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纪念日。2014年,我从河北一位报刊收藏爱好者处,淘得一份十分珍贵的《群强报》,该报出版于1925年3月14日,时隔一天就报道了孙先生逝世的新闻。我查阅多方资料,从目前公开的报道来看,这份报纸是最早详细地刊登了孙先生的病因和逝世之经过。这份《群强报》为正、副两张,我只收到了正刊的那一张。现就将其摘录如下,以还原当时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阅报讲报作为清末白话报纸启蒙的辅助形式,遍及城乡各地,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层社会的"开通"。  相似文献   

3.
1906年,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纸遵义《白话报》诞生,由时任遵义知府袁玉锡创办,这是贵州近代报业的开端.一直以来,关于贵州地方新闻史的研究较为稀少.之前,在若干文献的记载中,《黔报》一直被视为贵州近代的第一份报刊.近年,史学界正式提出,遵义《白话报》为贵州近代第一报,倡导者为时任遵义知府的袁玉锡.遵义《白话报》的原件,现已失传.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全面还原贵州近代报业的起源,力争能够全面评价遵义《白话报》.同时,史学界对袁玉锡任职遵义知府的时间一直存有争议,这关系到对遵义《白话报》的考量.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袁玉锡在遵义的任职时间做了考辨,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报业史上,李敷仁和《老百姓》报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面向识字不多的底层读者的通俗报纸中,迄今还鲜有一份报纸曾攀上这样的高度,今天知道的人恐怕已不是很多了。李敷仁原名文会,字敷仁,生于陕西咸阳县北杜镇一户贫苦人家,1913年考入咸阳县立高等小学校。1922年,他考入西安第三中学,曾被选为学校代表之一,参加了省学生会的工作,领导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1928年8月,他在上海一家叫《生华》的期刊编辑部做编辑、校对,边学边干,这是他第一次接触新闻事业,为他以后办报打下了一些基础。当年他应邀回到西安,在国民党省党部宣传科当助理干事兼…  相似文献   

5.
王克 《安徽史学》2003,(4):109-112
本根据历史资料,系统地记述了抗战时期《拂晓报》的创办和发展的艰苦历程;记叙了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重视办报,呕心沥血,关心和指导办好报纸的事迹;认为《拂晓报》成为淮北抗日军民的指路明灯,发挥了集体宣传、鼓动、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爱芹 《纵横》2009,(7):42-45
《益世报》1915年10月1日创办于天津,至1949年1月15日停刊,是中国近现代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性重要报纸,它与《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民国四大报,然而在这四大报纸中,人们可能最不熟悉的就是《益世报》了。《益世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涉猎广博、雅俗共赏,罗隆基、梁实秋、田汉、钱端升、张秀亚、范长江、张恨水、沈从文、马彦祥、柳无忌、李长之、徐悲鸿……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曾与《益世报》紧紧联系在一起。30年间,《益世报》作了国家的镜子、人民的喉舌、抗日的战鼓、自由的平台,成为民国乱世的激越清流。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报》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这份创刊于1985年2月16日的报纸是在改革大潮中兴起的一朵浪花。作为《社会报》的创办人和负责人之一,笔者觉得有必要将《社会报》从创刊到停刊的史实一一写出以飨读者,并供有志于撰写《中国报刊史》者作一参考,也算对历史作个交代。"小小骂、大大帮忙行不行?"《社会报》总编辑是由学会会长曹漫之教授兼任的,但  相似文献   

8.
通过走访福建省图书馆古籍部和闽清县图书馆,阅读原版《鹭江报》和相关的地方志文献,对本报的内容体系进行相对客观的记录,进而反思近代报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对于现在研究近代报刊提供一些史实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史》2022,(7):F0002-F0002
被202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综合性期刊有452种,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全年涉及期刊总数(1365种)的33.1%。共被转载全文总数3705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全文转载总量(10873篇,不包含报纸和内刊论文)的34.1%。  相似文献   

10.
维新运动期间严复率先公开斥责包括清朝皇帝在内的历代专制君主为窃国大盗,指责"六经五子"也对国家的贫弱负有责任,并结合友人创办《国闻报》,积极鼓吹维新变法,特别是在戊戌政变后,该报仍然以《视死如归》为题报道谭嗣同被捕前大义凛然的态度,发表评论指斥朝政。严复在维新运动期间并不保守,更不代表所谓维新派中保守的一翼。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较有影响的民办报纸《国际协报》出于对东北、对中国命运的高度关注,率先利用副刊,精心设置议题,登载大量抗日救亡文艺作品,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力量,从而赢得了普遍赞誉,也由此使其事业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2.
唐代进奏院向地方发出信息的文字载体被称为"进奏院状报"。目前学界关于唐代"进奏院状报"性质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唐代进奏院状报的名称及属性两方面入手,对此问题作了探究,认为唐代进奏院状报不是中国最早的报纸,它仅仅是非正式的官方文书。  相似文献   

13.
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贵阳有了贵州最早的报纸《黔报》以后,贵阳地区的报纸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清朝时期、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文将对解放前贵阳地区各个时期有哪些报纸,其特色是什么?作一粗略记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国初年创办的藏文白话报王梅堂民国初,蒙藏事务局创办的汉文和蒙、回、藏等三种文字合璧的白话报,在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中没有被收录。近年来新闻学和报刊史的研究成果虽然丰富多彩,但仍未被涉及,说明这三种白话报鲜为人知。笔者见到的三种白话报中,惟藏文白...  相似文献   

15.
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 2年底 ,美国人在上海办的英文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做了一次“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严格按照社会调查的规范进行 ,参与者达 1 90 0余人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调查结果 ,孙中山等 1 2人榜上有名。《密勒氏评论报》公布了 1 2位“大人物”的名单和得票在 4票以上的 1 95位被选举人的具体得票情况。这次调查及其结果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对于认识发生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变化 ,特别是认识人心向背的变化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续小强 《沧桑》2011,(2):249-249
由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和省期刊协会合力筹措、编撰的《山西期刊史》新鲜出炉了,一时好评如潮、反响强烈,重要媒体如《中国新闻出版报》给予高度评价,作为山西出版人、期刊人,我想每一个人都会觉得特别自豪吧。  相似文献   

17.
本据有关资料考证了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抄稿本《遂初堂诗》,为清代诗人潘耒未刊诗稿,它的发现补充了潘耒已刊诗集《遂初堂诗集》中所缺一年的诗作,是研究潘耒诗与生平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邱捷 《民国档案》2003,(4):121-127
近代报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笔者想强调的是 ,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来说 ,报刊更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在此 ,以研究清末民初广东社会经济为例 ,谈谈有关利用报刊 (主要是报纸 )的一些问题。(一 )众所周知 ,近代中国的报刊是随着西学东渐而产生以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既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 ,又是这个过程的比较全面和客观的纪录。报刊包括报纸、杂志及其他定期刊物 (早期报、刊没有明确界限 ) ,既有外国人所办 ,也有中国所办 ;既有外文报刊 ,也有中文报刊 ;既有官府及政党所办的报刊 ,也又比较纯…  相似文献   

19.
以香港这样一个商港,与其他 面积和人口都比它大得多的地方相 较,其出版报纸之多,如同它拥有的劳斯莱斯汽车之多一样,可称世界第一。 在中国报业史上,港报曾发生过重要影响。中国最早一批近代报刊,其中不少是创刊于香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不同政治色彩的言论,纷然杂陈,均曾在此较量。 香港最早出版的一份日报是《中外新报》,曾以大力抨击军阀龙济光受到读者欢迎,后来却被龙济光收买了,随着龙济光失势而倒闭。 最长命的一份报纸是英文《德臣西报》(The China Mail),从1862年由周刊改为日报,出版持续到1974年。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对清政府持批评态度。它和另一份英文报纸《孖剌报》(Hong Kong Daily Press)算是比较有影响力的。由1903年创刊至今仍存在的英文报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相似文献   

20.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1,(6):114-123
在20世纪中国报业史上,要说纯粹的民间报纸、白手起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报系,《大公报》之外,便不能不提到成舍我开创的"世界"报系以及陈铭德、邓季惺夫妇开创的"新民"报系。《新民报》从最初一份几个年轻人办的无足轻重的小报,历经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成为五地八版的全国性报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