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6,(1)
正正德十二年(1517年),年轻的仇英凭着他的勤奋和才俊,已在苏州府城小有名气,经常出入于文徵明的停云馆中。一口,文徽明想起自己年轻时曾和沈先生(沈周)观赏过一幅赵孟頫画的湘君湘夫人,当时沈先生命自己临摹,却没敢动笔。为了一了夙愿,文徵明亲自起稿,特命仇英设色,准备画好后再送给自己  相似文献   

2.
诗芸 《收藏家》2007,(10):75-76
文徵明(1470—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画史上将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在当时即负有盛名,号称"文笔遍天下"。文徵明初名壁,一字徵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年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不合时好而未被录取。54岁时由贡生被荐为翰林待诏。居官四年辞归。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30余年。享年90岁,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晚年声望极高。著作有《莆田集》。  相似文献   

3.
正他没有超凡飘逸的过人才情,一生也少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但却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的诗文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子",书与祝允明、王宠(履吉)并称"三大家",画与唐寅、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谓诗、文、画无一不精,加之"人品第一",故有"四绝"全才的美誉。他,就是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一、一辈子没考来个功名文徵明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官宦家庭。  相似文献   

4.
袁耀是清代工致的山水楼台画家,他以画风严谨、构图准确、透视合平法度、华丽多姿的山水楼阁界画而独树一帜于画坛。袁耀,字昭道,江苏扬州人。自幼从叔父袁江(有说是父,有说是兄)学面。袁江初学仇英,后追法古人,精作楼台、山水界画,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笔墨严谨,为清代界画能手,雍正间曾在宫廷作画。袁耀继承了袁江的绘画风格。据传袁家叔侄后半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华喦与"扬州八怪"华喦(1682~1756),原名德嵩,字秋岳,号新罗山人、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后世多称"华新罗",福建上杭人。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遂发奋自强,离家飘泊,经常往来于杭州、扬州之间,以卖画为生。在扬州他结识了金农、高翔、李鱓、郑板桥及盐商巨子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绘画修养得到多方面的拓展。他擅画人物、山水,尤精于花鸟、草虫、走兽。著有《离垢集》《解弢馆诗集》等,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罗派"的创立者。  相似文献   

6.
东方有座为大运河环绕的古城苏州,自古人文荟萃,画家辈出。清初苏州画家"四王"之首的王,为送别闽籍好友陈骝返乡创作了《晴峦晓别图》,此卷又得到在当时卜居苏州的十位名士唱和题诗,可谓诗书画完美结合的珍品。该画早年曾被苏州"过云楼"秘藏,后莫名遗失。2014年苏州顾氏竟又偶遇此画,为支持家乡建设"过云楼博物馆",毅然花重金将其购回,并嘱笔者全面考证此画,欣然命笔,遂成斯文。本刊上期简单介绍了王的历史地位,说明了《晴峦晓别图》是他为送别陈骝而作,并介绍了画创作在"三藩之乱"的特殊时代背景。本期将继续解读这幅画。  相似文献   

7.
<正>清初苏州画家"四王"之首的王翚,为送别闽籍好友陈骝返乡创作了《晴峦晓别图》(见图1)。此卷又得到当时卜居苏州的十位名士唱和题诗,可谓是诗书画完美结合的珍品。该画早年曾被苏州"过云楼"秘藏(见图2),后莫名遗失。2014年,苏州顾氏竟又偶遇此画,为支持家乡建设"过云楼博物馆",毅然花重金将其购回,并嘱笔者全面考证此画。欣然命笔,遂成斯文。一、王翚被推为清初画坛"四王"之首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  相似文献   

8.
正仇英(1498?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他功力精湛,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明四家"中仇英出身匠工,后跻身艺坛,山水、人物、楼阁界画无所不能。他的绘画创作活动大致分成两个时期:40岁以前主  相似文献   

9.
明武宗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年在位)是明朝的第十个皇帝,也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的第八个皇帝。他生于弘治四年(1490年),是明孝宗的独生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病死,年仅十五岁的武宗即位,年号正德。明武宗自幼聪明,喜读书,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善于作诗,可“挥笔辄就,曾不  相似文献   

10.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又字野遗,号柴丈人,半亩,江苏昆山人,在画史上被称作“金陵八家”之首。有关他的记载主要有张庚《国朝画征录》、周亮工《读画录》及诸多名家的诗题纪文等。龚贤一生处于动乱的年代,早年正值明末战乱,在外飘泊流离,曾与复社顾文治、方文等士大夫相交往,清军入南京后,他怀着“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的悲愤心情离开南京,往来于海安、扬州一带,在扬州居留十余年,其间观摹  相似文献   

11.
书画     
人物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描绘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根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从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所取得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我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写真我国古代画史中把画人物肖像称为"写真",意谓要求绘写人物面貌如真。唐杜甫诗中有"必逢佳士亦写真"句。也称为"传神"、"写照",语见晋代著名画家顾愷之传(《历代名画记》卷五)。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正德四年(1509年)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开启了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第一阶段。他在龙场彻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心的,要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得。从知(本然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之知),构成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最初框架和结构。王阳明正德七年(1512年)年底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与徐爱结伴,  相似文献   

13.
韩春平 《敦煌学辑刊》2007,1(4):266-272
关于藏经洞(莫高窟第17窟)的性质问题,马世长先生曾在<关于敦煌藏经洞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画史和文献中对寺院里绘有壁画,并配置碑刻、造像等物的纪念性堂屋建筑称之为影堂,而"藏经洞中画壁画、立碑、造像,显然都是纪念洪辩的",因而藏经洞是洪辩的影窟(影堂).  相似文献   

14.
宋旭,字初晹,号石门。后为僧,法名祖玄。浙江嘉兴人。居上海松江。工画山水,为明代松江画派主要画家之一。由于他一生从未做过官,以画自娱,本人也没有著述流传。因此关于他的生平活动情况,在画史和文献资料中,很少记载。他生于明嘉靖四年乙酉——公元1525年,卒年岁到目前尚有几种不同说法。为了让人们能热悉了解和进一步研究宋旭的书画艺术,笔者根据平时所搜集的部分资料,就有关宋旭的卒年岁问题试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徐扬号云亭江苏吴县人,家住阊门鱄诸巷,是乾隆年间有名的院画派画家.他专长山水梅花,作品见于著录者三十五种,有不少一直保留到现在.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南巡到苏州时,徐扬因献画而入画院.后来得到乾隆的赏识,"十八年钦赐举人,宫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又完成了"盛世滋生图"一卷.顾名思义,他是想通过该画描写出当时苏州市面繁荣的盛况,来颂扬当时"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辐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的所谓"乾隆盛世".这幅极其珍贵的画,曾保存在清宫御书房,后被溥仪窃出,解放后归东北辽宁博物馆收藏,1959年调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盛世滋生图",是一个长卷.据画后作者的自跋:"其图自灵岩山起(在苏州城西二十五里),由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初期的画坛上,恽寿平是一位富有创造性、在艺术上很有造诣的画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初名格,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布衣等。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画史上将他和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并称为"清六家",或称"四王吴恽"。  相似文献   

17.
叶欣是活动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山水画家。画史把他和龚贤等人同列为“金陵八家”。从叶欣存世作品看,他的山水画风格大多属工细清淡一路,以“笔意工细幽淡”(《桐荫论画》见称。陆心源曾在《穰梨馆过眼录》一书中慨叹“‘绣淡精微’四字堪为荣老传神点睛。”叶欣作画讲究构图布局,并以此为长,能  相似文献   

18.
仇英松溪横笛图轴明绢本设色纵116.4厘米横65.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仇英(?-1552年前)摹古功力深厚,师法南宋院体,人物、山水多以工笔重色为主,风格浓丽典雅,兼能水墨写意,也具有刚健、秀逸之致,他所画人物仕女,形象优美,线条流畅。仇英的拿手戏是青绿,以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取胜,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松溪横笛图》取唐人“野渡无人舟自横”诗意,画中山水、人物、树木、造型写画工整严谨,处处用心,无一懈笔。山石以“小斧劈皴”为之,刚硬强劲,敷以“小青绿”设色,意境幽深雅逸。仇英 松溪横笛图轴@新华…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9,(10)
范宽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山水画家,名中正,字仲立,《图绘宝鉴》说他"其性最缓,故以宽称之,詎知中立不以名著耳。"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常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喜画水墨山水,初学荆浩、李成,后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遂迁居终南山、太华山,常在岩隈林麓之间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徘徊凝览,以发思虑。从此脱去旧习,对景造意,写山真貌,终于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9,(4)
袁耀是清代擅长楼阁界画的能手,作品流传下来较多,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他的生平经历则知道得非常少,甚至连他的名字,画史上都绝少记载,乾隆时成书的(《画人补遗》一书中,袁耀的名字附在袁江条中,只说袁江"有子名曜,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其中还把耀误作曜,别的情况则一无所知。据传说袁耀曾被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山西商人聘至山西作画多年。现在我们只能从袁耀遗留下来的作品和其它材料中去探寻他的一些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