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洪 《纵横》2011,(3):44-45
赵朴初和瞿秋白是亲戚,这是赵朴初晚年本人在一次会议上说的。 1997年6月11日,赵朴初去世前三年,他在中国佛学院的一次毕业典礼上,由自己刚担任西泠印社社长,谈到印章,谈到了瞿秋白。他说:“瞿秋白的图章刻得也特别好。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的深入分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对瞿秋白农民观成因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瞿秋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历史地位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视阈下深化认识中国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与瞿秋白都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和那个时代许多进步的知识青年一样,瞿秋白是读着陈独秀的《新青年》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也和党内一些年青的共产党员一样,瞿秋白是最早批评陈独秀错误倾向的。他们都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瞿秋白英年罹难,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4.
1973年,母亲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后,中央专案组在她的政治结论草案中,第一条“罪名”就是杨之华吹捧“叛徒瞿秋白”……当我问专案组的人,有何证据说瞿秋白是叛徒?对方无法明确回答。只含糊其词地说,可以说他是叛徒.也可以说不是……  相似文献   

5.
1973年,母亲被“四人帮”迫害致死后,中央专案组在她的政治结论草案中,第一条“罪名”,就是杨之华吹捧“叛徒瞿秋白”……当我问专案组的人,有何证据说瞿秋白是叛徒?对方无法明确回答,只含糊其词地说,可以说他是叛徒,也可以说不是……  相似文献   

6.
散木 《文史精华》2005,(1):47-49
瞿秋白有6个弟妹,他们分别是瞿轶群(女)、瞿昀白(男,即云白)、阿鑫(男,早夭)、瞿景白(男)、瞿垚白(男,自幼患有癫痫病)、瞿坚白(男)。 在他们的母亲因债务而自杀后,"一家星散,东飘西零",作为兄长的瞿秋白感慨家道的沦落,惦记着分处各地、寄人篱下的弟妹,常常是"热泪沾襟"。后来他写道:"一家骨肉,同过一生活,共患难艰辛,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 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风华正茂时。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都没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在中共历史上曾犯过“左”倾错误,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他为自己奋斗的事业始终是恪尽职守,竞竞业业地工作。在长征期间,他被留在了江西苏区,后被敌人逮捕牺牲。毛泽东同志对此十分痛惜。《长征期间的毛泽东与瞿秋白》讲述了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同志死去十五年了。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者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这是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遗著的题词,也是毛泽东对瞿秋白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莫荣强 《炎黄春秋》2010,(10):15-20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曾为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书撰写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还给毛泽东和彭湃一个称号:"农民运动的王!"其实,当时中国"农王"有三个:即湖南的毛泽东,广东的彭湃,广西的韦拔群。金冲及先生在他主编的《毛泽东传》一书中说:"中国共产党内,最早在实践上致力于农民运动的,是彭湃。1922  相似文献   

11.
正在徐悲鸿纪念馆一间复原的徐悲鸿故居画室里,有一张徐悲鸿生前没有画完的油画,画中人物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与瞿秋白(图1)。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生前不止一次地讲述过:"《鲁迅与瞿秋白》是悲鸿1950年就开始着手创作的一幅油画,因为十分敬重鲁迅与瞿秋白,所以徐悲鸿非常想画。可是他当时身体一直非常不好,高血压很厉害,让他无法安心作画。他还担任着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职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功罪,日后自有定论。我也不愿多说,……──瞿秋白1935年5月28日在汀州狱中给郭沫若的信引言有些人死了,继续在人们的心里活着,一代一代地活下去,永远永远地活下去。瞿秋白就是这样一个人。有些人死了,盖棺未能论定,人们重新研究他,深入剖析,细密了解,终于认  相似文献   

13.
李琦 《百年潮》2013,(12):37-44
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人们比较注重研究其“远因”,也就是瞿秋白过去的经历,如国内外种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性格特点、党内遭遇等。对该文写作目的的研究则大多指向未来,如“暴露内心”或者“总结党内斗争经验教训”等。那么《多余的话》的写作有没有“近因”,即“当下”的因素在起作用呢?他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呢?他到底想要说清楚一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必须在临死前说清楚这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英勇就义30多年后,竟因为他的一篇遗言《多余的话》,在文革中被“揪出打倒”,甚至砸碑掘墓。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名誉。但《多余的话》仍然是个“谜”。虽然今天人们不再说它是什么“叛徒自白书”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这至少是瞿秋白的一个污点,甚至是一个严重的污点罢?……至于《多余的话》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瞿秋白又为着什么目的而写?这桩近60年的谜案,我们请这位瞿秋白研究者来进行一次破译他是在肯定自己初读《多余的话》,总让人感到消沉的情绪比比皆是:“留恋文学”、“厌倦政治”……简直自…  相似文献   

15.
鲁迅闻知瞿秋白重返文坛后非常高兴,他们侃侃不尽,相见恨晚。他们的亲密合作,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识左联同志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派驻中国指导工作的米夫与王明诬陷、打击瞿秋白,将其排挤出政治局,长期不分配工作。此后,瞿秋白便与夫人杨之华搬迁新居,淡出门户,疏离政治,过着隐居生活。  相似文献   

16.
茅盾与瞿秋白相识是在1922年,当时只是文字之交。随后,他们在上海大学会面。其时,瞿秋白任上海大学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茅盾为上海大学中文系兼课教师。后通过郑振铎的介绍,茅盾与瞿秋白的接触日渐频繁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公映的电影《秋之白华》讲述了瞿秋白光辉而短暂的传奇人生,以及他与杨之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留在了上海,直到1934年1月离开上海,"脱离了政治舞台"的他又开始读书写作,而更使他感到"最惬意"的是,他得以认识鲁迅,并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和同志。我的高兴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瞿秋白已开始厌倦,党内斗争无了无休的是非功过的纠缠,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好在现在因病可以避开锋芒,过一段清静的日  相似文献   

19.
正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和兴趣。1920年10月16日,青年瞿秋白与俞颂华、李宗武应《晨报》报馆和上海《时事新报》报馆的聘请,由北京启程赴苏俄考察。瞿秋白在后来发给《晨报》的文章里自称"东方稚儿","带着热烈的希望,脆薄的魄力,受一切种种新影新响",考察、记述了苏俄革命的"史诗",并表示这是他"心弦上乐谱的  相似文献   

20.
蔡以忱是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秋收起义中的风云人物。又与董必武、包惠僧、邓演达、瞿秋白、刘少奇、胡秋原等国共人士合作共事。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要人物的原型。董必武称他为"农运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