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元代从西域传来蒸馏酒,时名阿剌吉或哈剌吉,忽思慧《饮膳正要》卷三所云"用好酒蒸熬取露成阿剌吉",即此,因又称它为"酒露"。虽然"酒露"在元代后期即已传播于民间,但不论元代还是明清,出现在南北宴席上的仍以黄酒为多。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酒"条曰"士大夫所用惟金华酒",这是明代中后期时候的境况。而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刘廷玑《在园杂志》卷四"诸酒"条尚云"京师餽遗,必开南酒为贵重"1。小说戏曲中的相关记述,便更为  相似文献   

2.
1984年9月,西平县师灵乡师灵街农民黄双喜捐献一件战国晚期青铜勾戟,现藏西平县文化馆。此戟分戟刺、戟刃和胡、内、穿等(见图)。通体完好无损,锈蚀较轻。戟全长30、宽22厘米;援长11.5、宽2厘米;戟刺长21.7、宽2.6——4.4厘米;直内长5、宽1——1.7厘米。这件铜兵器为连铸,戟刺较长且双刃锋利,戟刃(援部)和胡部以及内端均有利锋刀,对敌皆有杀伤力,它能刺可勾,为刺兵器和勾兵器的结合物。这种铜戟是战国后期出  相似文献   

3.
<正> 2003年,有关单位在定州市兴华路北端施工中发现一件西汉时期的铜甗,后被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现简要介绍如下: 该铜甗通高31厘米,由甑、釜两部分组成,出土时釜套在甑里,修复后较完整。甑高9厘米,口径17.4厘米,底径8厘米,敞口,折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件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的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及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而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相似文献   

5.
襄阳县新发现一件铜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4月,襄阳县朱坡乡徐庄村老馆铺农民在山坡上取土时,发现青铜器一件,随即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作实地考察,未发现其他的迹象,推测此器可能出于墓葬中。铜器为盏,形制为隆盖,中部立喇叭形捉手,上有镂孔4个。盖缘作尖唇子母口形与器口相合。盖边铸四兽首形衔扣,但无扣合作用。器身方唇直口,束颈,鼓腹,平底。腹下铸三个兽蹄形小矮足,足上均有环形纽(图一,1;图版贰,1)。盖下部及腹上部又各附二个环形纽。盖上三圈花纹为两圈环带纹夹一圈蟠虺纹(图二,1)。盖顶中部饰蟠虺纹。捉手内侧饰垂鳞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收到一件铜制腰牌,为枣庄市齐村区税郭公社宋庄附近所出土。牌圆形,上端附有云头纹饰及穿系穗带的圆孔。牌正面凸铸一只金钱豹,豹头上部自右至左铸阳文八字:"豹字叁佰肆拾壹号"。背面铸阳文二十七字,分六行,文  相似文献   

7.
涟源市出土一件商代铜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8月,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水洞村村民在该村石山上平整土地时,于一土坑中发现一件铜卣。涟源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使这件青铜器得到很好的保护。卣为扁圆体,直口,斜肩,宽垂腹,纵向提梁,平底,圈足。盖与身锈死,通体蓝锈,略有浅绿。器盖由二个兽面组成,纹饰直通盖口,上有四道扉棱,纽顶做六瓣形,每瓣有蝉纹图案,两耳呈纽形,上翘。提梁做绳索状,两端为  相似文献   

8.
1961年6月27日,河北省平泉县商业局供销燃料库收购到一件北魏太和十三年刻铭铜造像,现藏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本文介绍了此造像的形制,并对其铭文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浙江省安吉县高禹镇中学基建工地发现一件铜铙。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后赶赴出土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并对铜铙出土点进行了发掘清理,证明铜铙出土于距地表4米多深的一座墓葬。此铜铙为合范浇铸,器壁留有较多的沙眼,通体褐色泛有绿色锈斑。钲部两面各有3排枚,每面18个,甬与身内腔相通,铣侧至舞和甬部各有一条明显的范痕,但内腔平整。钲部饰有云雷纹。通高32,甬高13、径55,铣长22,钲高19,舞广11,舞修16,枚高12,壁厚07厘米。重57千克(图一、二)。安吉铜铙的形制同1993年6月湖南省宁乡老粮仓出土的Ⅱ式7号铜铙相似[1],再结合与铜铙一起…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此瓶型体高大,装饰色彩较为特殊,值得介绍出来与陶瓷爱好者共赏。青花瓷器自元代后期烧制成功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器表装饰为白地蓝花非常雅浩深沉,给人一种恬静舒适,赏心悦目的感受,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制瓷工艺上随着时代的推移由白地蓝花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刘云 《文物春秋》2013,(1):12-20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战国镶嵌蟠螭纹铜豆,相关著录认为该豆器表的镶嵌装饰物为松石,并定其名为"嵌松石蟠螭纹豆"。本文以存世的燕式青铜器与此铜豆进行形制、纹饰与装饰技法的比对,并通过对镶嵌物性状及锈蚀状况的分析,对故宫藏铜豆器表镶嵌物为松石这一结论提出否定意见,认为该豆的器表装饰工艺应为红铜嵌错。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异形器",出土于殷墟刘家庄北地。本文结合铜器铭文以及甲骨文献,认为该器应与战争有关,主要用于攻破对方的城门、寨门等防御设施。应称为"破门器"。  相似文献   

13.
1947年8月11日,我军取得了强攻苏北盐城的重大胜利,在残敌投降的盐城中学的土圩子里,我作为刚成立不久的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的记者,与另一位记者陈清伦,在圩内搜集敌人的乱七八糟的宣传品和零星报纸。在当年7月29日的《中央日报》第四版头条,居然刊登了《孚中暨扬子公司破坏进出口条例财经两部奉令查明》的消息,揭露孔祥熙、宋子文的这两家公司利用政治特权,八个月内向中央银行结汇了3亿8千多万美元,占国内同期售出外汇的88%……  相似文献   

14.
这件色泽淡雅、品相俱佳的青铜爵,尾、流总长14.1厘米,宽8.5厘米,通高16.7厘米.侈口近圆,流长而窄,尾短而宽,流、尾上翘.流与口相接处置两扁方柱,柱帽呈蘑菇状,上无纹饰.深圆腹、卵形底,腹出三条掏状扉棱,一侧为简体兽首鋬,三棱足外撇,棱侧各有两凹槽.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初,邢台市文物管理所收集到1件古代铜镰。铜镰通长17.4厘米,呈弯月形,短柄。柄上饰十字纹并有一穿,正面饰细齿纹。弧形刃部呈锯齿状,现仍很锋利(图一、二)。经考证,这件铜镰应属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16.
河南南阳博物馆60年代初征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一件春秋时期宋国铜敦,现介绍如下。铜敦有盖,子母口,深腹,圜底,腹两侧有对称环耳,三蹄形足。通体素面。盖顶三纽已残缺,盖和器身合在一起呈圆球形。口径15.5、通高15厘米(图一)。器盖和器身内各有铭文30字,内容相同。器身内铭文为: 朕宋右帀(师) (廴止),隹 (惟) 赢赢。昷昷 (盟,明) 易 (扬) 天恻,(允日) (骏) 共 (恭) 天尚 (常),乍 (作) (?) (粢) (非米) (餥) 器,天亓 (其) 乍 (作) 市 (祓),于朕身永永有庆。(图二) 器铭第三行"恻"字盖铭作"则"。又  相似文献   

17.
2001年8月,包头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北魏延兴三年铜佛像。该件佛像为半浮雕背屏式,背屏呈舟形,佛为立式,下部残断,缺失底座。通体残高14,最宽8.1,厚0.3,足长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建瓯县南雅镇梅村农民在梅村以西1公里的蚯坑山东北面山腰处,距地表0.1米深处挖出一件甬钟。县博物馆闻迅后即派员前往征集,并对出土地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现介绍如下。甬钟双范合铸,甬呈圆筒状,上端残,中空,与腔体相通,有干,干上纹饰锈蚀不清。平舞,弧于。钲部分别饰枚9个,分三行。枚呈圆锥状,篆间饰凸双线云雷纹。通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80年第12期载《湖南发现的几件越族风格的文物》一文,谈到长沙楚墓出土的一件铜匕首,"柄长8.6厘米,为一奴隶形象:大眼,高鼻,头上有圆饼形发髻,后垂长辫至肩部,耳上有粗大的耳坠"。作者认为这是属于越族风格的文物。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人"文身断发"。《淮南子·齐俗训》也云:"中国冠笄,越人劗(剪)发。"江西贵溪越人崖墓出土物中有一束长约5厘米的头发,两端剪断齐整,正是越人"断发"习俗的例证(《文物》1980·11)。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元月上旬,新乡市博物馆从新乡市废旧公司购得一件铜佛造像。佛像高9.5、造像通高31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