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伾山位于縊爻嵌镄?平地突起,山势险峻。山上古柏参天,寺庙林立,历代名人所书碑碣及摩崖题记星罗棋布,是中原地区之名山。在山东侧的悬崖峭壁上,刻有王铎手书的“仙崿”、“鹭涛虎岫”和“再至青坛”三处摩崖石刻(图一、二、三)。它的发现,为研究王铎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王铎,河南孟津人,也称王孟津,字觉斯,号嵩樵、石樵、痴庵、嵩淙道人、雷塘渔隐等。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清  相似文献   

2.
~~隋朝黎阳仓在大伾山北麓@刘会喜$河南凌县文物旅游局  相似文献   

3.
亳在大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上古"国必依山川"是为了君王能够通于神明,以神道政教天下.河、岳乃商作为天下大邦、共主之神灵傧居往来所在,祀之即祭祀其中的神灵.毫是建于大河要冲之大伾山上的商人宗邑,由其地则曰丕(伾、岯),筑邑其上则曰邳、(韦阝),由其宗庙形象则曰毫,皆丕山之丕的音转,其山显灵瑞而商人兴,故宗于其上.文章从商代祭河与王邑制度说起,综合文献与考古资料,以两个前提、七重证据,论说毫在大伾山上,为商人百世不迁之庙.毫在大伾,则商史许多问题皆可以通解.  相似文献   

4.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县城东西有大伾、浮丘两山对峙,两山现存文物古迹甚多。龙洞地处大伾山东麓,黄河故道自山下北流。洞由山间罅隙构成,洞口直径约1米,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会出现白云出岫的自然景观,当地人俗称为龙洞。据嘉庆《浚县志·金石录》中乾德五年《西阳明洞记》,知在乾德五年前洞称为“龙窟”,乾德五年后曾称“西阳明洞”,其文曰: 大伾山侧有龙窟焉,虽祀典漏落,县图阙书,询其耆旧之言,验其岩壁之右, 自隋唐以来,每有事于水旱,尝下诏宰臣群官将命祠祷,爵里备书,是知其叩虚祈灵,垂世昭示也。窟之北有石壁,每至日昃,山半夕阳照明,勃勃□□皎如洞户。  相似文献   

5.
王铎,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被誉为“神笔”。在他的作品中,除大量墨迹之外,石刻也为数不少,是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据笔者所知,他留下的石刻不下10余种,即藏于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中的《坐餐胜亭诗》和《五言诗》、孟津县龙马负图寺中的《龙马记》、济源市的《吴养充墓表》、卫辉市《为潞王祝寿诗》、浚县大伾山上的摩崖题字《再至青坛》和《仙崿》、《鹭涛虎岫》以及沁阳  相似文献   

6.
《李密墓志铭》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密墓志铭》简介1959年卫河清淤时,在浚县城关公社罗庄西,大伾山西南约2公里处发现《李密墓志铭》一块。墓志用青石料作成,高63、宽81厘米。铭文共39行,满行31字(见图)。墓志盖长,宽略与墓志相等,正面四边劈  相似文献   

7.
大伾山地望和古貌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学术悬案,唐以来颇有讹误代正之势。因此,据文献和考察探其古貌,就显得十分必要。“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砥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尚书·禹贡》记述得清晰:华阴、砥柱、孟津、洛汭、大伾五地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本不应发生歧  相似文献   

8.
浚县城     
浚县地处豫北平原,四邻与濮阳、内黄、汤阴、淇县、滑县接壤。现属鹤壁市辖区。浚县古称黎阳,汉高祖刘邦时设黎阳县。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其县治在大伾山东麓,以后至唐大都沿用故城。宋代政和五年置浚  相似文献   

9.
濬县在安阳专区东南部,全县东西七十余里,南北一百余里,境内有大伾、浮丘、同山、白寺、善化诸小山,文物古迹非常丰富,1953年已建立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此次文物普查工作是从六月十五日开始,至七月八日止共二十四天。发现与登记了古文化遗址十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4处,仰韶文化遗址1处,商代文化遗址8处,  相似文献   

10.
近读咏东吴洞庭山古迹的历代诗文与《吴县志》,得三个早已失落的传说:毛公、丁令威与杜兰香.现对其作钩沉,为人们提供一份考察古代东吴地区民间信仰的新资料.毛公昔时太湖西洞庭山深处有一毛公坛,唐末诗人皮日休曾游此坛,并作诗描述道:“桧异松复怪,枯疏互撑柱.乾蛟一百丈,(骨尧)然半天舞.下有毛公坛,坛方不盈亩.当时云龙象,一片苔藓古.”他在诗中注道:“有刘先生镇坛符,今存于堂.”皮诗只描述毛公坛和提及“刘先生”,而没有详细叙述关于坛的传说.  相似文献   

11.
谈谈浚县大石佛的创凿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坐落位置、地理环境大石佛坐落在浚县城东南二里许的大伾山东崖,面向偏东南,目注黄河故渎。大石佛,古称大佛岩,俗称镇河将军,倚山凿就,高与崖齐,实测22.9米,巍然坐于七丈高的大佛楼内。“八丈佛爷七丈楼”,遐迩传奇。大佛楼,原为北魏时期建的七层高阁,隋、唐、后周均有重修。元末,毁于兵燹。现今的大佛楼为明代正统十年所建。  相似文献   

12.
浚县大伾山西坡百猴路中段,巍然耸立着一座结构奇特、形式壮观、造型优美、雕工精细的石牌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恩荣坊。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省级文物,浚县文物部门从1997年9月起,历时8个月,将它从浚县城西南25公里的卫贤乡卫贤村北大街搬迁至此。当时,我们都在浚县大伾山风景区管理处(与浚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工作(张富民任宣教科科长,朱中月系办公室干部),参与了该牌坊的搬迁、修复工作。现根据我们的记忆和其他当事人的叙述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13.
<正>隋代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浚县东关大伾山北麓,东濒黄河故道,西距卫河(永济渠)约1.5公里。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黎阳仓城依山而建,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330余米,东西宽260米。其总体布局及各构成要素已经明确。在仓城北中部发现一处漕渠遗迹,在渠西北侧,发现一处夯土台基,为粮仓管理机构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14.
车丽华 《神州》2011,(2X):26-28,31
本文系对《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国语》、《史记》所载周穆王十二年北伐犬戎大获全胜,“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之战,和对《金石录》、《辞海》、《汉语大词典》等金石学著作中关于“吉日癸巳”,史称《坛山刻石》的考证和综述。文中论述该战战地在今河北省赞皇县,周穆王获胜后于此登瓒山封赞皇山,且驻跸檀山于山崖刻“吉日癸巳”四古字,成为千古佳话,以及赞皇县得名,《坛山刻石》成为中华刻石之最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叶晓红  田亚岐  张蕾 《文物》2022,(11):86-96
<正>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血池村以东与沟南村之间的山梁和山前台地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数年的考古调查。2016~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和凤翔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血池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由坛、壝、场、建筑和祭祀坑等组成功能结构完整的畤遗存。祭祀坑出土了2200余件(组)器物,包括玉器、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及小型木车马等祭祀之物。  相似文献   

16.
坛神考     
坛神是什么神?什么人家一定要供奉坛神?这连许多家里供有坛神的人也不一定明白。有人以为坛神供奉的是“五通”,此说不确。“五通”是一种淫邪神名。在明代,江苏民俗多供奉它。有人也称为”五圣”、“五显灵公”或“五郎神”。民间传说五通神能迷惑妇女,为种种怪异,迷信的人相信这个,所以五通神香火很盛。《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五通迷惑妇女的记载。清朝初年,苏州城西边的楞伽山所奉五通特别著名。康熙时汤斌任江苏巡抚,命令将五通神像丢到太湖里去,并连其他地方所建五通神庙和神像,一律毁掉。“五通”这个名字,本来起源于唐宋…  相似文献   

17.
汉阳东城垸纱帽山遗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阳县东城垸纱帽山遗址,位于县城蔡甸之南约30公里许(图一)。东面濒临长江,与武昌金口镇隔江斜对;西面有坛山、朱家山、陈家山。遗址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炮台山古遗址,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祭祀之山.此前近20年来,一直被专家认为是祭"斗坛"(七星+斗星).本文从"不宜用‘天坑'来象征星宿", "天坑"与实数不符,满族的星祭观念与道家大相异趣等五个方面论证,炮台山古祭坛是满族先世挹娄人的星祭坛,而不是后世道家的"七星祭坛",厘正了多年的误断.  相似文献   

19.
安阳市博物馆在七十年代初期市政建设工程中,收集到一批青瓷器,计有:罐、碗、盘、坛等数种,现选一部分介绍如下:青瓷罐六件,形制大体相同,直口、短颈、鼓腹,胎质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绿、青褐等。肩部附有二系、三系或四系。如:  相似文献   

20.
浚县大石佛位于该县城东南隅大伾山东麓,为依山摩崖雕造的倚坐佛像。佛高21.33米,最宽处10余米,善跏跌坐,左手抚膝施与愿印,右手上举掌心向外作无畏印。高大雄伟,为河南第一大佛。石佛掩体建筑于元末失火。佛像外表细部多被烧坏,明成化年间又敷以泥皮粉塑,石佛面目皆非。故关于其雕造年代问题,在既无早期文献记载,又缺乏造像题记的情况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凡有后赵说、北齐说和初唐说等。一、后赵说所据资料不可信持后赵说者所反复陈述的依据有三条:一条是明代末年浚县知县张肯堂所纂的《浚县志》载:“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镵崖石为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