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振羽是中国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先后撰写过《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等著作。其中,《简明中国通史》也是吕振羽一生治史突出的代表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影响颇大。本文着重论析其中的史学思想、历史观点方法及其史学地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吕振羽是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治史的最根本特点,就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他的史学致用实践及其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曾起过十分显著的作用,对这一问题作历史回顾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吕振羽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是一部全面记录吕振羽一生治史经历和学术发展,充分反映这位史学大师睿知思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大型文献汇编。《全集》客观展示了吕振羽先生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光辉风采。编辑出版《全集》,既是对他一生治史文献的系统整理,也为今人乃至后人的历史研究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学术遗产。《全集》编纂分类排序严谨缜密,整理校勘精益求精,为汇编文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张秦 《黑龙江史志》2013,(19):196-197
吕振羽被誉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之一,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本文旨在描述历史学家吕振羽的一生及其所做出的重要的史学贡献。  相似文献   

5.
《简明中国通史》结集了吕振羽同志的主要成就,是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学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这部著作命笔于1940年秋,至1941年2月完成上册,旋因作者转赴苏北根据地而中辍写作。1948年,吕振羽同志在解放战争烽火中继续写作,由江明同志协助完成了此书下册。建国后,屡修订,至1959年最后一次修订再版。《通史》的写作历时二十年,先后印刷近六十万册,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影响至为深远。 《通史》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作的中国通史,它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的问世,不仅构筑成吕振羽同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独树一帜;更为重要的是它沾溉了无数后学,使之受益非浅。直至今日,吕振羽同志在《通史》一书中所体现的治史精神、优良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这里仅从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吕振羽是我国继郭沫若之后,最早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位开拓者。从三十年代前期起,他就先后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简明中国通史》和《中国民族简史》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为我国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被称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史学发展要求,批判性继承传统史家修养论,对史家修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如果运用传统史学的才、学、识、德来概括和分析他们的思想,主要包括:关于史才,着重论述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治史方法和撰述的技艺问题;关于史学,主要论述了专与通,拓展知识的途径,掌握外语的重要性问题;关于史识,主要阐述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及其学习和运用的态度与方法问题;关于史德,倡导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的民主作风,提倡谦虚谨慎和勇于学术创新的品质。他们的史家修养论是中国现代史家修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史家提高自身修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白寿彝先生在中国当代史学史上是一位有重要成就的史学家。这是他的治史业绩和他的学问基本特徵所决定的。他旧史学理论探索的兴奋点、治史的着眼点,也是他的史学工作明显的特点,是冶史为了推动史学的发展,而发展史学又是为使史学工作对社会的前进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先生说总结史学遗产是“为推进史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赋予它们以新的生命力,使它们为我们的新史学提供营养。”又说;我们要“为开拓、创造中国史学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从先生的治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发展当代的史学作出了怎样的持久的努力,由此我们也引发出一系列关于发展当前史学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早期构建者之一。他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致力于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吕振羽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实验主义、机械论等倾向进行了深刻批判。在此基础上,他立意"建设科学的中国史的体系",倡导加强与世界史的比较研究,"树立新史学的考据学",以开展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吕振羽与翦伯赞共同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吕振羽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之一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作出了一系列始创性贡献。他的史学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在于将价值追求和科学研究方式相统一 ,这表现在他将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相结合 ,正确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眼下,我们正处在“世纪换千”的前夜。20世纪行将结束,这为我们全面回顾和审视,包括史学在内的本世纪学术发展的历程和得失提供了时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壮大乃至最后取得“独尊”的地位,是20世纪中国史坛最重要的现象。任何重要社会现象的产生,当然不是某几个人心血来潮的产物,但也不是和某几个人无关。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走过的历程就和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范文澜和候外庐等“五老”密不可分。因此,反思20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侯外庐先生治史的特点 ,是把研究社会的一般构成视为研究历史的先决条件 ,亦即基础条件。他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都是建立在对中国古代社会和中国封建社会研究的基础上 ,他是把社会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熔为一炉的有代表性的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的治史道路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道路 ,他在这方面的自觉性和杰出贡献 ,也使他成为有代表性的、杰出的史学家。继承侯外庐先生的学术遗产 ,推进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 ,是 2 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抗战初期吕振羽在湖南的革命活动及其历史地位戴开柱吕振羽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老一辈史学大师一道构筑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而且投身于革命实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  相似文献   

14.
<正>刘大年(1915—1999)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改革开放后传承和创新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五老"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主要代表。理解刘大年史学思想的核心以及该核心所涉及的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识、对历史研究对象的归纳、对研究私有制时代历史基本方法的把握、对历史研究根本任务的确定,对于新时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大年史学思想的核心是历史学如何成为科学,而不是历史学如何为政治服务。这一点,他当面跟我讲过。那是1997年8月底9月初在北京他的寓所,我对他进行为期一周的访谈结束时,他  相似文献   

15.
"通史家风"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20世纪上半叶,许多史家重视"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撰写出一批中国通史著述,为中国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做出重要贡献。以吕振羽、范文澜和翦伯赞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重视"通史家风"的批判继承,在中国通史编纂上成就显著。所谓"批判继承"是指他们既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批判中国传统通史的编纂理论、编纂内容和通史理论的封建性和落后性,又对其积极合理成分加以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史学论著充分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史学工作者的原则立场,树立了历史研究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朱希祖是我国20世纪前期的一位重要史学家,在北京大学史学系、中央大学史学系担任系主任多年,为中国史学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他继承和发展了章太炎的史学思想,在许多史学领域均具有精深造诣。本文论述了他的史学成就,求真与致用相统一的史学思想以及他的治史特色、治史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漆侠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不仅在中国古代史研究尤其是宋史研究的诸多领域建树丰硕,而且对于史学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见解:对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史学功能等史学本体问题提出看法;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审查,强调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提出马克思主义方法是史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研究方法,考据方法是基本方法,并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史学考据方法的建设;强调了历史研究主体的素养特别是“史德“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献身史学的治史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本刊约请四位学者分别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的角度对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成就进行总结。新中国史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若干曲折,但成就始终是第一位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能够创造辉煌,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综合创新,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业绩。我们希望四位学者的观点能够为读者提供丰富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