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富强,孙中山苦苦探索,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号召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为此奋斗终身。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孙中山祖国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虽然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但他的精神和斗志仍然激励着我们去完全他未竟的事业;他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与主张仍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裴京汉 《民国档案》1998,11(3):86-91
汪精卫与其追随集团为确保其自身在政治上的合理性,为建立其思想理论基础而极力利用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并将之作为其宣扬“中日和平”的根据,汪伪政权为进行对民宣传而主导发行了《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月刊》、《大亚洲主义与东亚联盟》及《大东亚月刊》等杂志,从分析这四种杂志内容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汪精卫及其追随者们利用孙中山提出的大亚洲主义,作为使其“和平建国论”得以合理化的手段,并错误地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大亚洲主义”等同起来,进而,连这种被歪曲的“大亚洲主义”也逐渐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理论,即所谓的“东亚联盟论”、“大东亚共荣圈论”所吸收,汪伪政权最终成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其发展经历了新旧两个过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多方面融铸东西方文化,丰富民族主义的内涵,使旧民族主义向新民族主义转变。那么,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文化渊源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重新探讨孙氏民族主义的文化的渊源,这对于了解孙中山的思想,乃至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戴季陶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的思想家中,以主义名者似有两位:一位是孙中山,另一位就是以孙中山信徒自称的戴季陶。戴氏一生的思想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辛亥革命前戴季陶的政治观点是比较模糊的,倾向于君主立宪;辛亥以后他的思想开始向民主共和思想转变,成为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利、中山身边的一名近卫战士;五四时期,戴季陶积极阐扬正在转变期中进步国民党人的思想观点,对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都有一定的认识;大革命时期,戴极力鼓吹三民主义的“国民革命”观,以建立“纯正的三民主义”为名,出笼了臭名昭著的戴季陶主义:大革命以后戴氏积极推行和贩卖封建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在现代中国社会起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同思想是我国文化最珍贵的遗产。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继承了这份遗产,并将它提高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内容非常丰富。一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前,就曾宣称,“余之主张为‘大同主义’”。中国古代大同思想有一个很长的形成过程,到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终于“发现”和勾画出远古最美妙的理想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相似文献   

6.
伍晓霞 《沧桑》2012,(1):86-88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满洲政府的腐败无能,要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孙中山先生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固步自封的,其科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在当前,一部分人曲解了三民主义,甚至有部分台湾国民党高官出于自身政治目的,篡改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原意,为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实际,对三民主义进行新的解读,准确地领会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这在当前和今后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克复 《炎黄春秋》2011,(12):55-56
朱相远在《辛亥百年的主航道》一文中说:"辛亥革命十多年后,孙中山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炎黄春秋》2011年第9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这在中国知识界已是无人不知,各种近代史版本的史书、史论无不秉持此说,这已成了定论,还有什么可疑的呢?史界和学界将"三大政策"确立为"新三民主义",其权威根据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中的一段论述。毛泽东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  相似文献   

8.
臧运祜 《史学月刊》2007,5(8):56-63
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本人虽然基本形成了五权宪法的思想,但是较之于三民主义而言,他的五权宪法思想其实并未得到推广和宣传,当然也没有成为革命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期间,南方独立各省制订的约法以及南京临时政府期间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既非孙中山的本意,当然也不可能体现他的宪法思想,而是与其"五权宪法"相背离的。孙中山在维护"临时约法"、并以之作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武器的同时,也对于这个武器进行了批判;在上述"扬弃"的过程中,其五权宪法思想得到了继续发展。孙中山晚年,通过多次演讲,五权宪法思想近乎成熟;1922年6月,叶夏声奉命起草的《五权宪法草案》,可以说是反映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弥足珍贵的法律文本。孙中山将其毕生奋斗的五权宪法思想及其实现任务,作为政治遗产,留给了后世。与三民主义一样,五权宪法思想的演进轨迹,也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孙中山个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的时候,根据中国革命需要,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文化,其中包括欧美的思想文化。 谈到三民主义的渊源,国民党元老邹鲁有这样一段回忆:“总理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思潮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又说:‘兄弟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实在是合集古今中外学说,顺应世界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品。’惟其顺应世界潮流,依据中国需要;所以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固非因袭欧洲,亦非因袭中国;即非全属唯物,亦非全属唯心;而是总理的新独创。” 孙中山早…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论政党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论政党政治林启彦自同盟会时代始,孙中山对于如何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早已有了相当明确的步骤和方案。他制定了《革命方略》,为民主政治的推行规划其程序。他主张应由先知先觉的革命党人以激烈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国,然后再以其所信仰的主义──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翻阅了几本研究孙中山的著作,都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前后(1896年10月1日至1897年7月)形成了三民主义.有的说,“完成了三民主义的总构想”,还有的说,“初步形成了三民主义的主张”.孙穗芳女士则说:“在伦敦的政治研究和社会考察,使祖父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出现了质的升华,三民主义更趋完整和深化.”事实并非如此.孙中山在这段时间的言论和行动虽在个别问题上涉及到三民主义的思想,但从未对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作过阐述.孙中山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一)在伦敦参观考察医院、摄政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院及有关历史遗迹,观看街道、店铺、车马、贸易情况,深为英国资本主义文明所吸引.他在《伦敦被难记》中说:“予自是即小住伦敦,或游博物院,或访各处之遗迹.观其车马之盛,贸易之繁,而来往道途绝不如东方之喧哗纷扰,且警察敏活,人民和易,凡此均足使人怦怦向往也.”  相似文献   

12.
胡汉民的立法思想与立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素一 《史学集刊》2004,5(4):43-48
1 92 8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 ,胡汉民以孙中山先生“遗教”代言人身份 ,坚持旧三民主义 ,充分阐述了自己的建国、立法主张。他提出“以党治国”的训政纲领 ,奠定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政基础 ;借鉴西方以个人利益为本位的经济立法原则 ,结合中国传统的“仁恕公平”的思想 ,提出“王道主义”的社会经济立法原则 ;还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民法、继承法的立法主张。在 1 92 8——— 1 931年担任立法院院长期间 ,完成了立法院的组成框架 ;任用高水平的立法委员 ;主持制定了大量的新法典、厘定了旧的法律、法规。他为南京国民政府六法体系的形成及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的完备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林雄辉 《神州》2008,(3):18-21
李大钊与孙中山,分别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领袖。他们为国共第一次合作走到一起。他们共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感情却非常真挚。孙中山称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并亲自主盟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而李大钊对孙中山更是十分仰慕和敬重,他盛赞新三民主义,积极参与改组国民党,由衷地高呼"中山主义万岁"。李大钊是受中国共产党委派会见孙中山的第一人,也是孙中山主盟加入国民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不愧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是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一生。他不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随着时代的演变,与时俱进,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促进了中国革命的潮流。这是孙中山晚年革命思想与革命实践的巨大飞  相似文献   

15.
蒋渭水(1891-1931年),台湾宜兰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先后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工友联盟等抗日组织,领导台湾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是日据时期台湾抗日政治运动中最重要的领袖之一,被称为台湾孙中山及台湾民主运动之父。蒋渭水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笃信三民主义,追慕祖国的民族革命运动。他逝世后,台湾史学家连雅堂这样评价他:“中山主义谁能继,北望神州一凄神”。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是孙中山逝世后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解释者。大陆学术界对此问题多沿袭传统观点,对其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研究此问题应该摆脱意识形态的困扰,回归学术研究的层面。"戴季陶主义"的产生,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国民党党内斗争的结果,戴季陶个人也起了重要作用。戴季陶的三民主义观包含了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也包含了他自行发挥的反共理论。"戴季陶主义"引起了国民党右派的共鸣,为后来的"清党"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行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叶青(1896-1990),原名任卓宣,四川南充人,国民党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三民主义理论”的“健将”。三民主义是国民党的灵魂,它是孙中山先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毫无疑问,孙中山在世时,三民主义的铨释权是唯一的,不存在分歧。但孙中山逝世后,这一理论的控释则成为矛盾的焦点。戴季陶曾努力过,但却遭到了尚处于合作中的国共双方的共同批判。1928年,蒋介石巩固了自己在国民党的领袖地位后,为了“合理”地控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网罗了一大批所谓的理论人才,叶青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虽在这些人中是后起之秀,但正是…  相似文献   

18.
汉口六渡桥附近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上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雕塑艺术家江小鹣设计塑造的,像座仅有4米.铜像也只高2.4米,但铜像手执拐杖、昂首挺胸、凝神远眺的神态,却不由得使人想起有关这位伟人的历史往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由孙中山脚下散发出去的道路名称为三民路、民族路和民权路。在稍远处,有民生路。三民路的得名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民族路、民权路和民生路则是以三民  相似文献   

19.
平均地权学说,既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土地纲领。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跨越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代。本文拟就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和作用作以探讨。一孙中山关于“平均地权”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是把它作为同盟会革命纲领的一部分,主要效法乔治·亨利的主张,想用核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立了他的三民主义学说。到抗日战争时期,三民主义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1937年7月15日,中共在为公布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