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女演员的兴起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演员在中国出现得较晚。20世纪初,以上海女演员的出现为肇端,引发社会上一场“男女合演”的激烈论争。上海作为商业和时尚化的中心,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女演员及“男女合演”现象之所以较早在这里兴起,这既是戏剧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受当时政治、经济、化等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上海社会风俗与社会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年代,女演员成了一个公开的表演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男女合演现象已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市青年京剧团成立于1953年12月,持续到1969年底。该团创始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活跃在武汉戏码头,深受观众喜爱,是武汉京剧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武汉解放后,汉口民众乐园有两个专业京剧团体长期驻场表演,一是武汉京剧团在“大舞台”(后更名为江夏剧院)演出,一是青年京剧团在二楼剧场演出。由于我国京剧界男女分班的规矩由来已久,男班称之“大京班”,女班称之“小京班”,而这一时期“大京班”指的是武汉京剧团,  相似文献   

3.
崔书太 《神州》2012,(23):127-127
随着职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深入,很多学校已试行了男女分班上体育课的形式,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虽然分班上体育课比男女混合上效果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等给体育教学带来诸多困难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了上好女生体育课,笔者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同心结风俗考辨[韩]金金南同心结是中国民俗传统结饰的一种。由于其形态是两股锦带彩绳相交盘绕于“结”的中心,而被赋予了男女“永结同心”的含意,作为男女坚贞的爱情的象征,故称“同心结”。对于同心结,高国藩先生在他的《敦煌曲子词欣赏》里下了这样的定义:“同...  相似文献   

5.
我尝试谈一炎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语”“教态”“教时”三个因素的一些体会;并且尝试以本学期所担任的初一高一历史课堂教学为例证。首先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被这三个因素决定的。它们只是次要的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也起它一定的作用,因而它们也影响到课堂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给孩子贴上诸如“坏孩子”之类的不良标签。我们想过没有,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日前有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组成“坏孩子妈妈联盟”。“联盟”妈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教孩子善良地做人,培养、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她们还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通过不同角度地接触孩子、理解孩子,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  相似文献   

7.
吉艳 《南京史志》2024,(7):42-44
<正>幼儿期是人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素养,对其一生的幸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加之家长缺乏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导致幼儿的劳动机会越来越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是幼儿在家庭中的常态,致使幼儿劳动素养严重缺失。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究。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五四”背景下的“男女社交公开”思潮中新旧两派的论争,这一论争主要体现在是维护还是背叛封建礼教的问题上;分析了进步知识分子关于“正当”“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的思考;考察了该时期“男女社交公开”思潮的主要实践成就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黄桂新 《神州》2011,(8S):67-67
现代的教育是提倡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样教,把重点放在教“懂”、教“好”上,把学生这一“主体”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实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掌握物理知识,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本人就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几种有效的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雪花 《神州》2013,(6):94-94
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是德育的承担者,是班级的灵魂和统帅。高职院校是中国教育体系中近几年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于班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影响深远,特别是分模块后的分班与合班,为高职院校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1 938年日本侵略者疯狂轰炸武汉 ,我的长辈们为安全起见 ,送我们到香港去避乱。当时广州也被日机轰炸得厉害 ,广州大学在香港设了分教处 ,学校大部分的图书仪器都已运往香港分教处 ,主要教授多半也在香港。这年秋天 ,广州大学分教处在香港招生 ,我便赶紧报了名。因为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愿望 (我父亲曹云阶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他不太愿意让我读书 ,而要我继承他的“事业” ,我为此颇感抑郁 ) ,现在有了到香港上大学的机会 ,我怎能轻易放过 ?通过考试 ,我进了广州大学政治系。二当时的香港是许多民主革命前辈、进步文人学者集中的地方。柳亚子…  相似文献   

12.
基诺族青年无一没有经历过隆重的“成年礼”。在这一古老的传统仪式上,村社长老要带领他们演唱远古流传下来的口承作品(其基本内容被当做本民族社会行为的经验、习惯和法规等),这无疑是老人对后代进行民族传统及文化规范启蒙教育的重要方式。经过“成年礼”,确认成年的青年们随即取得了婚配的资格。所以,男女两性婚姻关系及其社会规范,必然是这种口承文化的传统教育首先应当涉及的主要方面。正如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所提到的,神话等口承文化,在这方面“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细跳月     
“跳月”是我国西南云、贵地区彝、苗、壮、布依等族流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其中的“阿细跳月”独具特色,名闻遐迩。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传统民间歌舞,又称:“跳乐”、“打跳”、“打歌”、“跳歌”等。其来源,有这一个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大山火,烧了九天九夜,地面被烧得滚烫。阿细人扑打大火,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大火终于扑灭了,人们歌舞欢庆,模仿打火时的样子,跳着脚跳起来,便形成了“跳月”的舞蹈动作。后来发展为群众性节日喜庆歌舞,并成为青年男女间的一种交往方式。其歌  相似文献   

14.
张世猛 《神州》2012,(31):142-142
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坏,关键不在于教学工具的先进与否,而在于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主体地位的学生们。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多多少少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学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方能做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达到教育效益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编纂地方志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为什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它有“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而这三大功能在不同的社会又有它的不同内涵。封建社会的政府编纂地方志的目的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它以封建主义为指导,存封建伦理道德之史,资封建统治之治,教封建伦理之化;当社会主义出现在中国大地以后,地方志的内涵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存社会主义之史,资社会主义之治,教社会主义之化,一句话,为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明与精神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早在封建社会就流传着“治天下以史为镜,治郡国以志为鉴”。所以.封建社会一些明智的官员走马上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中国船王”卢作孚先生诞辰120周年,海内外出现一股前所未有的“重新发现卢作孚”热潮,卢作孚先生生前的观点,都被一一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乃至重新认识。这其中,卢作孚先生提出的“教育救国”理念成为这些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教育为救国不二之法门”这句振聋发聩的名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重视。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名言的深远含义,本刊特约记者贾晓明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长孙女、散文作家卢晓蓉女士和她的先生、北京大学著名学者严家炎教授.向他们两位请教关于卢作孚先生与教育之间的诸多话题。  相似文献   

17.
佛教从西汉时期传入中土,便一直潜移默化地在中土传播,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被中国人吸收接纳以至成为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一部分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由于各自的理论不同,佛教想要在中国扎根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在佛教传播的初期,它借鉴道家、道教的有关理论,把佛”、“般若”等佛学词汇比附为道”、“无”等,出现了玄学化的佛教,也““出现了一些有很高理论素养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的“大时代”,徐文珊的《历史教育论》则是这个“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一部总结和阐发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育动向的专门著作。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历史教育由“考古”向“考今”的转向,也顺应了抗战的时代要求。它的内容比较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特色,主要包括首次明确地从理论上将历史教育区分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个不同领域、历史教育以情感教育为先等六个方面。而它的时代价值,则体现在推动了文化抗战工作,促进了历史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女医生、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学前特殊教育思想有其非凡的见解和思考,对于今天还处在“幼儿期”的学前特殊教育具有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本文从学前特殊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教育治疗”进行分析与解读,探索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产物和男女平等在教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男女同学在中国实施阶段上依次为小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的高级阶段、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而中学男女同学则迟迟至1922年才出现。此后至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中学男女同学一直成为各派讨论的热点,政策推行过程中也呈现起伏不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