盟会,他积极参予。民国3年(公元1914年)孙中山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70周年(1925年3月12日—1995年3月12日)。一本关于孙中山逝世,举国悲恸,以挽联表达哀思的挽联专集,已由湖北荆门市政协刘作忠编辑、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的问世,是作者纪念孙中山逝世7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 去年8月,笔者从《团结报》读到一篇“《挽孙中山先生联选》历艰面世”文章,深受作者的高尚情操所驱动,与之通信,购得10册,供收藏及赠友。得书后读之,心潮澎湃。当读着:”一纸遗言箴后死,万人空巷吊先生”、“三十年未竟大业,廿四史无此完人”、“百粤旌旗惊后死,九州缟素哭  相似文献   

3.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令人奇怪的是,被孙中山讨伐了多次的广东失势军阀陈炯明也从香港送去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4.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仙逝,举国悲恸,各界人士纷纷以挽联这种特殊的形式以表示哀思。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楹联史上空前的。据估计,当有数以十万幅。堪称洋洋大观。所谓挽联,乃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的专用的楹联: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就懂得用一定的方式来哀悼死者。《诗经》、《楚辞》中均有挽歌,后来发展为诗词哀文。隋唐之后,律诗流行,其颔、颈联有的适合于悼亡,有人以此代替挽歌挽词,这样便出现了挽联,挽联或以情见长,或以论允服人,或以文美取胜,或美而有之。其内容十分丰富,有的综述死者生平,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曾经写了一副挽孙中山的长联,这是鲜为人知的。这副挽联洋洋洒洒,长达212字,比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联还多32个字。这副挽联的内涵和气度更是不同凡响,俨然是一篇情辞并佳的诔。今笔录之于后,供赏析。  相似文献   

6.
吴元康 《安徽史学》2003,4(2):111-112
《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孙中山谱长编》等书都是孙中山研究常用的基本资料,勘校编纂均称精审,但在一些史料的时间判定方面,仍存在若干失误;亟待纠正。配方仅就所见四则作一勘误。  相似文献   

7.
静松 《江淮文史》2013,(4):147-152
提起陈炯明和孙中山,我们自读书始,便留下这样的概念:陈炯明背叛孙中山,背叛了革命,并炮轰总统府,孙中山流亡中山舰。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桩公案真相到底如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流居香港的陈炯明亲拟挽联致悼:"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从中我们或可见一丝端倪。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辛亥革命老人刘莘园遗稿》,其中《联语十则》之第八则有“功在定黔,罪在定黔,乱世为人真不易;朝言革命,暮言革命,先生结局竞如斯”这样一副挽联,根据有关文史资料所述,结合《遗稿》中的作者观点,以及联语中的错字来分析,可知该挽联并非刘莘园作品。  相似文献   

9.
杨度作挽联评人论事 杨度,湖南才子,近代名人, 一生颇多曲折,富于色彩。他早年为坚定的君主立宪派,后转而服膺孙中山,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毕生勇于探索反省自新之精神世所少见。他生前为他人及自己所作之挽联,评人论事抒政见,颇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相似文献   

11.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在悼念集会上,悬挂有山西王和畅的一副挽联:“前年在粤政府,先生曾教数万言,言犹在耳;今日驻京行辕,后生只领一个忠,忠岂忘心。”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笔者在阅读《共和十年——纽约时报民初观察记(1911-1921)政治篇》(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版)中发现其中有两篇孙中山的重要轶文,为《孙中山全集》、~([1])《孙中山集外集》、~([2])《孙中山集外集补编》、~([3])《孙中山年谱长编》~([4])等著作未载。现全文转录,并略加解读,以供大家参考。一1912年1月23日,《纽约时报》发表《孙中山接受美联社采访》。全文如下:南京1月22日电  相似文献   

13.
目前流传世间的孙中山向澳门镜湖医院借款的单据,共有两纸。一张所书订立日期为光绪十八年十月三十日(1892年12月18日),原有题名为揭本生息赠药单。这张单据最初公开面世于1940年香港举办的广东文物展览会[1],此后一直被当作真实的历史文物资料,经常被研究孙中山的论著引用,甚至被收入《孙  相似文献   

14.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8,(12):31-33
蔡锷,中国民主革命家、军事家,湖南邵阳人。1916年在日本箱崎病殁,享年34岁,可谓英年早逝。11月8日,人们在北京为之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上,孙中山先生的挽联是:  相似文献   

15.
我们面前这幅《赠大将军喻君培伦传》(图),是章炳麟先生二十年代撰,张大千先生六十年代书的一份珍贵文物,其产生时间相隔四十年。喻培伦,字云纪,四川内江人,1886年生。1906年留学日本,1908年由吴玉章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3.29”广州起义身先士卒,以身殉国,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榜首。1912年,孙中山以临  相似文献   

16.
又是荔枝飘香时节,校内幼儿园门旁有十余株荔枝树,结果累累,引得大人停步,孩子流涎,我也引起乡思。我家乡也盛产荔枝,私人的荔枝林在路边一片接一片,林主这时特别慷慨,允许过路人入林免费饱餐,只不准带走。因盛产荔枝,故如今县办诗刊,也取名《荔乡吟》,日前又收到赠我的一册。  相似文献   

17.
7月5日,午后到二局留守处看冯维精、秀清,并到华北书店。 7月6日,讨论明日(7.7)赠献旗及送挽联等事宜。 7月7日,今日为抗战五周年纪念日并追悼阵亡将士,会场设在南关大操场。各机关团体、学校、自卫军等20多个单位,各竖旗帜,摇曳场中,挽联花圈幛子,陈列满前。主席宣布开会后,由高岗主席、李副主席、周立五、林主席,日本来宾先后讲话。会场人众,约在万人以上。会将完,参观团为毛主席、朱总司令献旗,一为“东方列斯”四字;一为“旷世英名”四字,并另致颂词。献旗毕,旋即散会。会场挽联甚多。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文史春秋》2013,(8):49-51
1922年6月10日,闽南金门人王敬祥因病不幸逝世,惊闻噩耗,百忙之中的孙中山十分悲痛,亲自赴王家吊唁,并赠银千元。王敬祥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获得孙中山的尊重?  相似文献   

19.
詹天佑在1884—1888年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的广东博学馆(1887年改广东水陆师学堂)任外文教习,一大批有志之士都是他的学生。根据收录1919年7月27日广州各界召开的詹天佑追悼会挽联、祭文的《广州詹公追悼会祭文挽联汇抄》的送挽联者中自称“受业”(学生)者,对照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编的《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及有关家庭的史料,证实如下几位是当时詹天佑在黄埔长洲岛任教时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安国钧先生与我结缘,媒介即是甲骨文书艺。2000年香港中华国际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收有我的作品和简介,故赠我一册。此典亦收有国钧先生的题辞和作品,遂得知国钧先生乃台湾甲骨文学会会长,并撰有《中国文字与书渤、《甲骨文诗联格言选》等著作。我心钦仰之。国钧先生祖籍是河南杞县,他常书写些甲骨文作品馈赠家乡的亲朋故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