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和之后两段来分析姑姑的形象,两段的姑姑都被异化了,前者是天使后者是魔鬼。同样的人却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就在于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过程中的野蛮和疯狂。在人口和资源发生矛盾的时候,不得不这样。  相似文献   

2.
游宇明 《文史天地》2013,(12):63-64
伏尔泰说:人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物。这句话也许有点言重了,但说人性非常复杂,估计没人反对。以乾隆帝做个例子,你称他是暴君,绝对有理由,比如孝贤皇后逝世后,翰林院的官员在满语译文中将“皇妣”译为“先太后”,乾隆居然下令将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书阿克敦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刑部官员全部革职;  相似文献   

3.
孟子认为人区别于禽兽的只是“人性善”,它源于人类共有的同情之心。因为人特有理性精神——反思能力,人人可以发现自己的“本心”,人人也可以成为“尧舜”。“人性善”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基石。然而把“人性善”作为“平天下”功业的起点,也使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巨大的消极意义。可是,现代人视人性为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等等所决定,也使人类为了从精神家园逃离,失去了生存的终极意义。把“人性善”作为终极的价值理性或许可以拯救这一现代病。  相似文献   

4.
苏南 《神州》2011,(14)
戈尔丁作为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凭借小说《蝇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且一举成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家凭借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教学生涯,以其犀利敏锐的视角,对人性中背后隐藏的阴暗面进行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而作家更让读者出乎意料的是——其通过对一群6到12岁的孩子们在没有法律和文明管束下做出的邪恶残暴的行为来向我们揭示他们表现出兽性与嗜血般的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苏南 《神州》2011,(7):2-2
戈尔丁作为当代英国著名作家,凭借小说《绳王》获奖诺贝尔文学奖,并且一举成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家凭借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教学生涯,以其犀利敏锐的视角。对人性中背后隐藏的阴暗面进行了尖锐的揭露与批判。而作家更让读者出乎意料的是——其通过对一群6到12岁的孩子们在没有法律和文明管束下敞出的邪恶残暴的行为来向我们揭示他们表现出兽性与嗜血般的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这期间,斯大林发表了几个令俄罗斯人永远难忘的全国讲话——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姐妹们!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我的朋友们,我在向你们讲话!这一群丧尽天良、毫无人格、充满兽性的人恬不知耻地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一个不剩地歼灭掉。决不留情!  相似文献   

8.
雷戈 《史学月刊》2000,(6):13-18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根据是现实批判的理性要求。它完全有别于古代史家所说的“直书”和“实录”。直书之所以不是客观性,就在于它本质上是一种等级性。与此相反,客观性的本质则在于其平等性。历史学之所以可能保持一种客观性原则,就在于它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这一理想境界就是人性、自由与真理。历史学中的种种偏见可以借助人性、自由和真理来克服,同时,人性、自由和真理本身的偏见又可以被历史本身所克服。  相似文献   

9.
圣经中的魔鬼及其社会伦理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林中泽 《世界历史》2004,(4):89-100
圣经中所刻画的魔鬼 ,具有淫欲、傲慢和诱惑等特性 ,它是美好事物的异化。按伦理标准来衡量 ,基督教的魔鬼是一种比人还要低劣的生物 ,这一点使它们有别于希腊罗马世界的魔鬼。尽管基督教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神教 ,但在早期基督教社会里 ,魔鬼与基督无疑是伦理价值上的两端 ,分别代表着邪恶与正义 ,人们必须在这二者之间作出最终的选择 ,这是对人类良知的一种考验。因此 ,魔鬼既是基督教发展的自然结果 ,又是一种社会现实需要的产物 ,它的出现实际上是从威慑和警醒的角度为世人的道德水平设置一根杠杆 ,它在维护社会正义和防止人性堕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六) 奥特迦对于集体总是怀有一种深刻的疑惧。他认为个人与集体不同,越是个人的活动(如爱情、友谊)就越有理性,越是社会的(如习俗、政治)就越缺乏理性。前者是个人作为有理性的、负责任的个人之间的自由关系,后者则是非理性的、非个人的强制关系。勿宁说,集体是个人的堕落。个人与集体(el hombre y la gente)之间总是  相似文献   

11.
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历史理性之在古代发现,这似乎是中国学术传统的一个特色。中国古代历史理性的产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殷末至周初),作为正题(thesis),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是一致的;第二阶段(西周后期至秦),作为反题(antithesis),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背离,而与自然理性相附合;第三阶段(汉代),作为合题(synthesis),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重新结合,并与自然理性(人性之自然)兼容。  相似文献   

12.
李兵 《丝绸之路》2014,(2):61-62
对人性幽暗的探寻与剖析,一直是余华早期作品中乐此不疲的审美追求。作为余华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之一,《现实一种》以冷酷、残忍的叙述震惊了当时的文坛。作者通过描述一家几代人之间相互算计、残杀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和血腥的“现实”世界,并对人性的幽暗面进行了深人的剖析。小说中的暴力与血腥无处不在,而其中所体现的“人性恶”具有成长『生和延续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时曾说:“他的贡献在于:他总结了一个千百年来都司空见惯但又熟视无睹的事实,即,人类必须有了吃、穿、住,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等等其他活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经世致用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4.
理性与人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灵魂和精华。但希腊人存在着重理性轻感性的偏向。人性的本质是人本主义,是奴隶主自由民的人性。随着城邦政治的结束,希腊人的理性精神和人本主义日趋黯淡,最终被基督教扼杀。  相似文献   

15.
对于被自己学生起诉,显得手足无措,主要原因是高校对学生属性认识不足,从而不能准确把握高校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属性是完全必要的。高校学生首先是人,按对待人的方式对待学生;高校学生还有公民、行政相对人、民事主体等身份和属性。因此高校与学生之间既是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公民的关系,还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以及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崇尚真实     
伏尔泰说 :“说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的极大安慰 ,现出真实 ,不仅需要胆量 ,更需要智慧。”真实变得难得或十分可贵 ,这说明一些人已偏离了真实 ,以至越走越远。在有些时候 ,有些地方 ,虚伪战胜真实 ,邪恶战胜正义 ,魔鬼战胜天使 ,真实往往与失败者联系在一起。不知是人们思考的丧失还是人性的沦丧 ,在我国市场经济社会里 ,商品广告是谎言最为活跃的地方 ,有些广告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说谎都不着边。可这些谎言你是无法避开的 ,打开电视机 ,翻开报纸 ,走在大街上 ,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向你招手致意 ,令人无可奈何。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已离不开假话了…  相似文献   

17.
郭霞 《世界历史》2006,22(4):89-98
雅典的外邦人(Metics)是研究雅典城邦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个主要由外来移民所组成的特殊社会阶层,外邦人既有别于雅典公民和奴隶,亦不同于一般的外来者。与公民相比,外邦人在雅典的司法实践中被严格地排斥于政治生活之外,因此并不具有任何特权;而与奴隶相比,外邦人在经济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就弥补了其政治权利上的缺失。外邦人这一独特的身份,揭示出雅典城邦具有开放与排外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人文主义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对人类文化属性的强调,人文主义把人性视为文化的产物,并将其与自然置于强烈的对比和对立关系之中。此种人文主义观念对于人类正在遭遇的生态危机有一定关系。但是人文主义并不因此而应该受到完全否定。问题的出路不在于人类文化的重新自然化,也不在于自然的文化化,而在于寻求一种将人性看作自然与文化之合成的新人文主义。借此,人文主义能够将其对自然的传统理解作为人类文化成就的潜能保持下来。同时,它还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跨文化普遍性,使人类能够在保持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享共同人性,重新认识人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荀子与霍布斯都从现实性上也即“人情论”的立场上来观察和把握了“人性恶”的事实,都意识到人性恶的肆意膨胀和发展会导致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体系的无序和混乱。然而,在如何限制人性之恶进而去构筑良好社会秩序的对策上,荀子强调“礼教”,霍布斯注重“理法”。荀子要达到的是“王道社会”,霍布斯欲建立的是“理性和正义的国家”,虽理想有别,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伦理的建构是基于人性假设的,解读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困境必须分析公共行政人员人性中“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双重特性。由此,可以引伸出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重维度: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制度约束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伦理规制,是防止人性的向下堕落,是抑“恶”;德性激励是对“公共人”假设的理性张扬,是实现人性的向上提升,是扬“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