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难忘的岁月     
电话铃响了。“你找谁?”我问。“我找胡铭心同志。”一个女同志的声音。“我就是!你是谁?”“我是陈彬彬,铭心舅舅,你还记得我吗?”陈彬彬!?我怎么会忘记呢?我手头还有一张她当年的照片,梳着两个小辫子,一脸稚气,当时她才十一、二岁吧?可现在,已经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丈夫是名作家徐迟,女儿是名演员白灵,她现在也该有五十七、八岁了。我怎么会忘记她呢?老年人本来就爱回忆.何况是对那沸腾的战斗岁月,那生死系于一线的时候。1948年底,我那时也才二十一岁,社会职业是中学数理教师,是中共地下市委武昌地区中学联合…  相似文献   

2.
那次处理月经的时候意外让女儿撞见,9岁的她紧张地问:“妈妈,你出血了,是不是受伤了?”女儿是心肝宝贝,当然不能对她撒谎,我就笑着说:“妈妈没受伤,这是来月经了。”女儿扑闪着大眼睛好奇地问:“什么是月经?”处理完毕后,我没把这事敷衍过去,而是把女人来月经的事告诉了她。女儿听后仍不解地问:“每个女人都要来吗?”我点点头说是。她忙问:“那我怎么没来过呢?”我笑着说:“你还没到时候,到时候自然会来。”  相似文献   

3.
一个周末的早晨,吃早餐时,我看到14岁的女儿心不在焉,提不起精神,我在她的耳边大声喊:“你不是感冒了吧!”她没反应。联想起几天前我看到她恍恍惚惚:上课忘记带课本,上电脑课忘记带鞋套,上体育课忘记换运动鞋……这一下,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低下声音说:“嗨,不是失恋了吧?”  相似文献   

4.
中国歌剧选曲,能在我国听众中妇孺皆知,并能在外国人的心目中产生影响、留下印象,实属难能可贵。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就是这样一支歌曲。去年夏季的一天,我登上景山,到最高处万春亭内,见一日本老年妇女,她和一些晨练的中国老年妇女一样,将腿举到了亭中间的石台上。我问她:“您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我年轻时,是游泳运动员,现在是教孩子们游泳。”我说:“我也是个冬泳爱好者。”她听我这个普通老头儿说能在冰里游泳,感到惊奇,忙问:“您是做什么的?”我说:“您知道中国的《白毛女》吗?”她和身边的一位少女都…  相似文献   

5.
我最爱的人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是谁在跳健康操呢?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很可爱,我们现在都叫她“老顽童”,为什么呢? 想到火星做客的人 我的奶奶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有一天,奶奶正在看新闻,看到了坑坑洼洼的火星。她神神秘秘地说:“孙女,我100岁的时候想去火星看看。”我不敢相信我所听到的一切,嘴巴弯成了“O”型,心里全是问号!奶奶竟然想去火星做客?奶奶说:“我要活到100岁。”说做就做,奶奶天天拉我去公园晨练、跑步。我在想,或许真的有一天,奶奶真能到火星去呢,我为奶奶加油。  相似文献   

6.
有个学生跟我抱怨:同学都太变态了,在食堂排个队的工夫,都要摸出书来看两眼。就缺那5分钟的阅读时间吗?不,怕无聊!不找点事做会死!我问她:“那你呢?”过了一会儿,收到她的回复:“排到我了,等下再跟你聊。”  相似文献   

7.
吴基民 《世纪》2023,(4):17-19
<正>一、以文件序号命名的办公室,每天都有数百人排着长队1982年初我从复旦大学毕业,由于是中共党员,被直接分配到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44号办公室”,接待我的是一位女处长,她讲:统战部抽调了若干处级干部,组成几个小组到“44号办公室”工作,我即是她手下的一个组员。我问她“44号办”是干什么的?她浅浅一笑:明后天等你们大学生都到齐了,严部长会跟你们作报告的。  相似文献   

8.
胡风分子、诗人冀汸的女儿殷殷给我打电话,她说:“贾(植芳)伯伯去世了。”“什么时候?”“就刚才。”我一下被吓住了,就在几天前,我刚去医院看望了他,进门只听见贾叔叔大声地说:“小莲,你怎么没有给我带水果来啊?”顿时引得边上的人都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9.
我先生的奶奶今年九十有六,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老人。最能说明她“老”的事情是,早在几年前,我回老家福州。她就已经认不得我了,这两年,连重孙子孙女也认不得了。无论你怎样嘘寒问暖,她都一脸迷茫地看着你说:“这人是谁呢?”记忆力衰退到如此程度,打麻将却没有问题,还经常赢,冷不丁的还要赢个大的。  相似文献   

10.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将车开到检修站,一个女工接待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俊美的容貌一下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这同样也是您的工作,您修的车,最好亲自检查一下。”“好吧,是您开还是我开?”“当然我开,是我邀请您的嘛。”  相似文献   

11.
新闻价值?     
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里,我接到了她的电话,一个陌生号码。 她问:“是郑老师吗?”然后找我打听一个跑法制线的同行的电话。“你等等,”我说,然后问了另一个同行,再把电话发给她,她回了两个字:谢谢。  相似文献   

12.
“哈韩族”可不一定都是年轻人的专利,我的老妈就算其中不折不扣的一员。为了看韩剧,每天熬到半夜十二点甚至凌晨一点,老妈的生物钟被调得简直成了“夜猫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就连给学生上课,都不忘记捎带上两句“韩剧影评”,真不知老妈是怎样创造性地把数学和韩剧生拉硬拽到一起的,真佩服她的想象力。可是,老妈最离谱的举动还不是看韩剧,而是吃“韩菜”,用她自己的话说:“韩剧只能饱眼福,不能饱口福,而‘韩菜’则可以眼福口福一起享受,何乐而不为……”接着又是一番溢美之词,这里略去不记。这天,和老爸逛超市时,我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相似文献   

13.
Eva的mosto     
Eva的中文说得很好,打电话约见时,她用很纯正的调子问我:“你知道三里屯北街吗?你知道‘那里花园’吗?那你知道‘三点三’服装市场吗?”,觉得我有点含糊,她又跟了一句:“那你到了附近,找不到可以再打我电话。”不知为什么,我觉得她做事的方式也很本土化了。  相似文献   

14.
马志国 《南京史志》2023,(22):10-11
<正>心理困扰:一个挺好的孩子怎么这样了?这天,一位母亲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您是马老师吗?我的女儿大约从高一第二学期起就害怕考试,开始不能好好上学了。她总说身体不好,可医生也没有查出什么毛病。更让人担心的是,她还总是心情不好,情绪非常低落。最近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而且这一个多月都没去上学了。她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节日快乐     
我和女朋友都是理智的人,至少一开始,我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平安夜我跟她说:“你觉得人们扎在一天里吃吃喝喝、买东西、彼此都特高兴的样子,有意思吗?”  相似文献   

16.
大海的方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0,(2):66-66
我是大一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不久,就发现自己问题不少。我家不富裕,为了能赶上别人,只有通过读书改变自己,所以学习的压力很大。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一个女孩,可能是她那种气质打动了我。我没办法忘记她,每天闲上眼都是她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一页页翻过,“文革”至今已30年了。如从它的导火线、酝酿和准备的时间来算,则远不只此数。不过,作为一个标志,1966年仍是不可忘记的。而“文革”的目标之一是最终打倒刘少奇,恐也不容争议,这在当年的8月,就已经很明朗了。作为刘少奇的重大“罪行”,1949年4月的天津之行是其中之一,自然成为“文革”中“批判”的热点和重点。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它的来龙去脉如何?当时和今天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十几年来,王光美同志作为刘少奇的夫人,从不愿谈少奇的事,她相信刘少奇的那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因此,她愿让人民来作评…  相似文献   

18.
吴怡 《南京史志》2010,(5):24-24
记得,我曾经完成过这样一个作业:给妈妈洗脚。 “干什么不行,偏要洗脚?哪怕让我洗衣服,洗一天我都愿意!”我不停地嘟嚷着。不是我不愿洗,有那么点不好意思,还有我妈妈,她不可能同意,她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没办法,谁让我想当个好学生呢?好学生就得听老师的话,于是,星期六回家我决定先给妈打个招呼,也好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多久     
最近听到的两句话都让我很吃惊。一句是一位白领小姐说的。她说她不喜欢考古,“考古和我有什么关系?”她问。另一句是朋友转述一位意大利人的话。意大利人说中国人很奇怪,总觉得自己被西方国家欺负了。对受屈辱的历史,耿耿于怀。其实,近代的中国人和当代中国人不是一回事啊。  相似文献   

20.
韩宗琦 《百年潮》2007,(11):29-33
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我经历了终生难忘的几个日日夜夜。此后很久的一天,我接到邓姨(因为邓颖超和我母亲的关系,从小我就称她为邓姨)的通知,要我去向她汇报那几天里我为总理所做的事情。我如实详细地向她老人家作了汇报。她听完后问我,“是谁安排你去做这些事情的?”我告诉她,除了主持医院的悼念会是领导安排的以外,其他诸事都是我自己主动去做的。我也如实汇报了当时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而是不由自主地认为这些事似乎就应该是由我去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