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期间,增城市地方志办公室已找回明嘉靖十七年l1538)《增城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1638)《增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l1754)《增城县志》、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增城县志》及清宣统《增城县志》(民国10年版)。加上新编出版的《增城县志》,目前我市已拥有6部《增城县志》。另外,还有2部未公开出版的油印本。一部是建国十周年版的《增城县志》,另一部是陈冠中主编的《增城县志》(1911-1949)。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著力保护洛阳古迹者,当属雍正初河南知府张汉。清乾隆《洛阳县志》、《河南府志》、嘉庆《洛阳县志》,皆列张汉为“名宦”、“循吏”。  相似文献   

3.
徐青 《收藏家》2012,(5):23-28
项维仁,清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初名,字寿春,号勉杆,晚号果园,温州著名书画家、诗人,泰顺董正扬①称其画多苍郁之气,为"本朝永嘉第一。"遗著有《果园诗抄》一卷,《诗稿》五卷。《光绪永嘉县志》有传②。  相似文献   

4.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乡县升级为嘉应州,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各县都有县志,今以《嘉应州志》、《程乡县志》、《镇平县志》和《平远县志》(下简称嘉应诸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南京历代名志》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配图108幅。从南京现存的历代名志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志书24种,包括景定《建康志》、万历《应天府志》、《首都志》等府志6种,涵盖了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万历《上元县志》、同治《上江两县志》、正德《江宁县志》等县志7种,覆盖了今南京区域存在过的  相似文献   

6.
民国《昭平县志》述评朱其现《昭平县志》现存两种,一为清乾隆年间昭平代理知县陆主修,一为民国年间阳平县长李树楠主修。两者虽为传世之作,但仍有高低之分。本文拟就民国《昭平县志》(以下简称《李志》)作一评述,以求教于方家。(一)方志作为资政、存史之书,历来...  相似文献   

7.
嘉庆《舒城县志》和光绪《续修舒城县志》皆刊有史可法的《词臣殉难疏》,清张纯修编辑、今人罗振常校补的《史可法集》并未收录。该疏记述了明末翰林院编修胡守恒守舒殉难死节和史可法为之请祭葬之事,与前所发现的安庆府县志中史可法遗文合为五篇,望《史可法集》再版时能得完帙。  相似文献   

8.
正一、现存《香山县志》概况香山县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将南海、番禺、东莞、新会四县部分划归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及澳门等地区。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为了纪念他,同年4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1]在香山县约800年历史中,修有《香山县志》共九部,是现今研究中山、珠海、澳门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九部《香山县志》中,只有清乾隆年间所修《香山县志》有完整的《凡例》,其他几部县志或隐于序中或散见于  相似文献   

9.
2000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以桂政发[2000]66号文件部署全自治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任务,《阳朔县志》列入编纂第二轮县志任务之中。2001年,自治区把阳朔县确定为广西编纂第二轮县志的试点县。为了完成续修《阳朔县志》这一光荣的任务,我们组建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并成立了《阳朔县志》编辑部,具体负责编写工作。用了近四年时间完成了志书的初稿编写,  相似文献   

10.
隆尧县是由隆平县和尧山县合并而成的。隆平县的最后一次修志是在清乾隆二十九年( 1 76 4年 ) ,称《隆平县志》 ;尧山县的最后一次修志是在清光绪七年 ( 1 881年 ) ,称《唐山县志》 (当时尧山县称唐山县 )。这两部志书的版本在隆尧县已经绝迹。为抢救这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隆尧县志办公室筹资从上海图书馆购回了《唐山县志》 ,从天津民间搜集到了一部《隆平县志》。县志办公室对两部旧志进行了点校和整理 ,在给原文加上标点符号后 ,又将繁体字改为简化字 ,并对书中一些明显的舛误和遗漏给予了纠正和补充 ,对原书中某些不必要的繁琐排版格式…  相似文献   

11.
《沧桑》2011,(1):272
近日,由山西省浮山县人民政府主持,县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组织点校整理的明、清《浮山县志》出版。这是浮山县文化领域里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继新编《浮山县志》《龙角山志》等志书出版之后的又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范小艳  元鹏斌 《沧桑》2012,(4):155-155
为弘扬“资政存史、引领教化”的功用,加强对古籍资料的保存和传承,临猗县志办于2012年初,影印出版了民国版《临晋县志》一书,该书由临晋县长赵昌燮主笔。据考,《临晋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至民国九年(1910)。共纂修六次,其中,明代所修的两部县志已散佚无存,清康熙版县志也未见传世,现留存的有清乾隆版《续修临晋县志》八卷,光绪版续志两卷,  相似文献   

13.
傅玉书,号竹庄,贵州瓮安县人,生于清乾隆初年,卒于嘉庆十一二年。他是清代贵州著名的戏曲家、学者和诗人,有著述多种。由于兵燹频仍,他的著作大多散佚,生平记载也颇为寡简。笔者仅就现有资料,对其生平及著作略述于后。傅玉书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傅石臣,康熙中年补博士弟子员,补拨施秉文学。父亲傅龙光,字燕侯,号月川;是清雍正、乾隆年间贵州的知名学者和诗人,有部分诗文散载于《平越直隶州志》和《瓮安县志》;晚年研读六经四书,著有《易经浅说》十二卷、《学  相似文献   

14.
安成故城考     
安成又名“安城”,两汉置县,属汝南郡,曹魏豫州州治,是豫南地区一个历史最悠久的故城。安成故城的位置,久已不清。民国十七年《确山县志》记载在确山县境;民国二十五年《正阳县志》记载在正阳县境;民国二十七年《汝南县志》记载在汝南县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近年成书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正阳说”,但问题不等于已经获得解决,至今仍有争论。近年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证实安成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县境。确山境内的“安成”,今遍查明、清以前的地理志、地方志并无此名,只有《汉书·地理志》载汝南郡下辖有“安昌侯国”,其故城在今确山县西。“安成”,“安昌”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溪口——元首故里奉化溪口系千年古镇,唐贞元中(794前后)溪口开始有人居住(清《乾隆奉化县志》)。宋景德三年(1006)溪口建村(清《乾隆奉化县志》)。宝庆年间(1225~1228),称坊,人口近八千(《四明宝庆志》)。元代溪口称市(邓牧:《雪窦游志》),意为商品集散地。清代是"奉邑一大镇,百货俱集,远近居民数千家"(徐兆昺:《四明谈助》)。光绪三十二年(1906)称镇(《光绪奉化县志》)。  相似文献   

16.
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边的县城,自古为中原入闽的第一关。自东汉建安年间开始设县至今,八山半水分半田,历史悠久,山水秀丽。而浦城县志始修于明成化年间知县刘珩主修的《浦城县志》。有清一代,浦城共修纂成四部县志,其中,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特色最为鲜明:内容丰富、博采广咨、注重考证,是我们研究浦城一地的宝贵地情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清《庄浪县志》修成于乾隆三十四年,邵陆纂修。《庄浪县志卷十四.职官》所载:"邵陆,浙江宁波府瑾县举人。二十二年任。二十四年旱荒,请帐恤并请截陕粮五千石以济之二十五年军需。息年谷登,告养回籍。三十二年仍补原任。三十三  相似文献   

18.
诫子书     
《陕西史志》2001,(2):50-51
清乾隆《镇安县志》系乾隆十八年镇安知县聂焘纂修。该志“艺文篇”中录有聂父继模(号乐山)给聂焘写的《诫子书》一文。1981年10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黎夫至镇安检查工作时,索阅县志,读了此文后,深有感触,写了《实心为民造福——读&;lt;镇安县志&;gt;随感》一文,发表于1982年6月6日《人民日报》;1997年8月21日,省委常委(现任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贾治邦视察省地方志办公室,谈到发掘旧志为今所用时,特举此文为例,提出:“我省镇安县清代乾隆年间修的一部县志,记载了当时县令聂焘远在湖南老家的70多岁的老父亲勉励儿子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一封信,言词中肯,感染力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了使人颇受启发,值得借鉴。”自古为官者,民遮道、立祠祀祭者有之;民唾骂、遗臭万年者亦不绝于书,其轩轾亦全在是否“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于今时隔二百五十余春秋,聂父之《诫子书》犹有其现实意义。省文史馆馆员刘国光先生亦向本刊来函推介此文,在此并致谢意。现特录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海阳县建于何时,至今尚未有定论。 历代《潮州府志》、《海阳县志》,对海阳县建置之始.多博取前志之说,因“多说并存”,留给后人考证。如清最后一部《潮州府志》乾隆周硕勋志,其《沿革表》则取“周初”、“汉初”、“晋咸和六年”三说并存。清最后一部《海阳县志》光绪卢蔚猷志,其开篇之《沿革》则采:“秦”、“西汉”、“晋初”三说,虽略为论证,却未下定论。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6,(1)
1995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以中办国办信(95)复字288号专复偏关县志主编牛儒仁同志:“牛儒仁同志:去年11月你寄来的《偏关县志》已分别送江泽民、李鹏同志。此复。”此系新编《偏关县志》刚刚出版之际,偏关县志办公室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之约,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