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大陆学看来,家族是自宋明以来在中国民间社会中起决定作用的制度体系,认为宋以后的近代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提倡敬宗收族,人们实际用来敬宗收族的办法,一是建祠堂,二是置族田。祠堂用以敬宗,族田用以收族。祠堂从精神上,族田从物质上团聚宗族,形成聚族而居的家族组织,达到收族的目的。而且认为所有  相似文献   

2.
祠堂、族谱、族田是近世家族制度的三项标志.明中叶,近世家族制度形成以后,宗族设立谱局修谱成为纂修族谱的主要形式,但也还存在个人撰写家谱的现象.设立谱局修谱为公修族谱,个人撰写家谱为私撰家谱.本文主要从规模、篇幅与流传形式,体例与内容,记载内容的真实性三个方面,对徽州私撰家谱与公修族谱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古代福建本为闽越人居住地,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不断举族迁往福建。这些北方移民在带来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也移存了中原的家族组织。最迟至明清时期,福建已经蔚然成为中国传统家族制度最为兴盛和完善的地区之一。凡有家族制度的存在.一般都有家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私家族谱的存在。从这些族谱中,我们可以窥见强大的家族势力对当时的弱势群体——福建妇女,从思维到日常生活方式的重重束缚。李慧英女士在其《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一书中提到:“价值观念模式是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和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逐渐内化而形成的人们下意识中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明治以来,家族制度不仅是日本的重要的道德问题,也是重要的法律问题及重要的政治问题。由于明治维新对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不是摈弃而是保留,使封建色彩极强的近代家族制度成为天皇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因而,从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上  相似文献   

5.
徐杨杰的《宋明家族制度史论》 (以下简称《史论》) ① 从丰富的历史资料出发 ,详细探讨了宋以后封建家族制度的形态结构与特点 ,填补了我国家族制度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 ,是我国家族制度史研究中一部较有影响的著作。研究中国家族制度史 ,这部著作自然是必读不可的。遗憾的是 ,这部著作始终贯穿着作者的一种极端的价值取向 ,读得越深入 ,就越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过分偏激的思想。当然 ,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其研究是有价值取向的 ,即使一项称作是“价值中立”的社会科学研究都不可能不受研究者价值观的影响。但这部著作对中国家族制度几乎全…  相似文献   

6.
略论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特征李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和历史发展过程,其家族制度也各不相同。日本的传统家族制度既不同于个人至上、男女平等的欧美诸国,也有别于同是以家族为社会组织基础的中国。本文仅就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基...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家族制度问题是日本重要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日本人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经济生活都被置于“家”的观念的束缚之下,可以认为,近代以来日本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日本传统家族制度及家族道德有密切关系。“君臣一家”、“劳资一体”、“企业一家”的观念,便是日本传统家族制度与家族道德在日本人的政治关系及经济关系中的突出反映。本文拟对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1991年以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家族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宋代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末五代的战乱与动荡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世家大族式家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祠堂、家谱和族田为基本特征的近代家族制开始形成。近年来,有关宋代家族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1991年以来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要的总结②,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一、著作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首次以专著的形式,探讨了宋代家族和家族制度的历史真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9.
《宋明家族制度史论》座谈会综述雷家宏徐扬杰著《宋明家族制度史论》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36万字,共13章,是作者家族制度研究的又一力作。《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前不久,湖北省社科院历史所邀请武汉大...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家族制度发展重要而又极富特点的时期 ,史学界对这一时期家族与家族制度的研究 ,在整个家族史的研究中独树一帜 ,成绩斐然。 2 0世纪上半叶对魏晋南北朝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居制度与门阀士族两个问题上 ,2 0世纪下半叶对这一时期家族与家族制度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1.
山西票号的多项制度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作为以家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庞大家族产业,晋商家族的内部制度,必然会对票好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晋商部分家族制度对票号经营影响,希望从另一个视角加深对山西票号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06,8(1):36-43
山西洪洞韩氏由河南安阳移居,系宋代丞相韩琦的后裔.至明朝成化年间户部尚书韩文时该族兴盛,产生了一批士大夫.韩氏家谱始修于韩文,此后不断续修.今存清代洪洞韩氏家谱记载表明,洪洞韩氏是典型的因科举成功而强盛的宗族,这个士大夫类型的宗族承载着传统文化赋予的精神力量,也有必要的经济保障.洪洞韩氏因为科举与仕宦的成就盛于明代,清代有所衰落.但是就家族制度而言,洪洞韩氏在明清时期逐渐强化,清代比较明显.洪洞韩氏对当地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家族,是一种以父系血亲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家族组织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控制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工具。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乡村家族对族内民众和族外群体也具有一定的有益功用。但对于社会革命来说,乡村家族往往成为前进的阻力,不可不除之。近代以来,家族制度虽历经太平天国革命和大革命两次较大冲击,但终因革命失败而仍然得以延续。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兴起,如何在苏区消除以家族组织为载体的家族势力对革命的消极影响,就成为当时中共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毛泽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苏区农村有关家族势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促成家族势力的消亡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缅甸政府把聚居在中缅边境缅方一侧果敢地区的华侨、华人从族称上界定为“果敢族”。本文从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角度,对这个所谓的“果敢族”的来历、状况、与我国毗邻地区的跨国界互动关系以及缅甸政府将其定为“果敢族”的基本动因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果敢族”的称谓从民族学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这些被称为“果敢族”的华侨、华人,事实上应当是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苏南,随着族田规模的增加,其功能从祭祀开始向赡族、助学等逐步展开,直至发展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当族田规模减小时,从社会公益事业渐次向祭祀缩减。祭祀是族田的基本功能。族田的主要功能也随着规模的增加发生变化,先以祭祀为主逐渐转向以赡族为主;随着规模的减小,赡族的主要功能地位又让位于祭祀。不同宗族族田的功能增减、主次功能转变应达到的族田规模可能有别,但是变化的趋势是确定的。族田功能随着规模增减所发生的有规律变动,是苏南人尊祖敬宗观念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6.
财阀是日本特有的经济组织,是近代日本经济的支柱,它在家族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实行严格的家族式管理。尽管财阀在战后被解散,但财阀的家族式结构与家族式管理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存在于现代日本的企业当中。 家、家业与财阀 明治维新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是很不彻底的,这种不彻底性的表现最明显莫过于自幕府时代以来盛行于武家社会的封建家族制度被保存下来,并通过1898年开始实施的明治民法得到巩固和加强,而这种家族制度不可避免地渗透到近代经济体制当中。  相似文献   

17.
士心 《福建史志》2010,(5):20-21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后陆续从河南、安徽等地迁入的.主要分布在闽西的宁化、长汀、武平、上杭、永定、龙岩、连城以及三明、清流、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丧喜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以中原汉人风俗为基础.吸收融合多处迁移地和闽西土著的习俗.形成独特的风俗。  相似文献   

18.
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兴起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重点探讨新的社会环境下研究整理谱牒学、家训等资料的七点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是中国八大名山和五大山水风光旅游区之一 ,它不仅是一座自然资源宝库 ,同时也是一处人类文化资源宝库 ,是东北区域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亚文化。自远古以来 ,长白山又先后有不咸山、徒太山、从太山、太白山等不同的称呼。一直到金代 ,女真人始定其名为“长白山” ,从此流传至今 ,计有 82 7年的历史了。现在所知 ,长白山地区的最早居民是“金牛山人”和“鸽子洞人”后代的“安图人” ,生活在距今 2 .6万年以前。进入有史记载以后 ,箕族、古朝鲜族、秽族、貊族、夫余族、高句丽族、沃沮族、肃慎族、挹娄族、真番族、发族、勿吉族、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祠堂数量、捐献族田人数以及土改调查的族田量分别对近代安徽族田的分布状况进行考察,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勾画出近代安徽族田分布呈现自南部徽州山区向淮北平原地区递减的总体态势及其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