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3千纪后半叶至前2千纪之初,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分布着龙山时代诸文化,但细较起来,各区域进入龙山新时代和摆脱前龙山旧传统的时间并不一致。就中原和海岱地区来说,鲁东南和临汾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2500年;其次是鲁西、豫东皖北、河南中部,在公元前2400~前2300年;最后是晋南运城和垣曲盆地、豫西三门峡地区,在公元前2200~前2100年。至于龙山旧传统和二里头新风尚的交替时间,则以洛阳盆地最早,约在公元前1750年,周边地区依次早晚,最晚可能迟至约公元前1600年。  相似文献   

2.
渭水流域的史前陶窑可分为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期、庙底沟期、西王村期和龙山时代五个时期.从形制上来看,渭水上游地区的陶窑均为横穴式,接近于渭水中下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半坡和庙底沟期陶窑.渭水上游地区始终保持着以红陶为主的文化传统,而渭水中下游地区仰韶文化之后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客省庄二期文化,却一改红陶作风而大兴灰陶.陶窑结构和技术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渭水上游和中下游地区自龙山时代开始陶器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陕北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后期应属"石峁文化"范畴,前期还未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命名。近年来,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多有发掘,陶器组合稳定,典型陶器包括单把斝、喇叭口瓶、直口筒形瓮、折腹盆、细柄豆等;陶器演变规律明显,可初步划分为"寨山遗存"和"庙梁遗存"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本文认为,石峁文化在陶器组合、聚落特征等方面与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应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二年二月至六月,孝感地区博物馆在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结束的基础上,为了抢救、保护部分正日趋遭受严重破坏的遗址,以及进一步弄清它们的文化性质,对孝感县的台子湖、城隍墩遗址,黄陂县的程家墩、河李湾、城隍庵、郭元咀、金盆店等七处古代遗址进行了复查(图一),并对这些遗址的破坏断面,作了些解剖工作.了解到这些遗址的文化堆积有下面四种情况:(一)龙山期文化、仰韶文化相叠压;(二)商代文化、龙山期文化相叠压;(三)周代文化、龙山期文化相叠压;(四)周代文化、商代  相似文献   

5.
上亳遗址位于垣曲王茅镇东南上毫村,居黄河支流毫清河东岸。文化遗存丰富,分布有仰韶早期、庙底沟期、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以新石器时期文化为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使其成为研究垣曲盆地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又一处典型遗址。  相似文献   

6.
正目次一前言二分期与年代三文化特征及形成过程四发展过程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一前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界就认识到豫西晋南地区仰韶早期遗存同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存在一些差别[1],后来严文明更明确将这类遗存称为东庄类型[2],东庄类型遂成为较早命名的仰韶文化主要类型之一。以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运城盆地、临汾盆地为主的豫西晋南地区位处仰韶文化中心分布区,但以往这一地区经过发掘的仰韶早期遗址很少,发现的遗存尚不丰富,文化面貌还不甚清晰。致使现在看来属于该阶段的遗存往往被划归到仰韶中期。相关研究也尚未开展,这一时期的遗址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碧村典型遗存的分析,对其文化性质及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碧村遗址龙山时代晚期遗存属于晋陕蒙交汇地区新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区别于忻定盆地的游邀文化及太原盆地的杏花文化。同时,在考察晋陕蒙交汇地区石城分布及规模的基础上,对碧村遗址在北方石城文化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晋南指山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晋南(霍太山以南,以临汾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西南(中条山两侧,以运城盆地为中心的地区),晋东南(长治盆地)西部地区。仰韶指仰韶时代①,仰韶早期指传统意义上的半坡文化时期。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坡文化可分为早(有人称北首岭文化)、中、晚(史家类型)三期②。晋南这一时期遗存的研究是随着晋南地区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展开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晋南相继发掘、调查和试掘了垣曲  相似文献   

9.
一继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之后,分布在陕晋豫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主要有“半坡四期文化”、“泉护二期文化”、“西王村三期文化”、“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存”、“东下冯龙山早期遗存”、商县紫荆遗址第三期和第四期遗存中的部分单  相似文献   

10.
从后羿代夏论二里头二期文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羿非"东夷",而是"西夷".二里头类型中心所在的伊、洛地区的早期文化不见鬲、甗与陶器,说明二里头类型文化的源流不是受到东边山东龙山文化的影响,而是受西边山西龙山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考古部等单位在运城盆地开展"晋西南聚落形态的变迁与中国文明起源"课题研究,重点对涑水河与青龙河流域进行拉网式调查,并对柳庄遗址进行试掘。柳庄遗址中的遗存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相当于东下冯遗存的第Ⅳ期;柳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可归入二里岗文化东下冯类型,属商早期遗存。该遗址的发掘为晋南地区尤其是运城盆地夏商文化遗存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加深了对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湖北当阳季家湖遗址是一处长江中游龙山时代的重要遗址。自发掘以来,对鄂西地区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长江中游龙山时代文化遗存的区域类型研究,以及楚文化渊源探索,都曾产生过积极影响。然而,随着近年鄂西地区这一时代遗址工作的增加,已发现季家湖龙山时代遗存的面貌并非单纯无变化,而是包含有明显的早晚差别。正确地认识这些差别,解决好它们的年代分期,当会有助于上述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对内蒙古中南部龙山阶段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一般归入“龙山文化”,或称“龙山晚期类型”,亦有名之为“房塔沟类型”。1973年发掘准格尔旗大口遗址后,依其第5、6层所含遗存的面貌,称之为“大口一期文化”。80年代以来,由于凉城老虎山遗址的发掘,又有人将此阶段含鋬手鬲的遗存包括在“老虎山文化”中。也有人将  相似文献   

14.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生产工具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龙山文化的确立,迄今已有六十五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龙山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类型、分期年代、来龙去脉及其与周围文化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许多共识。近几年随着一批龙山城址和丁公陶书、临朐大墓的发现,人们对于这一文化的社会性质也有了新的认识。然而对于和社会经济结构直接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龙山—二里头时期是剧烈的社会变革期,环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二里头时期显示出了强烈的优越性。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补充了新砦、东赵、花地嘴等遗址最新研究内容,对环嵩山地区龙山—二里头时期农作物遗存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农业经济结构与二里头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凉山龙山遗存的分期及相关问题段宏振图一:豫东地区龙山时代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一、序言1988年秋,北京大学考古系会同河南商丘地区文管会在夏邑县清凉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发掘面积150m2,发现了包括龙山、岳石和商代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齐家文化陶盉可分为二类四型。在分析共存或相关的陶器特征及所处的时间位置的基础上,发现早期的陶盉与中原及周边地区龙山晚期遗存的时间相当;而中晚期的则与中原地区龙山末期到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时间相当。根据陶器特征因素分析,齐家文化早期斝形盉和袋足鬲形盉来自新华文化与客省庄文化;晚期瘦足鬲形盉、壶形盉来自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而罐形盉是齐家文化改制中原地区陶盉的产物,改制行为或可早到齐家文化中期。另外,陶盉不同类型的分布与齐家文化的不同类型有较大的相关性。齐家文化陶盉作为随葬品出现,在继承甘青地区传统丧葬观念的同时,可能也受到中原地区礼器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陶质、陶色和器型统计出发,将马坡H1器物群置于庙底沟二期和龙山时期的时空背景内,分别与庙底沟二期组和龙山组进行比较。通过系统的比较,发现马坡H1器物群兼有庙底沟二期和龙山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而认为马坡H1遗存是庙底沟二期文化的一个地域类型,称为马坡类型,其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文化最晚阶段。马坡H1器物群与客省庄二期和杏花村四期遗存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是两者文化因素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夏代文化的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学术界探索夏代文化的空气十分活跃。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丰富,和碳14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使对夏代文化的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并不是没有发现夏代文化,而是对考古发现的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是在不同的认识中又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夏代文化当是河南龙山晚期和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有人则认为河南龙山晚期文化不是夏代文化,二里头一、二、三、四期文化才是夏代文化;也有人  相似文献   

20.
郑州大河村遗址包括仰韶、龙山、早商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而以仰韶文化最为丰富。对于它的文化性质和命名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类型,即“大河村类型”①,一种意见认为:大河村一、二期可单独称为“大河村一、二期文化”,“三、四期则属“秦王寨类型”②,第三种意见认为:大河村一、二期文化面貌与庙底沟类型有许多相同之处,应算作庙底沟类型的“东方变体”,三、四期属于“秦王寨类型”③。<<郑州大河村发掘报告》中也曾指出。“大河村遗址的第一、二期应属仰韶文化中期,时代与庙底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