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文化的发祥地是古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由所谓“禹兴于西羌”或“禹出西羌”、“禹生西羌”而推断出禹是西羌人之说,就有望文生义之嫌。应当说,“禹兴于西羌”就是指禹的事业发端于治水首功之处的积石山,大禹以西羌之地为出发点,踏上了华夏古国文明史的舞台。(摘自《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关于夏文化发祥地的再思考@姬乃军  相似文献   

2.
大禹是我国维炎黄之后又一人文初祖,夏王朝的奠基者,同时又是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对中华民族的缔造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大禹与羌有着密切的关系。众多史籍均言“禹生于西先”或“禹兴于西羌”。这应是中华民族的忠实记述。诚如晋人转引《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陆贾《新语》言:“大禹出于西羌”;司马迁《史记》谓:‘”禹兴于西先”;以及《水经·洗水注》于广柔县云:‘”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营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为人得,则共原之,言大禹之神所佑之也”等等均是。…  相似文献   

3.
禹文化西兴东渐简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禹生于石纽,兴于西羌,这一说法最早是从司马迁的《史记·六国年表》、杨雄的《蜀王本纪》和《三国志·蜀志》载秦宓论蜀本纪时提出的,后来皇甫谧又举孟子之说为证,尽管今本孟子无禹生石纽,西夷人的话,但可以视作是晋人见到的孟子,今为快文。不过,皇甫温之言多妄说,江良庭讥其书‘”无一语可信”。因为这些缘故,对于禹生石纽,兴于西羌的传说,千百年来遂聚讼纷经,莫衷一是。现在,大致可以肯定,这个传说是有根据的,是真实可信的。但也确实留下了疑问。如果要问一问,夏族中心地带在以嵩山为中心的河洛伊三川地带,何以夏禹会出…  相似文献   

4.
"禹生石纽"的传说广为流传,但传说不等于信史。古代文献中所载禹的故事的发生地多集中在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这一地区分布着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四川岷江上游地区分布着时代较早的营盘山文化,稍晚一些的沙乌都遗存。成都平原上分布着宝墩文化、鱼凫村文化和三星堆文化。三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各不相同。禹生石纽的故事是随着治水工程而流传到古代的蜀地。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4,(11)
大禹故里华夏神游大禹治水名扬四海西羌古寨美景依旧禹生石纽在北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治水英雄大禹就出生在这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  相似文献   

6.
大禹三考     
大禹出自何方?古老的《尚书》里没有说。我国第一部正史《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公元前75),为了论证东方是“物所始生”,西方是“物之成熟”,因此有“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这条规律,在《六国年表》引言中列举出自西方的大禹、成汤、周文王三位古哲为证。关于大禹出于何地,司马迁明确指出:“禹兴于西羌”。  相似文献   

7.
记者:随着民和县官亭镇喇家遗址的不断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和其他生活用具,尤其是在这里出土的黄河磬王、巨型玉刀更是震惊世界。您据此推测治水英雄大禹是它们的享用者的依据是什么?鲍义志:从看过喇家遗址发掘现场起,我就将这处人类灾难遗址与大禹治水联系在了一起。原因有四:一、《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出于西羌”,而西羌最活跃的地区是如今的甘青地区;二、喇家  相似文献   

8.
杨栋 《民俗研究》2020,(1):78-82
清华简《厚父》篇很可能是周初的文献,据此可以探讨夏代相关传说。《厚父》不仅明确说禹建立了夏邦,而且将禹与夏发生关系的时间提前至西周初年。简文清楚显示禹、启是前后相继的两位夏王,由此古史辨派学者过去认为禹与夏没有关系以及启与禹、夏发生关系很晚的观点都需要纠正。《厚父》篇还印证了早期文献中启之德薄或失德的传说以及皋陶具备常德、善于佐王的形象,也是与《尚书》相吻合的。同时,《厚父》亦披露了夏代关于戒酒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禹平水土传说新解——从“敷土”到“治水”传说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舜禹时代正是洪水期,洪水已是大家习以为常之事,而生存和生活才是最为紧要之务,"敷土"便是势所必然。禹用濬川、堕山、堙、填等方式排除了水患,得到了土地。因此,在西周以至春秋时期,人们传颂的乃是禹的敷土之功,所以又有"禹迹"之说。到战国时期,由于出现了疏水灌溉的方法,"禹敷土"传说开始转变为"禹治水"传说,并逐渐夸大禹治水的能力,大禹"治水"传说由此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刊去年第5期发表苗润青《报国敢云天职尽——赵登禹将军事略》(以下简称“事略”)后,先后收到读者赵勇田、金云祥同志的来信,对“事略”中的失实之处提出批评。赵勇田同志指出的“事略”失实主要有:“事略”称:“赵登禹是山东省巨野县人”。此说不对。赵登禹是山东省菏泽县赵楼村人。(旧称曹州人)“事略”称:赵登禹“1916年投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此说有误。应是:1914年初秋,刚满16岁的赵登禹投奔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事略”称:“赵登禹的本家叔叔赵学礼、本家兄弟赵登榜也都先后投冯玉祥部当兵”。这里颠倒了赵登禹与…  相似文献   

11.
《楚辞》有大量的古史内容,屈原运用古史知识,反映出对古史的认识,值得重视。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屈原是个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曾担任主要负责楚公族子弟的管理与教育的三闾大夫,所以他对以往的历史相当的熟悉和了解。白寿彝先生说:“在中国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多学博闻成为学习历史传统的目的之一,这在远古传说的传播中可说已经萌芽了。”①屈原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卓绝的见识,对以往的历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主要集中在《天问》中,《离骚》亦有一些。屈原首先对鲧、禹治水的传说提出质疑。对鲧、禹治水,传统的说法是:尧时洪水滔…  相似文献   

12.
“巴国”是一个奴隶王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是否曾经建立了一个发达的奴隶制国家或奴隶王国的问题,既不应将传说当作信史,也不宜硬套某些公式,应该按照历史材料来分析,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华阳国志·巴志》说: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这里的“万国”,显然不是我们所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概念,因为当时的禹,仅仅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已;至于远在当时中原边鄙地区的巴、蜀,如果确已形成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肯定尚未建立国家,仍在氏族部落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公盨铭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利艺术博物馆新近购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 。从器形和铭文字体看,其时代当属西周中期後段。铭文共十行,除最後一行为九字外,每行皆十字,共九十九字。铭文的格式和内容与一般西周铜器迥异,劈头就说天命禹治水,天为民立法立王,导民以德,接著以较多文字讲民之好德者应如何行事,最後以 公说民当用德的一句话作结。 公似即作器者,所以暂名此器为 公 。从这篇铭文可以知道,当时人的确把禹看作受天之命乎治水土的神人;并可据有关文字纠正后人对禹治水传说的一些误解。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在探讨夏文化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涂山地望问题,这同禹娶妻或会诸侯于涂山的传说直接有关。古代文献中提到涂山的地方非止一处。《尚书·益稷》载禹的话说:“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史记·夏本纪》云:“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吕氏春秋·音初》说:“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  相似文献   

15.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夔一足与一足巫术孙华先一、所谓“一足”传说夔只有一足,古籍对此多有记载。《庄子·秋水》说夔的行走方式是“以一足踔而行”。又有传说,说孔子不以为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传说的三个变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有两种: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  相似文献   

16.
在今天的湖北大地上,除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外,其余几乎全是汉人的天下了。然而当我们回溯历史时却发现,在古代,这里却是“蛮”“夷”“戎”频繁出没、活动的地方。在这里,有在传说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程度并不亚于尧、舜、禹社会其势力强大可与尧、舜.禹相匹敌”的三苗族;春秋、战国时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楚族;有南北朝时期两大王朝你争我  相似文献   

17.
东汉对西羌长期作战的原因与教训赵明东汉“羌祸”之惨烈相对西汉而言。史载,西汉朝廷与西羌的战争,大体只有三次,分别发生在武帝、宣帝和元帝时期。战争的时间都不算太长,一般只有几个月,最长也不过年余,汉军都比较顺利地将西羌镇压下去。东汉时期则不然。从东汉初...  相似文献   

18.
《沧桑》1993,(2)
佇立高原、雄视千古的三晋大地,曾经有过流金的岁月,曾经有过骄傲的时代。面对灿烂辉煌的历史,面对千帆竞发的现实,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山西如何设计未来,再创一个世人叹为观止的时代,再现一种令人神往的风采,我们为此专程访向了山西省省长胡富国。抚今追昔,胡省长情思飞扬,他如数家珍地告我们说: 我国自古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蒲州一带)、“禹都安邑”(今夏县、运城一带)的传说,都在山西南部。又说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养蚕于夏县、愚公移山于阳城、精卫填海于长子、寻根问祖于洪洞……。三晋文化,引人注目。山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晚期,晋国曾经以霸主地  相似文献   

19.
神禹故里     
一、史载辑述 禹:有夏禹、大禹、神禹之称。《竹书纪年》云:“颁夏时于邦国”。即在夏(今山西)即位,以夏为年号,故称夏禹。禹治洪水,功劳很大,谓之大禹。禹之智慧超人,受万民尊敬,故称神禹。 禹,《山海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礼记》云:“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都说明禹及父鲧皆为黄帝后裔。《士记》云:“夏渝名曰文命,禹之父日鲧,鲧之父曰昌意,昌  相似文献   

20.
清碧溪在大理苍山马龙、圣应两峰之间。溪水沿陡峭的山崖婉蜒下泻,形成了许多小潭,其中主要有上、中、下三潭。潭中水清石丽,翠碧交加。最奇异者为上潭,周围全系岩石,水从潭底喷出,清澈见底;潭面没有枯枝落叶,相传如有漂浮其中,就有山鸟衔去。南面高岩石壁上刻有“禹”、“穴”二字,约两公尺见方,署名“广汊李白书”,系明万历间大理知府杨邛崃刻制。因年久,风雨剥蚀,石花糊其上,字迹渐不明。公元一九四三年,张丕炽以监修“碧漪亭”之便,用四川红土掺以胶水重描了“禹”字,遂鲜艳夺目,距离数里外尚可明显看到。然“穴”字因字迹模糊,没有重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