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管林 《岭南文史》2003,(3):45-46,51
黄伟宗的《珠江文化论》是一部讨论珠江文化的重要文集,是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找苦吃”转入珠江文化研究领域结出的“甜果”。我欣赏黄伟宗的“自讨苦吃”的精神,赞扬他不断扩展研究领域、与时俱进的韧劲。  相似文献   

2.
复辟失败以后,张勋搬到了北京方家胡同的一所住宅(据说那所房子原是清朝太监小德张的寓所)去居住。同年年底,我曾到那里去看了张勋一次。那天到他家里去会他的人很多,傍晚张勋准备了一席酒饭,留几个比较熟识的客人在他家里吃饭。那时张勋仍旧梳着大辫子,只是较我在徐州看到他的时候更加苍白了一些,精神也大不如前了。当晚张勋喝了许多酒,酒饭之间他谈起了复辟之役的事情时,曾谈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他诙谐地说:“康广厦(即康有为之字,号称长素)助我,梁卓如(梁启超之号,别署任公)讨我,这不能说是青出于蓝吧(按:梁启超为康有为的学生)。”张勋…  相似文献   

3.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是我党历史上著名的革命烈士夏明翰同志,在英勇就义前留下的。夏明翰是我党早期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之一。80年前,他留下的这首就义诗,是他大无畏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5.
谢德铣 《古今谈》2000,(1):26-28
这一首诗,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老教授刘操南先生在他辞世前两个月寄给我的,信封上所注时间,是1998年1月28日。两个月后的3月29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6.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7.
唐圆鑫 《丝绸之路》2014,(10):60-61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梁启超对《哀希腊》的初次译介引发了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对其的屡译不衰,唤醒了他们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促进了中国化拜伦形象的构建。本文聚焦“五四”前后梁启超、苏曼殊和查良铮三位翻译家对这首诗的不同译法,在赏析他们译作的同时,从翻译风格论的视角给予关照,以展示《哀希腊》汉译是如何从文言旧诗体一步步向白话新诗体过渡的。其间,译者的翻译风格在无形中得到了空前彰显。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原上海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原抗敌演剧第九队成员马夫《文史天地》收到了。这份刊物办得不错,有许多重要的革命史料,是前所未闻的。田汉在1944年末、45年初在贵阳时,据我记忆有一个阶段,他和安娥的生活很困难,住在一个用景片隔起来的房间里,墙(布景片)上曾贴着他的一首诗,诗曰“爷有新诗不济(救)贫,贵阳珠米桂为薪,杀人无力求人懒,千古伤心文化人”当时我们队在重庆,我不记得是谁到重庆告知我的,这首诗的内容我印象很深,其他具体情况因我当时不在贵阳就不够了解厂。田汉之子田海男您寄来的《文史天地》杂志收到了。读了您写的…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先生故去至今,已近六年了。他的著作的影响,任何人无法漠视;然而勿庸讳言,对他身后的评价却也毁誉不一。冯友兰先生故世日久,研究他的历史和著述的人,也日渐增多。本文所提供给读者的,多是先生细微的一言一行,然而我以为凡情琐事,却能见先生的品行和为人。耕读传家冯友兰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父亲是清光绪戊戍科进士。伯父、叔父也都是秀才。他的祖父虽然没有功名,但却颇有诗名,传世的几十首诗,编为《梅村诗稿》,他的诗中有一种恬谈闲适的趣味。当时邻县的一位名士为这部诗稿题了一首诗:身处人间世,心怀太古春。风流伊…  相似文献   

10.
吴江 《世界》2006,(6):61-63
提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一般都是提“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从梁启超对进代中国新文化的贡献,突然想起中国整个新文化运动以及这个运动究应从何时算起这个问题来, 这当然是一个大问题了。对此,我想我们也应当重新思索。说起梁启超的“新民”文化运动,我认为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梁于1902年写《新史学》一文,提倡史学革命, 这件事至少在学术上的意义不在《新青年》发动文学革命之下,虽然其作用和影响不及后者,因为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史学集中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另一件事,就是梁启超的“新民说”着重提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在中国思想界,梁启超恐怕算是最早并最多提“思想解放”的人了,他把思想解放与人的个性解放即人的自由平等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培养“新民”必须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11.
康熙帝是一位励精图治、博学多闻的皇帝。他一生作诗一千多首,除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喜爱,也在诗中强调和弘扬满族文化。研究分析康熙帝御制诗中的满族特色,理清康熙帝的民族文化认同观念,对于传承和弘扬满族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向必 ,人称吴老 ,因为长辈 ,生前称呼惯了 ,一时难以改口。时间过得真快 ,吴老离开我们三年了。三年 ,按苗族观念逝世的人才入祖宗行列 ,正式成为先人。这之前 ,他的魂魄还在他走过的、生活过的、工作过的地方游离。这仅是一种观念。但故人虽已殁 ,千载有余情。凡熟识吴老的人 ,确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逝世时 ,我写过一首诗 ,叙述他奋斗的一生 ,但总觉得有许多话没说完。吴老出身帮工 ,没进过学校 ,由一口苗话到会汉语 ;由不识字到掌握汉文 ;由村、乡、区、县干部到省委书记乃至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 ;由一个普通人到世界名人 ,一步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3.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我国盛唐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大师。由于诗人前后期世界观的差异和生活环境的不同,给诗作带来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都大不一样。但纵观王维一生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个统摄他诗歌创作的不变精神,这精神正是“美”这一灵魂。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身;美在他诗中的社会内容上;美也在他诗中独特的情绪色彩和趋静求闲的优美韵律里。  相似文献   

14.
宋培基  钱斌 《近代史研究》2006,15(1):155-157
《绍兴文史资料》第6辑登载了新发现的蔡元培1900年作十五首《岁暮怀人诗》,该书同时还刊载了王致涌、钟守成的《蔡元培〈岁暮怀人诗手稿〉考》一文①,认为这十五首诗确系蔡元培之作。高平叔的《蔡元培年谱长编》对蔡元培这十五首诗也有记载,并摘引了其中的诗序和写给周蕴良、王祖杰的两首诗,但同时认为《绍兴文史资料》第6辑所刊十五首诗的影印件,虽近似蔡先生手迹,真伪却难以论断,其存疑理由是蔡元培与周蕴良、寿鹏飞的关系,“不过是偶一提及,并非时相过从的知交”②,作诗怀念他们的可能性不大。这十五首诗的真伪,目前暂难定论,但高平叔所…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匡国济世上施展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他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和乐观风趣的博大情怀教育子女:“我平生对于自己所做的事,都能品出味道。什么悲观、厌世,从来没有在我的词典里出现过。”其渊博的学识和健康向上的思想也润泽子女,不仅悉心培养出了三个院士,还缔造出满门才俊的又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6.
没有比这更让我想做的事情了。这关系到我们曾经是谁,以何种方式生活,以及我们想成为谁。9月13日晚,德·狄维士出现在上海虹口体育场,出席一台叫“你行,我也行——为2007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加油”的慈善晚会。他看到一位白头发的优雅女士作为智障者的母亲朗诵了一首她自己写的诗,翻译告诉他,这位女士是中国第一代的电影女明星,名字叫秦怡。  相似文献   

17.
正有一次,阎崇年先生应邀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于谦学术研讨会",会后,他应主办方要求写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在文章中,阎先生引用了于谦的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按理说,这是一首早已家喻户晓的诗,直接引用就可以了,但阎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历史学者,对于所引用的资料,都要查明出处。于是,他便开始查这首诗的原始出处,根据相关注释,这首诗出自《于  相似文献   

18.
乐群兄赠我一册诗词集《刺梨蓬草》,他在书的扉页上亲笔题写:“寒梅剩有铮铮骨,翰墨长留滴滴香”。加上他与我每月在省文史研究馆聚会,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对此书更倍加看重。及至读完全集,对诗人敢于直面人生,触及时弊,忧时忧国,传达老百姓强烈心声的精神,深受感动。乐群兄曾受洗于北京大学,诗作关心民瘼,愤世嫉俗,张扬知识分子的批判品格,具有北大精神与传统。诗人有胆有识,敢于以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揭露、鞭策杜会弊端。 诗歌本是笔下生花,可是乐群兄的诗则是笔下生刺。在《刺梨蓬草》这一组近400首诗作中,首首表…  相似文献   

19.
但乐无家不出家,不皈佛法没袈裟。推翻桐选驱邪鬼,打倒纲纶斩毒蛇。读史敢言无舜禹,谈音尚欲析遮麻。寒宵凛冽怀三友,蜜橘酥糖普洱茶。这是钱玄同写于1934年的一首诗。诗的中间4句所张扬的战斗精神,可谓他一生的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的流传到现在的一千多首诗词中,有50多首诗中写到芙蓉(即荷花),这在李白诗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他在这些诗中或直写其态.或以之喻人,或以之状物,或以之喻山,都十分生动贴切自然.意趣高洁,充分表现了他喜爱芙蓉的高尚志趣。李白在诗中所咏的芙蓉,他有时又作“红美”。“莲花”。“苗苦”、“薛”、“青莲”等,视诗中的具体环境交替变换用,但无论哪一种叫法.一旦出现在李白的诗中即“点花成金”,形象鲜明,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他所咏的芙蓉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