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成都平原的大、小江郭声波成都平原的河道自古呈扇状分布,河名累有变改,其中尤其容易为后人误会的莫过于所谓南、北江,大、小江,内、外江与前、后江了。笔者在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成都平原水利变迁图》过程中有所体会,兹篇谨述其大、小江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的南、北江》补考郭声波拙文《成都平原的南、北江》(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1期)发表后,因检视笔记,发现其中《秦汉时代的南、北江》一节尚有可考证以资补充者,兹略述如下:《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李冰穿郫、检两江时,有“外作石犀五头,...  相似文献   

3.
成都平原的中江与前、后江郭声波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皆属于岷江——川江水系,古时河流取名常与“江水”相关涉,所谓“南、北江”、“大、小江”、“内、外江、“前、后江”及“中江”之类冠以方位、地位限制词的“江”名层出不穷,并且频有变改,令治史者十分头痛。...  相似文献   

4.
区域系统调查是当前聚落考古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地处成都平原西南山地高山古城遗址的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的聚落考古与社会形态的研究,并为今后成都大遗址考古和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与实践范例。本文对高山古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和相关思考进行回顾,以期为相关大遗址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北江是珠江流域的主要干流之一,自北向南贯流广东,是珠三角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必经地,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据唐代陆羽《茶经》下卷《八之出》记载的茶叶产地,北江流域的韶州即名列其中,并说这里生产的茶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也就是说,唐代北江的茶叶生产已经颇有影响。民国《英德县续志》卷16《物产》记载,该县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这些记载  相似文献   

6.
广东韶关地区青铜文化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韶关,旧称曲江,先秦属百越之地,地处粤北山区。广义的粤北地区,其范围包括清远、河源、怀集以北地区,为五岭之南的山岳地带,山峦重选,河溪众多,本区即为粤北中心地区,辖三区、八县市。本区边境北扼五岭之口,接壤湖南、江西两省;境内扼北江及其上游侦、武两江,其东北湖侦江越大庾岭可出江西,西北溯武江翻骑田岭可人湖南,南面顺北江可直抵广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南阻海风,北隔五岭,兼具南北气候特征,有“无岭北之严寒,和分风霜;无海南之恒懊,凉兼冰雪”之佳誉。如此优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十分利于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韶关,古代属百越之地,旧称曲江,地处粤北山区。广义的粤北地区,其范围包括清远、河源、怀集以北地区,为五岭之南的山岳地带,山峦重迭,河溪众多。本区即为粤北的中心地区,辖三区、八县市。边境北扼五岭之口,接壤湖南、江西两省;境内扼北江及其上游浈、武两江、其东北溯浈江越大庾岭可出江西、西北溯武江翻骑田岭可入湖南,南面顺北江可直达广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南阻海风,北隔五岭,兼具南北气候特征,有"无岭北之严寒,和分风霜:无海南之恒燠,凉兼冰雪"之佳誉。我们祖先利用如此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创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所代表的文化早于三星堆,是当时成都平原追溯到的最早的史前文化。这些城址的发现将成都平原的历史上推了1000多年,显示此时成都平原已出现早期文明的萌芽,与同时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处在同一发展水平。进一步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华文明多源一体的考古新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价值。本文对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的发现、调查、发掘与综合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四川文化。四川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份,一是分布于成都平原,包括川北、川东、川南地区的巴蜀文化,二是分布在川西和川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两大文化都各自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突出的特征。同时,这两大文化之间从古至今又存在着血肉相联的关系,不可分割、二者交相辉映,形同联壁,共同构成了四川文化的全貌。四川文化的这种格局自古已有之,先秦时期,当古代巴蜀文化在四川盆地如日中天之时,川西及川西南的各民族文化,如冉、邓、笮,亦如满天繁星…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是介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邛崃山与东部龙泉山之间的一片冲积、洪积平原,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海拔在400—750米之间,平原周围分布有小片的丘陵,从地形上看它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河网密布,岷江、沱江自北向南贯穿成都平原,其宽敞的河谷地带为南来北往的古代民族迁徙、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该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留下了许多化遗迹。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农地与水利的开发 (一) 第一阶段:先秦至成汉 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四川的农作物种植最早出现在三峡和川西南河谷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随后,四川盆地各江河及支流沿岸也出现了零星的原始农业。周初杜宇蜀国的建立,使成都平原  相似文献   

13.
北江是珠江的三大支流之一, 对广东省有着重要的意义。黄宗羲《今水经》以“浈水”的名义, 对其加以记载, 但其中错误甚多。本文试图通过考证的方式, 对北江的源头、支流、入海情况一一辨正之, 试图把一个完整的北江水系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进一步进行对北江的历史地理研究做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晓枫 《江汉考古》2013,(1):107-112
入宋以后,成都平原的瓷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窑场众多、产量巨大。本文通过对历年考古资料的梳理,汇集了成都平原反映瓷业生产状况的窑址资料,认为"窑户"是成都平原宋代窑场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并通过与同时期南北方窑场的比较,对成都平原各窑场的生产规模进行了初步推定。此外,作者还结合宋代商业税的相关史料认识了本地瓷业税的组成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对三星堆化与夏化及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化关系的分析,认为三星堆化不是成都平原土生土长的化,而应是夏化与三峡地区土化联盟进入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原有化后形成的。三峡地区夏商时期化所见三星堆化因素不仅不是成都平原之三星堆化向东发展的结果,反而是成都平原三星堆化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始于2009年,通过以浮选法为主的植物考古工作方法,从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明代的数十处考古遗址中提取到大量的植物遗存,为讨论成都平原各时期的农业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从宝墩古城遗址和高山古城遗址这两处成都平原早期的典型史前遗址里采集到的大量的植物样品,对认识成都平原最初的农业形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都平原的考古学文化受到来自多个方向上的影响,其构成较为复杂,而植物考古对厘清其中的关系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7.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刻有"祭祀图"的牙璋,被称为玉璋,实际上是由牙璋改制的。原件牙璋是在中原地区制作的,制作的时间大致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这件牙璋从中原地区传播到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之后被改制为玉璋,改制的时间大致在二里岗文化时期之后、殷墟二期后段之前,大约在公元前1300~公元前1200年之间。改制的目的是要在玉璋上施刻"祭祀图"。这件牙璋由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流传至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的途径,可能是取道陇西,并通过陇南至川西北的文化通道到达成都平原。二里头文化牙璋流传到成都平原的过程,不仅仅是牙璋器物本身的传播,而应是反映了一批文化遗存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的一支系人群的迁徙。由此推测三星堆文化中可能还保存着二里头文化所属的夏文化或夏王朝的某些文化特点与礼俗。  相似文献   

18.
赵兵  侯鑫磊  范影 《旅游纵览》2022,(24):95-97
成都平原经济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遗存丰富、自然生态地位关键、精神文化寄托集中,极具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村民访谈、地方座谈等多种方式,多次前往成都平原经济区核心地带,对成都平原经济区文旅规划范围内的传统村落开展实地调研,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旅资源价值,全面解析传统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总结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模式,基于集中连片视角梳理传统村落保护与文旅发展策略,以期为保护和发展成都平原传统村落的相关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芳 《岭南文史》2008,(3):71-74
广东濒临南海,海岸线漫长,天然良港众多,内河纵横交错,经济腹地深广。东江、西江、北江三大干流形成的东、西、南、北四大航线使广东的经济腹地扩展到西南、华中、江南、中原以至全中国各个省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广东成为海洋交通和内陆交通的重要枢纽。自唐宋以来,随着通海夷道的开辟和海外贸易地区的扩大,广州迅速发展成一个世人瞩目的国际商港。  相似文献   

20.
成都平原古城群兴废与古气候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在成都平原发现多处史前古城遗址,无论对当地抑或长江文明的研究,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考古发现。研究过程中,有关学术界对成都平原何以在小范围内,有多处史前古城密集分布?何以一些古城历史突然中断?感到棘手难解。笔者以为仅从单一的历史考古学领域着眼,似难迅速突破,试从当时古气候环境进行探讨,提出新的看法。如有不当,希望得到识者教正。一、三星堆古文化期与古气候对比包括著名的三星堆遗址在内的成都平原古城群,均兴筑在距今3、4千年前。其时的古气候状况,必须认真探明,方能为考古研究提供准确的科学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