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翻开中国近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成千上万名南下干部在三湘大地上留下的辉煌业绩,彪炳史册。 让我们追随南下干部几十年来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看看他们在三湘大地上谱写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2.
翻开中国近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画卷,成千上万名南下干部在三湘大地留下的辉煌业绩,彪炳史册。 让我们追随南下干部几十年来奋斗不息的光辉足迹,看看他们在三湘大地谱写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迅速解放了大片敌占区,却缺乏大量的地方工作干部。早在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定在各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去新解放的  相似文献   

4.
动员是中共政权话语体系与政治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性概念,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动员机制是中共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保障。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动员实践中,政治动员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大会集中动员、小组深度讨论及个别情感谈话等方式,构成了政治动员的整体性链条,而积极分子和模范干部的示范效能与微观机制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则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动员的实际效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的政治动员实践成为推动"南下"战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亦为中共政权的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6.
秋瑾婚前婚后曾在湖南住过一段很长时间,这已见诸多种史料。但秋瑾何年入湘?入湘后初居何地?至今仍无确论。现据有关著述,对秋瑾入湘居湘时间问题,略作考证。一、入湘时间关于秋瑾入湘时间,山石《秋瑾年谱(初稿)》作1890年(光绪十六年)。然据徐双韵(秋瑾学生徐蕴华,字小淑,号双韵)《记秋瑾》云,秋瑾1890年始随祖父离闽返故乡,次年(1891年)随父去台湾。由此看,秋瑾赴湘必在1890年之后。  相似文献   

7.
李振山,1928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鸡泽县西柳营村,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中国光明与黑暗、侵略与反侵略、内战与反内战、压迫与反压迫的社会大变革阶段.他14岁成为儿童团团员,1945年4月成为第二野战军2纵4旅11团战士,从攻打山东郓城、河南羊山,到千里挺进大别山,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解放西藏,行程两万余里,经历过大小战斗无数次,目睹了我军战士奋勇杀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壮烈场面,获得纪念章、奖章和勋章数十枚. 挺进大别山 日本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挑起了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进行还击,李振山所在部队二野2纵4旅11团奉命千里挺进大别山,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生死大决战.  相似文献   

8.
1947年3月26日,党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三部分,即中央前敌委员会、中央后方委员会和中央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敌委员会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代表中央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并直接指挥西北战场的作战;以刘少奇为书记,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组织中央后方委员会,进驻晋绥解放区临县三交镇一带,负责中央同各解放区的联系与后方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刊在2012年第1辑刊登了由楚应坤撰写的《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原财政经济训练班》一文。文章刊出后,有读者来信反映该文中有些地方有出入,史实不确切。文史资料作为“三亲”史料,由于个人记忆的差异性和记忆角度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偏差,所以文史资料允许“多说并存”;但是文史资料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忠于史实、秉笔直书”,我们在现有的手段和途径下,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接近历史的真实。为此,曾参加过中原财经干部训练班学习,后随中原南下财经干部大队南下,现离休在湖北的王怀阳同志以其亲身经历,撰写了又一篇有关中原财经训练班的“三亲”史料,现刊发于此,以求更完整地再现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伊始,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献词,号召人们戒骄戒躁,吸取"一个农民因怜惜一条冻僵的毒蛇反而被咬伤致死"的惨痛教训,将革命进行到底。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山东省广饶县作为老解放区,有180余名干部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干部南下"的号召,离开家园,南下江浙闽川等地,在接管和建设新解放区的工作中创立了不朽业绩。1988年4月7日至9日,广饶县南下福建各地尚健在的同志在大田县欢聚,召开座谈会,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本文所记始于1949年2月25日,止于1950年2月19日。在近一年的时日中,日记断续而作。所叙所述,系广饶南下老干部郝有声、王鲁卿提供资料,本刊整理成日记形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1月,中共中央为配合部队南下中原,开辟新区工作,从华北联合大学调集了90多名学生赴中央工委驻地西柏坡进行集中培训,称为“中组部南下干部训练班”。在西柏坡,他们聆听了刘少奇、朱德、彭真、陈毅、钱俊瑞、艾思奇等深入浅出的授课,实现了从知识分子到革命者的思想转变。笔者于2014年6月6日至6月8日赴武汉,  相似文献   

12.
论楚人入湘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至喜、熊传新合撰的《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介绍了楚人在湖南的活动概况,并就楚文化问题谈了几点意见,谈到了“至于春秋时期楚人的墓葬在湖南的分布就更多了,如澧县、益阳、长沙、湘乡、衡阳、郴州,从南到北,都有早期楚墓出土。”从而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间还要早一些。高至喜同志在《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中发表了《试论湖南楚墓的分期与年代》,把湖南各地出鬲、钵、罐或鬲、钵、豆陶器组合的墓葬定为春秋中期或晚期,进一步说明楚人进入湖南的时代当在春秋中、晚期。这一理论,给湖南楚史研究者与考古研究者影响很大。我们认为,他们把湖南早期楚墓的时代定在春秋中、晚期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苏明,原名李改宁(到延安后改名苏明,意即苏联代表着光明的未来),1921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柳林县石安村。1938年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山西"妇救会"工作、延安大生产运动和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湖南和平解放后长沙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幼年的苏明颇有男孩子性格,大胆调皮,爱打抱不平。村里的私塾不招女生,她便跟着在太原师范读书的  相似文献   

14.
刘奕 《贵阳文史》2011,(1):14-17
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的两难境地。苏格拉底曾说:“理想的本质含有道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山西忻州是晋绥和晋察冀两大抗日根据地交汇之地,是一方英雄辈出的土地,传播着无数英雄儿女可书可传的故事。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7月,忻州全境解放,按照华北局和晋绥分局指示,神池、五寨、保德、原平、静乐、偏关、岢岚等县从1949年初开始动员抽调了大批干部南下。据统计,有记载的忻州市南下入川地方干部为15批,共1989人。四川省的17个地(市、州)103个县(市、区)均有忻州市的南下干部。冀怀义便是南下干部中的一个。红色神池是我家  相似文献   

16.
正干部南下:光荣而无奈的选择早在1948年9月8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中,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指出,在新解放区干部不多的形势下,必须准备好一批干部随部队南下,以便接管新解放区的政权。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同年10月份党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干部的决议》,正是在这个决议的指导下,在中国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背景下,各中央局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抽调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干部南下是中共中央为了接管和巩固长江以南新解放区政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中,挺进皖南是干部南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相对于沪宁杭而言,学界对干部挺进皖南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档案材料,初步考察了挺进皖南的干部来源、规模、分配任用等情况,揭示了他们在解放初期皖南政权接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晋中市榆次区有个李墕村,曾是被称为山西西柏坡美誉的红色革命遗址。这里曾是太原解放战役期间解放军前线指挥部诞生地、山西省三大领导班子的前身——中共太原区(后改为晋中区)党政军三大领导班子的诞生地,还是新华社晋中分社、晋中日报社的诞生地、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等,是以徐向前为代表的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居住、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入藏五记     
岳力 《文史天地》2002,(5):49-52
汽车进入西藏境内,我的心陷入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痴迷?这片土地这片高山,离天实在太近,离太阳太近,离神祗太近。我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神祗的存在,乃至听到他们的声音。那里,挤满了人们闻所末闻的故事,而这些远远近近的故事,更多的不是由人来叙说,而是大自然和神在向人们演示.  相似文献   

20.
1946年12月,中共中央电晋冀鲁豫军区指出,蒋介石有可能要进犯延安,为了保证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转移时播音不致中断,要求晋冀鲁豫军区的邯郸广播电台作好准备,在必要时接替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接到这个电报以后,军区通信局三处的同志们在处长王士光同志的率领下,在机务工作方面,认真地做了准备,利用广播休息时间,把邯郸广播电台短波发射机的发射频率由6120千周改调到7500千周(延安台的频率),为延安广播电台的工作频率磨制了专用晶体,经反复调试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