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倩影  王煜 《四川文物》2020,(2):43-50,105,F0003
成都及周边地区东汉晚期墓葬中出土有一种明显为仙山造型的陶质插座,倾向于为摇钱树的树座。其整体的三山、平台、洞穴造型及其上较为丰富的人物、羽人、伏羲、女娲、西王母形象应是当时观念中以昆仑、西王母为中心的神仙信仰的表现。将其制作为专门的丧葬用品,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丧葬文化中的神仙信仰成分和超越死亡的升仙愿望,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证了西南地区流行的摇钱树的主要内涵应与升仙有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鸟纹的表现方式,汉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佛像八凤镜可以具体分为三类:A类出现最早,可以上溯至3世纪前期;B类流行于3世纪中后期,是佛像八凤镜中的主流;C类流行于3世纪末4世纪初,为该镜种的末期,佛像纹饰随着镜种的衰落而逐渐消亡。佛像八凤镜装饰的佛教图案包括坐佛、半跏思惟像及天人像等造型,是以3世纪时印度犍陀罗地区表现佛神通广大的图像及佛传故事图为底本创作的,与中国北方佛教南传初期的整体发展情况相适应。同时,佛教图像只是作为一种祥瑞图案,与神仙、瑞兽等形象混用于铜镜纹饰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神仙道教为主流信仰的汉晋社会对新传入的佛教所持有的包容态度。  相似文献   

3.
陕西南部城固和汉中的东汉砖室墓中出土的摇钱树枝和树干上面分别发现佛像以及莲花图案,这是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佛像,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佛像之一,对于探讨陕西省佛教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一尊鎏金铜佛像分为佛陀与头光两部分,其中佛陀及台座上的双狮都具备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特征,当产自中亚或印度,年代约为2世纪末到3世纪初,即中国的东汉晚期;头光背面的火焰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为5—6世纪在东亚地区后补制作的。此类来自中亚或印度的鎏金铜佛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河北地区出土的30多尊小型鎏金铜佛像无论从造型还是细节特征都深受健陀罗风格的影响。其中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北宋村东汉晚期墓葬的鎏金铜佛像,年代与哈佛佛像接近,佛陀脑后有插榫,佛首微微前倾,施禅定印,身前有两位下跪的供养人,台座正面立有双狮,双狮中间为浮雕或者线刻的莲花,是3—4世纪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佛像的起源和秣菟罗造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佛像起源于何时、何地,学术界已经历了长期的争论,至今仍无定论.笔者在此想就该问题的大致过程作一简单回顾,对秣菟罗(Mathurā)佛和犍陀罗(Gandhāra) 佛的大致年代和秣菟罗佛的样式特征以及时代变迁作一探讨.释迦在世时代(公元前560年左右至公元前480年左右)自不待言,至少在公元前1世纪之前.佛陀不可能以人的形象出现于世.只要注意一下巴尔托(Bhārhut) 的栏楯浮雕(公元前100年左右)和桑奇(sānchi)第一塔塔门浮雕(公元前后),只不过存在佛传图以及圣树、圣坛、法轮、佛足迹等佛的象征物.贵霜(kushān)王朝的迦腻色伽(kaniska)王时出现了佛像已是毫无疑问的了.迦腻色伽王时期的货币上面佛像和菩萨像伴有希腊文字“Boddo=Buddha”(佛陀)、“Sakamaho Bouāo=sākyamuni Buddha”(释迦牟尼佛陀)、“Metrago Boudo=MaitreyaBuddha”(弥勒佛)的铭文,并且,刻有“迦腻色伽○年”的纪年铭的弥勒佛像,已发现十多座.  相似文献   

6.
何志国 《中原文物》2023,(6):122-131
我国发现汉晋佛陀像超过130例,主要特征是:东汉佛像施无畏印,吴晋佛像施禅定印。咸阳青铜立佛左、右手均握衣角和袈裟形态与东汉佛像图像志特征不符,其肉髻有孔、细长眼、右撇式袈裟衣纹、莲座莲瓣扁平肥大均为十六国时期特征。咸阳青铜佛板二佛并坐的图像结构与释迦多宝佛相似,最早见于西晋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现存最早释迦多宝佛图像为十六国晚期。咸阳两尊十六国时期青铜佛像为后世混入东汉晚期M3015中。对于被盗后出土与墓葬时代特点不符的文物年代判断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7.
王趁意 《收藏家》2013,(7):25-29
据中日专家学者的发掘、研究和考证的结果,画纹带佛兽镜是出土、流行于日本3世纪中期到4世纪初,来自于中国的有佛像纹饰的铜镜,是"舶载镜"的一部分。日本现存有二大类不少于六面画纹带佛兽镜,中国至今尚未有一面画纹带佛兽镜的出土报道(图1)。  相似文献   

8.
张宏林 《收藏家》2013,(12):47-52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们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铜镜也是十分重要的历史遗传和文物艺术品。铜镜的纹饰和铭文中蕴涵着诸多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根据笔者收集的汉代铜镜资料,发现其中有不少古代神仙和道家人物的镜铭内容及纹饰图案。这些镜铭纹饰可与古代文献相印证,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崇尚的仙道人物和流行的仙道思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一.规矩镜中的伏羲女娲图像伏羲女娲西王母规矩镜(图1)的主区饰规矩纹和带柿蒂纹座的四枚乳钉,  相似文献   

9.
山东洗砚池晋墓出土青瓷胡人骑神兽器物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同类器物,皆为西晋时期南方越窑所产的青瓷精品,其性质为烛台,东汉以后世家大族与士大夫对蜡烛的普遍使用是此类精致的青瓷烛台流行的时代背景。胡人骑神兽造型在东汉时期的器座、画像上已经较为常见。汉晋时期流行的神仙信仰中以西方的昆仑和西王母为中心,同时早期佛教也附会入西方的神仙信仰中,胡人也被看作与西方的神仙信仰相关,有些被表现为仙人。  相似文献   

10.
佛在心间     
<正>有的事物想永生,却毁灭了自己;有的事物被毁灭,却得以永生。巴米扬立佛,因被极端组织塔利班摧毁而名扬天下,迈向不朽。反观肆意破坏阿富汗文物的塔利班政权,在倒行逆施后迅速被推翻,走向了灭亡。从佛教的历史看,佛教早期并不执着于修建庙宇和佛像,佛陀时代是摒弃物质具象的,多以菩提树、手印等佛迹来表现佛的形象。由于亚历山大东征直抵印度河流域,擅长建筑与雕塑的希腊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东西合璧的犍陀罗文化,具象化的佛教造像开始风靡大陆。犍陀罗是北印度的一个小国,但其文化流行的区域却很广,也包含  相似文献   

11.
东汉"西王母+佛教图像"模式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仝涛 《四川文物》2003,(6):75-79
本利用出土考古学材料,论证了“西王母 佛教图像”模式的同源性和流动性。作认为从不同路线输入的佛教,不但存在形象的差别,也会产生理解的不同。西南地区的早期佛像,包含了与北方中原地区太多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并非一种必然的结果,而是在大一统的汉化圈内部,尤其是政治化中心地带生成的一种主流观念,所及区域表现类似。西南地区作为该化圈的边缘地带,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但对佛像要素的吸收及对早期佛教的理解上,都没有也不可能超出政治化中心的水平,而且也不具有时代上的前驱性。“西王母 佛教图像”的模式,一方面促进了该地区佛教的传播,另一方面也成为其继续发展的窠臼。  相似文献   

12.
汉代“摇钱树”的形状及内涵王永红“摇钱树”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明器之一,多出土于陕南及西南的云、贵、川一带。它由树和树座两部份组成,树为铜质,上有枝叶,枝叶上多铸西王母神话人物和车马等生活题材,树叶四周常以闪着光芒的方孔圆钱为饰。树座分为陶质和石刻两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汉铜镜,有内容丰富的纹饰和图像。其中反映神仙思想的神人、神兽图像,在日本有精细的分析和分类。例如“环状乳神兽镜”、“画文带同向式神兽镜”、“对置式神兽镜”、“重列式神兽镜”等。在中国,均把它们包含在神人神兽画像镜和广义的画像镜范畴之内。这些画像镜,被认为是4世纪前叶我国古坟中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图像的祖型。有关神人神兽画像的推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樋口隆康教授对神兽镜的纹饰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在我国出土的魏国纪年镜,即记有景初、正始年号的铜镜,除二枚景初四年铭盘龙镜外,其他均是三角缘同向式神兽镜,而且与东汉时代的画文带同向式神兽镜纹饰具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上的大佛向晖我不是佛教徒,但每每站立于大佛面前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佛像在我心目中是善的象征,是美的体现。佛是梵文Buddha(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觉者”。佛教徒尊称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为佛(又称如来佛)。此外,还有弥勒佛、燃灯佛、阿弥陀佛...  相似文献   

15.
在民间大家以为王母娘娘是玉皇大帝的老婆,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时候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两个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纯粹就是一个怪物。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两汉之际西王母有所变化,西汉司马相如《大人赋》日:“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把西王母看成为白发老妪,且住在洞穴中。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文管所在狮子山清理了东汉中晚期崖墓2座,其中M2保存较好,墓葬结构清晰,随葬品摆放整齐,是研究汉代崖墓不可多得的材料。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铜器,其中出土的两株摇钱树保存较好,特别是一佛二弟子摇钱树的出土,对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期以来,南方地区的一些学者提出了“早期佛教造像的南传”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反响.就目前南方各地相继发现的一些佛像和与佛像有关的文物看,似乎向我们揭示,在我国佛教传播的早期,存在着一条佛教造像的南传路线.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论及.在造像方面,大家所熟悉的铜镜,也是佛教造像的载体,它上面的佛教造像,也是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佛饰镜”.目前,很多地方都发现铜镜上存在佛像或与佛教有关的图纹,其中,湖北鄂州出土铜镜中佛饰所占的比例尤为突出,对此,王仲殊  相似文献   

18.
黄盼 《华夏考古》2021,(5):74-84
近年来中国各地陆续出土大批集中埋藏的佛像.本文根据遗迹现象和遗物状况将佛像埋藏分为A、B、C三类.A类埋藏以破坏佛像或是将寺院土地改作他用为目的 .B类埋藏是为避免废佛、战争等灾难,僧侣或佛教徒为保护佛像而进行埋藏的行为.C类埋藏则是为处理不再使用的佛像,由寺院或是佛教信者主导实施的佛像瘗埋,与舍利瘗埋是两种不同的宗教...  相似文献   

19.
王趁意 《收藏家》2013,(6):67-71
现在存世的画纹带佛兽镜,主要出土于日本古坟时代的墓葬中,其名称源自画纹带神兽镜,是日本考古学术界的重大研究课题。因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出土发现报道,画纹带佛兽镜极少进入中国考古学术界的视野(图1)。把画纹带佛兽镜引入中国学术文博界的是王仲殊,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这些画纹带佛兽镜,就其整个形制和纹饰而言,和画纹带神兽镜是十分相似的,所以,所谓的画纹带佛兽镜是画纹带  相似文献   

20.
丁山 《收藏家》2004,(6):32-35
2、秘密佛及密修本尊从一般慨念上说,秘密佛首先是密宗信仰体系中的佛,而藏传佛教对于秘密佛的解释也有广狭之别。狭义的秘密佛专指佛陀对其菩萨众演示内证之境的形象,或者说是表现佛说秘密法的形象,也被称为本初佛;广义上则可理解为修持观想法时具有佛的理体的诸本尊,或者俗称中的护法神,源于Yi-dam这个藏文词的不同译法,在密教中的地位仅次于祖师和本初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