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锦荣同志1962——1965年任汉阳县索河公社团委副书记,1963年出席湖北省第四次团代会,1964年出席湖北省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965年 6月出席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授予了党的红色宣传员光荣称号.1965年9月,张天翼来湖北考察工作,了解湖北省出席下半年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代表情况,在湖北省宣传部听了介绍和李锦荣同志的录音发言后并决定亲自到汉阳县了解李锦荣同志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父亲梁斌离开我们虽然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他仿佛并没有远去。他还在我们身边。他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不仅倾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革命生涯和他的性格之中。他的思想和人格精神的光彩每时每刻还在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3.
王德彰 《文史精华》2007,(11):61-64
梁斌(1914—1996),河北省蠡县梁家庄村人,当代著名作家。他的"红旗谱系"《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已蜚声海内外,书中的主人公朱老忠作为中国农民由自发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到在党的领导下成为自觉投身革命斗争的典型,已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册。但鲜为人知的是,梁斌还是一  相似文献   

4.
杨建民 《文史精华》2011,(11):51-54
文革之前,作家梁斌以《红旗谱》、《播火记》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尤其《红旗谱》,不仅热销,1961年义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崔嵬扮演其中主角朱老忠,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对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发挥了巨大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回忆     
正刚和父母叫了板,心中的怒火未消,我便重重地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看。这本书是书人发的作文书,那年的书正有十几篇写亲情的文章,看到这些文章后,先是一惊,然后就细细地看。屋里安静极了,只听到了时钟"滴嗒"作响。看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我刚看的作文,正是这作文,像一颗露珠,在回忆的池塘中,激起了一个小浪花,我的眼睛闭上了,脑海中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相似文献   

7.
出生于信阳市的著名作家叶楠,不仅在战火纷飞的豫南度过了苦难的少年时代,还在这葱郁的大山里投身革命,是一位从豫南走出的、令家乡骄傲的大山之子。 一我与叶楠相识于1986年元旦。为拍摄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影,他和天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豫南深人生活回到潢川,并在这里住了三四天,县里指派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我来接待他。  相似文献   

8.
有人考证说,中国最早的文学是“杭育杭育派”,诗歌也就是在扛木头的过程中产生的,这就是中国诗歌的雏形,所以说,文学起源于劳动。这就说明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产生的。当然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文学素养、学识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现代作家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人生、思想、生活、婚恋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这些都对其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现代作家那些带有浓郁自传性的悲欢离合的婚恋故事,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创作,而且在其作品中都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中国现代作家是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婚恋…  相似文献   

9.
回忆陈宗尧     
<正>1938年1月,我当时是县妇救会干部,正在家里。日本鬼子在我们田家庄村杀了20多人,烧了150多间房子。陈宗尧带领718团战士到达田家庄的时  相似文献   

10.
回忆三门峡     
20世纪50年代前期,在黄河上中游查勘选择坝址时,我第一次来到三门峡。这里优异的地形、地质条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坐在岸边的巨石上,幻想着一座大坝巍然屹立在黄河三门峡之上,却完全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竞能在几年之后就开始建设,而且自己还有幸亲自参加了施工。亲身的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我国修建规模如此宏大的水利工程,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能成为现实;同样,也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这些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才能真正得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往事回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一、共产党给了我政治生命 一八九八年,我出生在一个下中农的家庭里。幼年时因母亡父病,家中即破产变成了赤贫户。我小时候只读过两年私塾,后来因家庭贫困,便给人家当了两年放牛娃。十三、四岁又在煤窑上做了两年工,以后回到家中耕地。 一九一二年,当地农业歉收,再加上地主逼租逼债,多数农民发生饥馑。由于穷人们不甘心饿死,自发地闹籴吃大户。我当  相似文献   

12.
回忆焦菊隐     
万慧芬 《百年潮》2014,(2):61-64
正说到焦菊隐,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是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总导演及他对我国话剧事业的巨大贡献。但对焦菊隐教授在1946-1952年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系主任的经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他还是一位坚持民主、支持学运的进步教授更是鲜为人知。我作为焦菊隐教授的学生和知情  相似文献   

13.
回忆龚育之     
张化 《百年潮》2014,(6):22-27
龚育之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党史大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许多人习惯地称他“老龚”,很少有人称“龚部长”、“龚主任”。我也和大家一样,对他不称头衔,而称“老龚”。如今,老龚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4.
回忆顾准     
著名学者王元化说,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也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更有人称赞他是中国六七十年代唯一一位像样的知识分子。吴敬琏撰写文章《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诗人邵燕祥也这样描述顾准曾经发生的影响:“只因他的文字变成铅字,一代知识分子才挽回了集体名誉。”  相似文献   

15.
往事如云,岁月如梦,即使时光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伟历史画卷,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1949年4月,我只是一名16岁的参战小兵——战地卫生员,虽然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英雄业绩,但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触极深。如今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已经成为我和我的子孙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回忆跑片     
幼年时最难忘的是看电影,有些精彩的情节、精彩的角色要伴随人生的一辈子。同样忘不掉的是“跑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定年代特定的放映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回忆李小侠     
李小侠去世的消息,我是在她的肉身化着一缕青烟的数月后才知晓的。按理说,同住一个小城,仅隔一条小河,这消息是应该及时听到的,说明我的孤陋寡闻。由于没有去参加她的告别仪式,故不知对她的一生作如何评价?但不管怎么说,数十年来。李小侠在遵义地方党史领域里,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她的大名,不消说为很多人所知晓,就连中共的一些杰出人物如杨尚昆、李伯制、蔡畅等,对她都不陌生。李小使之所以出名,是在她的少女时代。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遵义,作为一个女中学生,她很快接收新思想,便风风火火地跟着红军一道…  相似文献   

19.
回忆红二方面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 洪湖、湘鄂西的游击战争 离开白区 广东暴动后,我从香港到上海。党决定我和刘伯承、林伯渠一起去苏联。原定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走,坐货轮走。但  相似文献   

20.
回忆张恨水     
1938年,张恨水从战区来到“陪都”重庆,经老友张友鸾介绍,结认了当时即将复刊的重庆新民报总经理陈铭德,当即受聘为该报主笔兼副刊主编。不久重庆新民报复刊,素负盛名的小说家张恨水在报上露面,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新民报十分畅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