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2.
同光之际,为镇压西北民族起义和平定新疆内乱,左宗棠的战时筹饷活动为期较长。此一时期户部酌拨地位上升,与总署联袂实施军费拨解和筹借,军饷拨解筹济模式进入重要转变期。受国家防务形势巨变影响,海防与西征形成尖锐的争款局面,上海《申报》配合英国使臣对西征借款强力阻挠,淮军派系亦在背后加以牵制,致使西征举债障碍重重。  相似文献   

3.
清代咸同年间,曾国藩挥师东征太平军,因户部库储空虚,酌拨维艰,不得不自筹军饷.为此,曾国藩精心策划,在两湖督抚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在湖南设立东征筹饷局这一临时性机构.东征局创办数年,济饷成效显著.湘军攻克江宁后,曾国藩筹划撤局,却因多省觊觎局饷,最终局名虽裁,而厘税加征做法却基本保留.东征局这种祖制之外的权宜机构,其兴废历程揭示了晚清战时财政运作备受牵制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4.
更正     
正由于编者疏漏,2014年第4期刊发的《咸丰朝中后期联省合筹军饷研究》文中,公元纪年标注有误:第87页"咸丰五年(1865)"、"咸丰四年(1864)",第90页"咸丰六年(1866)"、"咸丰七年(1867)",第94页"咸丰十年(1870)"和第95页"咸丰十一年(1871)",应为"咸丰五年(1855)"、"咸丰四年(1854)"、"咸丰六年(1856)"、"咸丰七年(1857)"、"咸丰十年(1860)"和"咸丰十一年(1861)"。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5.
饷,始指军队官兵的薪金,后延伸为国家调拨的军费,称为军饷。1759年清统一新疆后,在当地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军府制,以伊犁将军为总汇,统辖天山南北两路。由此,新疆的军饷即具有了驻军与行政开支的双重意义,国家调拨的饷银成为地方驻军与行政费用的综合来源。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实行轻摇薄赋的政策,新疆地方财政税收无法承担其军政的经费开支。清政府曾在全疆各地推广屯田,经营牧厂等,以解决新疆军政费用的支绌。但大宗经费开支,仍仰靠中央及内地省份协济。为此,清中央每年拨解协饷,以支持新疆军政经费的开支。自…  相似文献   

6.
正1938年快要过去了,本应由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按期拨发给新四军的部分军饷却一拖再拖,致使前方将士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气得大发脾气,当即打电话给省政府主席廖磊,质问为什么不按时拨发军饷,并说要亲自登门索讨。国民党政府对新四军一向采取表面应付暗中排挤的态度,对新四军军费的拨付自然也不太积极。听说张云逸要亲自来催讨军饷,廖磊  相似文献   

7.
“联省自治”是陈炯明的重要政治主张,也是陈炯明背弃孙中山的思想渊源。本文试对陈炯明的这一主张及其与孙中山的关系作初步分析。 1920年,陈炯明率粤军回师广东。在褚辅成、汪精卫等人协助下,经过长期酝酿、精心筹划,1922年5月,陈炯明发表了《联  相似文献   

8.
鸦片税收与清末练兵经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史学集刊》2004,2(1):34-42
晚清鸦片税厘的财政意义随着土产鸦片泛滥而日渐凸现 ,日俄战争以后 ,清廷亟亟以编练新军为急务 ,洋土药税收大量用于新军编练 ,军费赖其支持甚大。 1 90 6年鸦片禁政开始实行 ,尤其是 1 90 8年下半年各地实行缩期禁烟政策 ,土产鸦片税收缩减甚巨 ,练兵经费的筹措面临危机 ,各省与中央、度支部与陆军部等因军费筹解困难而迭生矛盾 ,政争不断。鸦片禁政本属良政 ,却因此造成财政和军事经费的困境 ,其影响之复杂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0月24日,由贵阳市政府主办、正和岛创典科技联合主办的2015世界众筹大会暨正和岛创新大集(贵阳),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众筹大咖、业界专家、金融学者交流碰撞,探索"互联网+"下的众筹发展与合作。中加众筹高峰论坛、贵州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论坛、融合创新互惠未来论坛等11场论坛活动,围绕着"世界为你我众筹——众联、众创、众包、众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题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0.
捐输乡试广额是晚清朝廷为筹集镇压太平军的军饷,解决财源枯竭窘境,保证军需持续供应而出台的新政策。此举导致各省乡试中额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晚清平均每届乡试取中捐输广额179名,增幅达14.3%,不仅抵消了乾隆九年定制各省乡试中额时削减的额数,且使实际乡试中额超过清初制定的清代最高乡试解额标准。同时,它还为清廷筹集军费1.5亿两,占咸同年间军费总支出的1/4。此中透露出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中,中央主动放权给地方的一面,而非既有研究强调的中央对地方扩权的被动承认和接受。  相似文献   

11.
王进 《铁军》2023,(12):23-24
<正>1933年初,川陕地区已进入到一年中最冷的季节。红四方面军由鄂豫皖地区进入了四川,与当地革命武装会合,攻下了通江、南江、巴中,紧接着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2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蒋介石岂能容下这等事,他急忙委任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军费20万元,子弹100万发,并派出4架飞机支援。田颂尧以38个团约6万人编成左中右3个纵队,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清政府因岁入锐减、支出剧增而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作为全国财政运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户部银库,由此陷入库储殆尽、入不敷出的绝境。面对危局,清廷不得不应急变通,一面暂弃京饷按册酌拨的旧制,改为年前一体定额预拨以期保证实银收入;一面下放军饷筹拨权限借以息肩。此外,裁减俸饷、铸造大钱、颁发票钞、举办捐铜等补苴权宜之计渐次施行,勉力维持收支平衡。咸丰后期,户部银库实银收支均呈回升之势,票钞大钱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随着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清政府财政逐渐脱逸旧轨,户部银库的实银收支内容与数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在全国财政运作与经费调度中的重要性也大为下降。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史研究》2021,(4):70-85
太平天国运动后,东南各省军费浩繁,应解贵州的协饷欠解严重。同治三年(1864),清廷将道府州县等实官收捐权收归户部,但在三年后允许贵州省继续开办,贵州省借机办理隔省捐输,赴外省推行实官捐以抵充协饷。贵州先后在湖南、四川、湖北、广东、广西、江苏、山东等省设立黔捐局,至光绪五年(1879),捐输所得超过2170万两。探究这一时期的贵州隔省捐输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传统财政收入的捐输在晚清财政体系中仍占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透视清廷调剂省际财政的努力及其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14.
楚简中的"="有羡符、合文或重文符号、省形符号、简写符号等六种用法,有些字的"="是羡符、省形符号还是简写符号有时很难区分。楚简"达"字中部所从"="可能是简写符号。《上五·弟》简10的"■"下所从"="可能为"口"字省形符号,应隶定为"胠",读去。《上九·举》简5的"■"下所从"="应为羡符,读"祚"或"祜"。  相似文献   

15.
西北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吴筹中,吴中英第二次直奉战争自民国十三年(1924)9月开始至11月3日结束,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冯军部队分驻北京、绥远、察哈尔等地区,冯玉祥为了应付巨大的军饷等费用,在民国十四年(1925)创办了西北银行,总行设张家口,该行...  相似文献   

16.
张煜  贾雁民 《钱币博览》2007,(3):12-13,F0002
咸丰三年(1853年)刑部侍郎帮办军务雷以缄奉办江南军务.为江北大营筹措镇压太平军的军饷.在扬州附近的仙女庙(今江都市江都镇)、邵伯等镇设厘金所,对上述镇的米市征收1%o的捐税,此乃厘金的开始。1%o货价银一两征收税额一厘,故名“厘金”。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大同镇的军饷收支是理解整个明代军饷问题的典型案例。明代前期,大同镇"以一镇之收入,供养一镇之军士",屯田、地方税与食盐开中是大同军饷的经常性来源,收支基本平衡。这一时期的军饷开支尚未成为国家财政的严重负担,但是其饷源结构的固有缺陷已经存在,表现为屯地不足、环境制约和官僚势要强占等,军饷增长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到明朝中期,因明蒙战争频繁发生,军饷支出暴增,大同镇对国库的依赖日深,边镇粮饷才成为明朝国家财政危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33年4月1日在汉口成立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是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以所谓为豫鄂皖赣四省“剿匪收复区”农民“供给资金、兴复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之改良进步”的名义成立的一家银行。这家银行享有在四省范围内发行“农民流通券”和参与鸦片贩卖的特权。两年间,在四省内成立了数十个分、支行及办事处,配合国民党政府军事“剿共”,在“调查农村经济”、“合作社农贷放款”、“办理积谷仓库”以及垫拨军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组史料,对此均有所记载,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起就在关注新疆,筹划新疆即是"九一八事变"后"开发西北"的一部分。抗战胜利前夕,国民政府上调新疆军阀盛世才,掌控了新疆实权。从此至新疆和平解放,国民政府及新疆地方政府对新疆的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宗教、文化教育、交通、军民屯垦实边等各方面事项着手全方位的筹划,制定了许多政策、计划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票据史话     
马莎 《贵阳文史》2015,(1):77-78
票号是随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而发展的,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商品流通扩大、交通发达、国内外汇兑的客观需要。票号办理汇兑、存放款,解决了运送现银的困难,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了商业繁荣。票号还与官府合作,代清政府筹措汇解京饷、军饷,筹还外债,收存中央及各省官款,起过代理国库和省库作用。票号也曾资助民族资本,对中国近代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