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父亲叫吴昆山,是台湾省台中市人,十几岁时离开台湾到日本,一边读书,一边打工.1953年他只身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被分配到武汉工作.l964年我在武汉出生,所以我虽是台湾人,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武汉是生我养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首先揭露武汉大学“ 6·1”惨案的新闻记者陈仰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已45年了.他是解放战争时期武汉新闻界英勇就义的唯一烈士.陈仰平祖籍广西桂林,1925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28年以后,他父亲陈显功先后在汉口地方法院任民庭推事,在汉口当律师.他随父在武汉居住上学.1935年他姐姐、哥哥受“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影响,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陈仰平从小受姐姐、哥哥的熏陶和影响,有强烈的爱国心.1938年武汉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吴锡类,1921年1月28日生于台湾,是台湾省台南县东石区六脚乡更寮庄人.22岁时去日本谋生,并在日本结婚.1974年2月20日病逝于武汉.我于194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195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到武汉.我因籍贯是台湾省的缘故,经历了人生道路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洪志贤,原名洪长益,1922年出生,台湾省台北市人.早年他从台湾到日本攻读医科学校,后辗转来到祖国大陆,抗战时期定居武汉.父亲是儿科医生,在武汉先开了个家庭诊所,50年代末他进了武汉市第二医院工作,仍然是儿科医生.1983年他逝世于武汉.  相似文献   

5.
曾自 《炎黄春秋》2002,(9):19-21
很多人都知道我父亲田家英是毛主席的秘书,很有才华,“文化大革命”中死于非命,但不一定了解他早年既艰辛苦涩又充满着求知少年的理想和浪漫的生活。父亲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曾正昌,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全家靠祖父经营一家小药店生活。由于四川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生意一直不景气。父亲3岁那年,我的祖父去世。天资聪颖的父亲,更  相似文献   

6.
李忠是我爱人的表外甥,41岁,长年在外打工。我们很少见面,若单独遇见,可能都认不出对方。我记得他是因为他父亲——30年前,他父亲和情人在家后面的山上服毒自杀,那时李忠11岁,他的哥哥13岁,妹妹9岁,爷爷奶奶都60多岁。余下的岁月里,李忠的母亲一人养大了3个孩子,给公公婆婆养老送终,可以想象这一家人生活的苦。  相似文献   

7.
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父亲何绍春,母亲在叔衡5岁时便去世了。何叔衡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02年7月何叔衡遵从父命,到县城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时年26岁,县政府让他去管钱粮,他不干断然回乡种地兼教私塾。1898  相似文献   

8.
吴秀凤祖籍在台湾省台南县,父亲22岁时为谋生从台湾去了日本,之后与日本女子网崎皆子成婚.1947年吴秀凤出生在日本.1953年,她全家六口人从日本大阪回到了五星红旗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分配到武汉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9.
正一、对孩子冷酷父亲有个习惯,喜欢在朋友面前揭露批判自己的孩子。不只是对我,对哥哥姐姐也都这样。他总爱向外人介绍自己孩子的各种毛病,好像要特别表现一下他不溺爱娇惯孩子。在农村老家,大家都呵护我,没挨过打。可在父亲身边却屡屡挨打。母亲1951年5月3日的日记里也记载:说我顽皮粗野,姑姑把我惯得很不像话,于是她和父亲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以来,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工作处的同志和《武汉文史资料》杂志的编辑先后找我约稿,邀请我写一篇关于政协提案的文史资料稿件,感谢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加入民主党派10年、政协委员履职8年之际,有机会记录参政议政的点滴往事。从"政"1975年1月,我出生在武汉市汉阳县侏儒镇百宝村,家中姊妹四个,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我是老幺。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东祖籍台湾高雄,生于武汉长于武汉,属“第三代台胞”.他的祖父张锡钧是台湾人.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期间,因领导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遭到迫害,被迫离开宝岛来到大陆继续革命,后去世.他的父亲张荣国在大陆成长,现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张晓东受家庭熏陶,自幼好学,成绩优良.198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从本科一直读到硕士毕业.在校时曾任研究生会副主席,研究生党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12.
能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中有五、六个孩子是平常不过的事,我家兄弟姐妹六人,哥哥排行老二,我排行老四,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可以说在我们家我是最幸福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人言及,阎锡山与日本人1940年暗送秋波,1942年紧密勾结,劣迹斑斑.从我儿时亲目所睹一桩事,可证实我的家乡汾西县僧念村,是阎日勾结的联络点之一.1942年我11岁,上小学二年级.记得在三四月的一个傍晚,传说次日有“大太君”来.碉堡上的日本人下来不少,每人手持一棍棒,强制村民洒清水,扫街道.一个日本兵闯进我家,我父亲和哥哥还挨了打,被赶上了街.气氛很不寻常.  相似文献   

14.
纪毓 《文史春秋》2002,(9):4-10
“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他剐出生不久。他3岁的哥哥溥仪便即位成为清朝末代皇帝。随着清朝的崩溃。伪满洲国的成立。由关东军做主的和母亲的婚事。日本战败。在苏联的战俘生活。回国后在抚顺的改造。姐姐慧生的死。1960年的特赦。相隔16年之后和家人的团聚。父亲的种种经历确实是不寻常的。”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我当时只有10来岁,凭我的记忆,记述一下当时武汉热烈庆祝的情景用以反映武汉人民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当时我父亲舒少南是《武汉日报》摄影记者,自己也办有“武汉新闻摄影通讯社”,肩负着宣传抗日的重大责任.通讯社设在汉口泰宁里,与《新快报》隔壁,该社社长万克哉(后万去台湾,居台北,已去世)与我父亲十分熟悉,事先把消息透露给了我父亲.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带上我,上街去边看边走,边拍那  相似文献   

16.
正喜饶嘉措大师于1884年阴历四月初八诞生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贺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乳名多杰。多杰的父亲名叫拉浪杰,母亲名叫拉浪吉,多杰还有一个年长他五岁的姐姐,叫李毛先。多杰两岁时父亲病故,3岁时母亲带着姐姐和他返回母亲的娘家,5岁时母亲把年幼的他送到古雷寺一位叫洛赛的老僧人处。洛赛老僧人是多杰母亲的伯父,他见这小外孙多杰眉清目  相似文献   

17.
古时候,有一个寡妇,领着六个儿子和一个姑娘。六个儿子都很勤劳。姑娘是父亲死后才生的,长得又非常漂亮,一家人都很疼爱她,很少叫她干活。一天,哥哥们要到很远的山里犁包谷地,大哥叫妹妹给他们送饭,这可难倒了妹妹,因为她从没出过远门,就连自家的地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天刚亮,六个哥哥上路了,临走时大哥对妹妹说:“阿妹,我用犁犁一条线,你顺着这条线走就能找到我们了。”妹妹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8.
张崇岫  孙戎 《江淮文史》2022,(5):101-115
<正>一我叫张崇岫,1929年10月出生于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父亲在巢县中学负责后勤工作,我在家是老小,老大是哥哥,还有两个姐姐。我小时候读的是巢县夫子庙小学,就上到三年级,当时9岁。1938年,巢县城被日军占领,我们家逃到巢南乡下银屏山里,那儿有我们姓张家的农民亲戚。到了农村,就上不了学了。  相似文献   

19.
徐沟忆旧     
正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也是长身体,学知识,增本领的阶段。经过点点滴滴的积淀,在你脑海里,会留下抹不去的记忆,甚至触及你一生的方方面面,悄然在塑造你的灵魂。家乡印象1940年4月19日,我出生在山西省徐沟县(现清徐县徐沟镇)西南坊后街24号一个已经衰败的富裕家庭。父亲姚允福早年在外经商,母亲王桂英操持家务,我兄妹五人,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六哥姚德年(按家族排行第六)、八哥姚禄年(按家族排行第八)、姐姐姚  相似文献   

20.
我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前辈梅绍武先生。梅绍武,别名梅葆珍,是梅兰芳的次子。据绍武说,“父亲的前三个孩子都夭折了。当时北京城里有两位长寿者,一名叫葆琛,另一名叫葆珍。父亲就移花接木变成哥哥和我的名字,借借老寿星的福气。”抗战时,梅兰芳蓄须明志,居住香港,他忧心日本人阻拦他们离港,遂将排行老五的葆珍的名字改为绍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