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民俗、民俗学的概念和内容民俗 ,即民间风俗 ,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①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 ,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在中国 ,“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 ,如《礼记·缁衣》“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② ,《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 ,好庳车”③ ,《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 ,化民俗”④ 等等。而其开始在学术界的使用 ,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被周作人先生首先从日本介绍过来。此后时而用“风俗” ,时而用“民俗” ,直到19 …  相似文献   

2.
9月20日,南通市志办与南通市地方志学会共同参与市社科联组织的2008"人文之光"群众性社会科学普及宣传活动。他们制作10块展板,内容涉及修志意义、南通修志史、首轮社会主义修志概况和《南通市志》、《南通年鉴》的介绍,展示了《南通市志》及1998至2007卷《南通年鉴》等修志编鉴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世民 《中国地方志》2022,(4):14-24+124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不同内涵,而对社会习俗的著录,关键在于对民俗事像的系统反映;强调民俗区域划分的重要性,主张省级广域民俗志书应擘画设置民俗区划图。作者对于历史民俗和现实民俗、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做了明晰的畛域划分,认为民俗志的编写,最关键的是记录经验世界的鲜活民俗。文章还探讨了民俗书写的话语方式和概念内涵,提出了钩沉民俗话语中私密话语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俗学是以中国民俗为对象的民俗研宄。包括民俗资料的记述、对民俗现象的评述、分析与理论探索。 中国历史上民俗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民俗资料十分丰富。从先秦时期起,即有采风之俗。在《诗经》、《周易》、《山海经》等古籍中已有丰富的民歌、神话、信仰、民间医药、民俗事象等记载。《周礼》和《礼记》对民间习俗的礼制化、系统化做出了贡献。先秦诸子在他们的著述中发表了多层面的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通市位于长江北岸,滨江临海.下辖如皋、海安、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六县,面积9100平方公里.千百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定居的八方移民世代相传,子孙承继.多种语音,多种习俗,多种 文化遗传因子的汇集,形成了这个地区独具个性的民俗艺术,民间舞蹈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俗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探讨南通民间舞蹈的内容、形式、风格及技巧,对研究南通及附近地区的民俗无  相似文献   

6.
常翠音 《民俗研究》2006,(1):242-250
《民俗研究》是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民俗学学术期刊。1985年10月创刊,季刊,16开本(2000年第1期起改为32开本),至2005年12月共出版76期。2005年创刊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评价《民俗研究》的办刊质量和水平,笔者对2000-2004五年间出版的《民俗研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为"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中国",纪念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2014年6月18日由南通博物苑主办,南通市钱币学会、南通市文博协会、南通市收藏家协会和南通市互联网协会协办的《南通地方纸币》发行座谈会在南通博物苑召开。《南通地方纸币》一书由南通著名钱币收藏家江航和顾永祥先生编著,已经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南通地方纸币》在版面上采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兼收并蓄,在内容上遵循据实反映历史的  相似文献   

8.
雷虎  阮传菊 《旅游》2014,(1):30-35
古时,桃花坞大街是苏州才子聚集地,桃花坞是活在诗画中的风流。年画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春联是同一种类型,只不过是过年时贴在门上表达吉祥的装饰——桃花坞年画是刻在纸上的民俗。桃花坞年画,是孕育于姑苏城的民间艺术,把文入画的风雅用民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表达祈福迎祥的《一团和气》、《花开富贵》;用来驱凶避邪的《神荼郁垒》、《钟馗捉鬼》;说时事风俗的《洋灯美人》、  相似文献   

9.
河南夏邑县何时改为今名,说法有二,一谓始改于金。成书于明景泰七年官修地方总志《寰宇通志》卷八三夏邑县条载: 在州东百二十里。战国时下邑地,汉置县曰下邑。……金始改夏邑县。元及国朝皆因之。稍后,《明一统志》卷二七、嘉靖二十七年《夏邑县志》卷一《沿革》、雍正八年《河南通志》卷三及《读史方舆纪要》卷五○等均从其说。《河南通志》还载:“金始改县曰夏邑,以华夏更名。”二谓明洪武初始改今名。《明史·地理志》记夏邑县:“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清代官修地方总志《大清一统志》、乾隆十八年《归德府志》均从其说。《归德府志》的纂修者在夏邑县条下加按语:“今考下邑,始见《史记·高祖本纪》。……至更为名夏邑,乃自洪武年始。”所谓金始改今名,元、明因之,其说虽见于官修方志,但经不起查核。其一,《金史·地理志》不载改夏邑县今名事。金代该县为归德府所辖,志中载县名为下邑。其二,元代该县仍名下邑。见《元史·地理志》归德府条。元归德府教谕李希(?)  相似文献   

10.
曹红 《民俗研究》2009,(1):257-264
文章针对2008年《民俗研究》第一期中《女性民俗与社会和谐》一文中作者提出并初步研究的女性民俗、女性民俗文化概念和问题,讨论提出女性民俗在性别民俗中独立存在可能性问题,以及女性在性别民俗中的内涵发现与理解,并由此分析女性民俗概念表述乏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全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2001~2002年度)中,我省地方志系统又有5部志书和地情书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江苏省志·民俗志》获二等奖;《赣榆方言志》、《徐州府志》(全本)、《连云港市财政志》和《老苏州·百年历程》(上、下)获三等奖。《江苏省志·民俗志》等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文成  相似文献   

12.
由广西名民族民俗学家过伟、过竹合的《中华民俗大典·广西卷》,以其绚丽多彩的12个民族生动的风俗全貌展示在广大读眼前。这是自共和国成立以来到现在为止由父子学合写的对全省区民俗风情全面描述的第一部民俗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俗大典》多卷集的首发专卷,在民俗科学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苏州博物馆展出有一套民国时期的五路财神出巡仪仗民俗小摆件,表现的是农历正月初五五路财神出巡仪仗的场景。民俗小摆件,旧时苏州人称小摆设。清顾禄《清嘉录》:“好事者供小财神,大不逾尺,而台阁几案、盘匜衣冠、卤薄乐器、博弈戏具什物,亦缩至径寸,无不称之,俗呼小摆设。士女纵观,门栏如市。蔡云《吴歈》云:  相似文献   

14.
蒋铁生 《民俗研究》2007,(1):121-126
早就听说在山东省东平县有一种民间娱乐的纸牌是唱着打的,颇感新奇.于是,我利用2006年8月19日至23日在东平参加"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业余时间,对这个有趣的民俗事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沧桑》2011,(5):133-133
朱忠磊在《广西地方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在民俗的规训之中。民俗在志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轮志书的民俗志重在断限内事象的记述;要适度引入个案,使事象具体化;要多用图像使事象形象化;要引用谣谚使事象记述生动可读;还应有语言民俗和民性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2004年4月11日至13日,省志办在扬州召开了全省地方志期刊工作会议。《江苏省地方志》、《扬州史态》、《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无锡史态》、《龙城春秋》、《南通今古》、《连云港市情》的分管领导及刊物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张勃 《民俗研究》2010,(4):F0002-F0002
<正>《荆楚岁时记》,南朝梁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记载南北朝时期荆楚一带岁时民俗的著作.它的作者基本秉承实录原则,以流畅的文字将自己熟悉的岁时民俗记述下来,既为研究岁时节日民俗的传承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为认识南北朝时期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志》2007,(10):46-46
2007年7月3日,《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工作会议在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召开。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铁锁,地方志所副所长刘益龄,方志所各室负责人及《山西通志·民俗志》编纂人员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围绕《山西通志·民俗志》篇目编纂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讨论,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思路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应重视吉祥文化习俗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祥文化现象由于缺乏研究和倡导 ,在首届新编地方志书中往往给忽略了。笔者看过一些市县志的民俗篇章 ,仅个别的设了专门章节记述取吉习俗。如黑龙江《呼兰县志》的《风俗篇》第五章为《祥瑞禁忌》 ,其中《祥瑞》一节记县民崇尚吉祥的种种习俗 ,如以“龙凤呈祥”祈福 ,尊崇“四灵”(麒麟、凤凰、龙、龟 ) ,八宝 (和合、玉鱼、鼓板、磬、龙门、灵芝、松、鹤 )作图 ,讨口彩和以数字表示吉祥等。许多市县志则是在记述民俗事象时随记吉祥文化现象。再如泉州市《鲤城区志》卷三十三《民俗》 ,在记述风味饮食中的礼仪食品时记 :“泉州民俗婚丧喜…  相似文献   

20.
民俗陈列由于展示内容的通俗化,在博物馆展陈中打破了文物罗列的教科书化,如讲故事一般更加注重"俗"。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的第二大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通过集中展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全方位讲述了一支乡土味浓郁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展览,《深圳民俗文化》借鉴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香港故事》、首都博物馆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国内其他综合类博物馆的民俗陈列,展陈语言逻辑清晰,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展陈效果极具感染力,是深圳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基本陈列之一,对深圳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民俗文化》陈列展为例,从展览文本、表现手段、空间布局、受众体验等角度分析民俗陈列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