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黎澍老夫子     
"在我心目中,黎澍在亦师亦友之间"我最初认识黎澍是1938年在长沙。他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的总编辑。我刚刚高中毕业,在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做救亡工作。像我这样的小青年很敬仰他,严格说来恐怕算不上认识,不过见过几次面罢了。建国之初我们都到了新华总社。他当资料室主任,我有点儿奇怪,太大材小用了。原来,是当时担任社长的陈克寒提出两个工作让他挑,一个编辑部,一个资料室。他对我说:"每个老单位都有许多习惯办法,或者叫不成文法,我想我新来乍到,当个资料室主任比较好一点。"他真是老练,叫我  相似文献   

2.
唐明 《世纪》2022,(4):86-89
<正>著名历史学家黎澍先生(1912—1988)是我父亲唐振常先生(1922—2002)最尊重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于1943年底认识,至1988年底黎澍逝世,交往达45年。记者与主笔编辑1943年11月间,黎澍到重庆,准备担任《华西晚报》主笔,兼为《华西日报》编文艺副刊。12月底,黎澍到成都正式上任。父亲为这两家报纸的副刊写稿而和黎澍多所往还,又因一些他们共同的朋友的关系,更趋熟悉。父亲常去他们的住处五世同堂街谈天,也常一起坐茶馆,吃小吃。  相似文献   

3.
侯永大 《百年潮》2012,(8):53-58
记得黎澍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春生,他给了我一本《黎澍十年祭》。当时小黄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写一写黎老,你给他开了那么多年车,他的为人、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大年 黎澍同志从壮盛到晚年,长时间里与近代史研究所联系在一起。1954年近代史所设立学术委员会,他和胡绳、田家英等位受聘为学术委员。实际上,胡、田、黎三同志,不论在中宣部工作或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他们的看法、主张,对近代  相似文献   

5.
萧月 《世界遗产》2014,(3):50-57
<正>古城对于原住民,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和身心的归宿。没有原住民,古城就将失去生命;而没有了古城,原住民也将失去灵魂。"开发商要租这个院子,都是想做客栈的。那个时候我是非常纠结的,已经到了快要守不住院子的境地。我有一种站在悬崖边的感觉。"阿六叔的祖宅院子里的房间依次打开。在一个房间里,俄国作家顾彼得留下的破旧马灯躺在墙角,落满了灰尘。在另一个房间,李  相似文献   

6.
<正>黎澍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专家,曾著有《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的。如今看来,黎澍先生当然也是有过失的,例如他曾批判尚先生为史学界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帽子。但黎澍先生的史观真正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家黎澍,早年投身革命,在主编报刊的同时,即从事近代史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他精通马列著作,但绝不搞教条,而是用以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研究他生前的社会实践活动,阅读他的著作和论述,会使我们活生生地感受到他作为史家的深沉,智者的聪慧,战士的无畏。今年是黎澍逝世十周年,本刊不惜篇幅发表丁守和研究员的文章,把黎澍这样一位学者介绍给读者。我认识黎澍是在1953─1954年间。那时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我在中央编译局,一次开会姜椿芳局长介绍说,50年代初《人民日报》发表的《为纯洁祖国的…  相似文献   

8.
粟戎生刚满3岁,父亲粟裕就把他连同一个竹筒扔进河里,强迫他自己学会游泳。父子俩谈话,永远离不开军事。"爸爸和妈妈谈话,多谈形势和工作。他说他们是‘政治夫妻’。我想,父亲同我大概就是‘军事父子’吧……"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午饭后,我和我们班的一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我知道你的身体不好,但是我看出来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你在学习的时候比别人缺少了一种认真和坚持……"二十分钟的谈话,最后他答应我要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再放任自己,要努力学习,先从写字练起。在这个案例里,因为我尊重了孩子生命的个体,因为我始终以教师的姿态来亲近他,才让他在短时间内亲近我这个老师,接受我对他的教育,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现在这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采访秦晓先生是在招商局的一个会所,隔壁房间里放着一张不大的李鸿章照片。照片里秦晓的领带是黄色的,在很多场合,我都见到他佩戴这条领带。他烟不离手,如果谈到围棋兴致极高。孔丹是他多年朋友,中学时代他们因组织“西纠”而闻名中国。  相似文献   

11.
黎澍的“考求历史真实”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澍同志离开我们已近十年了。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重读黎公的著作,更感到他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所做工作的重要。特别是他就历史学提出的一些见解和主张,至今仍值得史学工作者去思考、去实践。这里,我谨以自己重读黎澍史学论著的几则笔记,表达对他...  相似文献   

12.
华楠 《百年潮》2003,(2):36
我和梁必业同志相处40多年,他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当我突然得知他不幸去世的消息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悲痛、惋惜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一些往事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1976年1月,正当"四人帮"猖狂时,叶帅找我谈话,他称赞说:"梁必业同志肩膀硬,是个好同志啊!"  相似文献   

13.
徐静波 《环球人物》2013,(15):44-45
日本大分县政府邀请我去做一次讲演。大分县位于日本的九州地区,出过一位首相村山富市。老先生退休后,就住在距离县政府大楼不远的一栋老宅子里。我想顺便去看看他,同时请他谈谈"村山谈话"发表的前因后果。拨通了电话,是村山先生接的,听说我要去,他很是高兴。我们约好5月24日上午见面。我准备了两样礼物:我老家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佛茶"和绍兴塔牌酒厂酿造的十年陈绍兴酒。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于信阳市的著名作家叶楠,不仅在战火纷飞的豫南度过了苦难的少年时代,还在这葱郁的大山里投身革命,是一位从豫南走出的、令家乡骄傲的大山之子。 一我与叶楠相识于1986年元旦。为拍摄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影,他和天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豫南深人生活回到潢川,并在这里住了三四天,县里指派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我来接待他。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我尚年幼,记忆力甚好。有一年的夏天,我在姑丈张汝梅先生家做客。天热多蚊,夜难入睡,他便和一位友人在月下喝茶谈天。我则在一旁侧耳细听。他们的谈话涉及珍贵文物子午鼠的下落问题。现在我虽已年逾古稀,体弱多病,但对他们谈话的内容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6.
父亲周世钊和毛泽东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情意拳拳,过从甚密,书信来往不断,诗词切磋频频,相知相交63年.毛泽东称周世钊是"真能爱我,又能于我有益的人",并称赞他是"贤者与能者";周世钊则称毛泽东是"素抱宏愿"的"吾兄",又称他是"尊敬的主席".毛泽东与周世钊谈话时,纵论国事,无所避嫌.现根据周世钊记述,将毛泽东和周世钊的交往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几次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娟 《环球人物》2020,(9):96-99
曹可凡曾两次采访张国荣,都是在1993年。第一次是在夏天,电影《霸王别姬》得了戛纳金棕榈奖,到上海光明电影院首映。当时,曹可凡刚开始做谈话类节目《名家专列》,得知要采访张国荣,有些紧张。好在张国荣颇放松,一上来就坦承“我很自恋”,两人很快热络起来。“我几乎是由着性子问他。”  相似文献   

18.
他参加过3届奥斯卡,站在聚光灯下调戏惴惴不安的大腕和他们的电影;他有自己的主持语录:“哈利·贝瑞就坐在那里,我与她的距离大约是22英尺,这应该是法律规定的最接近的距离”;“我看《卧虎藏龙》时总感到奇怪,电影里怎么既没有龙,也没有虎?看完后我明白了,原来他们都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1965年5月,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文革后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通史编写组工作,成为范文澜同志的助手之一。此时,范老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已经出版了四册,范老要求我为他继续编写宋代历史准备资料。1966年6月初,近代史所的部分青年起来"造反",自发组成"文革小组",领导开展"文化大革命",揪斗四位副所长即刘大年、黎澍、李新、张崇山同志。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80年代新启蒙的大合唱中,黎澍先生是为数不多的领唱者之一,甚至可以说,其中最高亢的"高音C"部分,是由黎澍来担纲的。在那个多有禁忌的年代,他那些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思想,有如地心涌出的岩浆,火红而又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