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左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著,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  相似文献   

2.
源于波斯的摩尼教 ,是中古时代的一个世界性宗教 ,也是古代中国的一大外来宗教。该教已消亡数百年 ;不过 ,自上个世纪开始以来 ,各国考古学家首先在吐鲁番 ,尔后又在欧亚其他地区以及北非 ,发现了该教的大量遗物 ,重新展现了其历史的面貌。在这些遗物中 ,学者也找到本文所要讨论的教主摩尼的形象 ,但不多 ,目前可以确定的仅见于中国境内的考古发现 :一在福建省的泉州 ,一在新疆的吐鲁番。本文拟将此两地发现的摩尼形象作一比较 ,期以揭示宗教文化传播中的变异现象 ,就教方家。位于华南沿海的泉州是摩尼教在中国、也是在世界的最后消亡地 ,因…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4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了两方刻有十字架和华盖的墓碑石,学者或认为其为泉州古摩尼教石刻,称之为"摩尼教墓碑石"。吴文良先生《泉州宗教石刻》一书中介绍了这两方墓碑石。第一方墓碑石(图一)见该书图109,其介绍文字如下: 碑高40,广30厘米,青石雕成。碑中央浮雕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交叉处有一朵五瓣的梅花。十字架上面刻有一个"华盖",在华盖的四角下垂着四条结  相似文献   

4.
正摩尼教形成于3世纪的波斯,繁荣昌盛于8~11世纪的回鹘。借由回鹘的力量,摩尼教在唐朝境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漠北回鹘汗国的崩溃和部众的西迁,回鹘摩尼教一度繁荣于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地区,于12世纪末以后销声匿迹;向南一支潜入福建、浙江,发展成为具有华化特点的霞浦摩尼教,至今一脉不绝。本书作者杨富学从事回鹘摩尼教研究30年不辍,特别关注地下出土的考古新资料和胡汉语古文献,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峰招丰村旁发现一座古墓,经泉州市文博考古工作人员抢救性清理,出土一大批器物,后经研究证实墓主为距今1090年前唐末五代时的泉州司马王福。其中包含3件玻璃器残片以及带座石质墓志铭一方。王福墓的发现是五代闽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玻璃也见证了唐五代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1988年7月,陈长城先生在涵江福厦公路93公里处发现一块残高105、宽77、厚19厘米的石碑,上面刻有"大力智慧摩尼光佛"八个雕琢深致、尚无磨损、锋棱未减、字体丰腴庄重的楷体字。在这八个大字上方还依稀可辨另外两个汉字"明"的下半部和"真"字的三分之一。经考证,它与摩尼教有关。当时这块残碑发现后,曾经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在国际上也引起一定的反响。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宗教史研究专家林悟殊先生曾两次来莆考察,并撰文发表在比利时《摩尼教研究信息》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郑和研究》编委会主任时平先生给我来信,因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与发现和考证锡兰王子在泉州的后裔及遗迹.要我综合一材料给《郑和研究》。我虽是陆陆续续多次听到王连茂馆长和一些研究人员介绍过,只当一些消息听过。要提供出材料,我又找了学术部、考古  相似文献   

8.
泉州湾打捞到两具古代大船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泉州湾水下考古调查中,先后打捞到两具罕见的古代大船锚。一具是四爪铁锚,这类锚直至今日我国和日本还继续使用;另一具是古代木帆船广泛使用的具有我国独特风格的双爪木碇。它们的发现,为研究造船和航海技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是该馆继1974年泉州湾后渚宋代海船的发掘和1982年泉州湾法石古船的试掘之后又一重要考古  相似文献   

9.
最近,福州台江区浦西福寿宫被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世界宗教研究所等的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正式确认为摩尼教寺院遗址,这是福州地区目前唯一被确认的摩尼教寺院遗址,庙里所藏的“明教文佛”也被认定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惟一尊摩尼教佛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见《福州晚报》2C03年5月8日报道)。摩尼教寺院及摩尼教佛像遗存为何会出现在远离摩尼教发源地的福州?经过查阅相关史料,笔者发现,历史上,特别是在宋代,福州地区摩尼教盛行,摩尼教在福州拥有很大的势力,因而遗留下了摩尼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相继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献,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为丝绸之路沿线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汉文写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经,即《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残经》,此外,则主要关注于《老子化胡经》和《佛性经》。对回鹘文写本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忏悔词》《牟羽可汗入教记》《摩尼教寺院文书》等。新近发现的霞浦摩尼教文献,明显与敦煌摩尼教文献同源,可谓敦煌学的新延展;福建摩尼教由回鹘僧人所传,同样也可谓回鹘摩尼教研究的新延展。  相似文献   

11.
黄洋 《大众考古》2022,(12):58-63
<正>民国时期,中国现代考古机构、学术团体相继建立,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掘都取得了重要成绩。发掘同时,考古学家也及时在博物馆等空间将考古发现展示给公众。1931年2月21—24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考古成绩展览会”,展出殷墟小屯出土文物428件,  相似文献   

12.
陈援庵先生(1880—1971),以数十年的工作成绩,为中国史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在1980年他一百周年诞辰的时候,撰文纪念,论述了他对于中国宗教史的研究开拓的新领域,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所建立的基础。我在文中说到援庵先生对中国宗教史的研究的广泛。他对于火袄教、摩尼教、一赐乐业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中国的流传及其盛衰都有专门的论述。对于道教也写有专书。他所著《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航段,有泉州这样的大港,以及漳州月港这样重要的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沿海海况复杂,所以发现的沉船很多。我国的第一个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在福建,第一期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也是在福建进行水下考古实习,福建培养了一批水下考古的人才,所以也是中国水下考古的起源地。水下考古和瓷器的研究联系非常紧密,瓷器从生产、贸易、消费,到  相似文献   

14.
一到福建泉州,我就被一个惊人的发现迷住了。向以伊斯兰石刻著称于世的泉州居然一下子冒出了近300方印度石刻。而且,据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泉州在元代确确实实有过一个印度神庙。这个神庙颇具规模,遗址尚存。这不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5.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闽南三角地带,自古人杰地灵,拥有一大批全国和省市物保护单位,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化名城之一。特别是宋元时期,泉州港海外交通发达,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对于我们探究中世纪的明和中西化交流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泉州晋江草庵摩尼教石刻就十分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贺云翱 《南方文物》2006,(1):127-128,122
近年来,南方六朝文物的发现和研究颇受重视,以六朝都城建业和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一系列考古发现以及成都等地的佛教文物之发现、六朝瓦当研究、南方各地六朝墓葬、六朝瓷器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等,使得大批过去鲜为人知的文物遗存得以为今人所知所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先后有《六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南京六朝墓葬的发现与研究》(李蔚然先生著)、《南京的六朝石刻》(梁白泉先生主编)、《六朝艺术》(江苏省美术馆主编)、《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先生著)、《六朝都城》(卢海鸣先生著)、《长江中下游历史考古论文集》(蒋赞初先生著)等一批论著问世,极大地促进了六朝历史与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古城核心地带,是中国东南现存规模较大的一组文庙建筑群,其主体格局形成于宋代,历史底蕴深厚。本次考古勘探在文庙区域发现宋元时期的地层以及砖铺地面等遗迹,对泉州府文庙历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源山位于福建泉州,国家5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到了唐代,"儒、道、释"三家竟相占地,此外还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宗教的活动踪迹,清源山逐步发展成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在清源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中,南汉二陵博物馆的勘察设计项目完成招标。将考古遗址、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文物库房、标本室、实验室和考古资料图书室合于一体,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个创意是麦英豪先生率先提出来的,这是先生对广州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文博事业再建新功。其缘起是怎样的?以85岁高龄,不断学习,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新见叠出。这些成绩是如何做到,积累过程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于2013年底拜访了麦老师。  相似文献   

20.
葛金根 《收藏家》2012,(6):3-12
<正>为配合中国考古学会年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浙江嘉兴召开,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物局和嘉兴博物馆承办的《发现历史—浙江新世纪考古成果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