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何颖 《攀登》2003,22(4):23-26
各级政府要有效地进行各种管理,争取广大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不断提升政府信用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政府管理及其服务群众的基础和准则。政府必须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使政府和群众能在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中运行,从而不断达到二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郑彩妮 《神州》2014,(3):274-274
当我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后,相关行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旅游业也不例外。在城市旅游日益火爆的今天,人们的出游活动增多,旅游业迅速发展。但是政府部门的规范职能却显得无力,管理方式有待提高,如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和被动,行政管理不规范和不灵活等,都严重影响了政府对旅游管理的效率。在今后,应该有效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作用,来促进旅馆管理的更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柯伟 《世界》2006,(1):27-28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做到救助的平等。政府对公民负责,是对每一位公民负责,危机面前人人 平等。政府的救助必须惠及每一位公民,不论其职位高低、住所差异、权力大小和贫富的悬殊。  相似文献   

4.
有效政府是一个拥有多维度效率标准的政府。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政府面临的独特挑战有很多,要在大众的严密监督下解决困难的问题仅仅是其中之一,更糟的是原本美好的景愿在政府的自我规治中最终被扭曲变形。从传统政府走向现代政府这一进程是无休止的。中国政府应该更加关注治道变革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俊 《攀登》2005,24(5):63-64
政府体制创新,必须确立改革与创新的理念,遵循从本国国情出发、有的放矢、走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改革之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为学  郑明凯 《沧桑》2011,(2):213-214,216
电脑网络互联的实现特别是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给人们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和新途径。本文着力从分析电子政府的现状、电子政府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来解释电子政府这一新生事物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中,促进政府组织结构网络化和扁平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政府追求人性化管理、注重人的价值和自主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新模式下政府的决策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革,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方式和工作观念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洪振宇  王泽成 《神州》2020,(5):288-288
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时期,促进行政体系的改革,提高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就在于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因此本篇文章将针对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的制度安排,是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在要求。主体评价机制制度安排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评价领导机构、公民参与机制、专家评价机制和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制度安排的主要任务是把主观努力与效价和期望值、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个人激励与组织激励、一般激励与权变激励结合起来,评价约束机制制度安排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评价责任机制、申诉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李朝智 《攀登》2001,20(5):52-56
政府的良好形象是政府有效行政的基础,西部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形象建设与塑造。廉洁、高效;开放、开拓;民主、公正;法治与德治并重是塑造西部地方政府形象的目标要素,可持续发展;服务为本;珍惜人才、注重培养;共同发展是西部地方政府应追求的形象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周敏 《区域治理》2021,(27):79-80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清单制度再完善势在必行.完善清单制度不仅有利于政府简政放权,有效规制政府权力边界,还有助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完善清单制度要加强顶层设计指导,为政府行为因地制宜制笼子,要破边界重叠不清的旧法,要立政府行为边界的新法,要废阻碍活力激发的有法.同时也要面向未来考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正>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9.
20.
Dominant discourses tend to represent young people as politically apathetic, disengaged and inert. Yet, in late 2010,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ng people across the UK protested against government proposals to change the ways in which higher education is funded. In numerous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students occupied buildings, facilitated protests and challenged university leaders to speak out against the proposed changes. At Newcastle University, a group of highly organised students occupied the Fine Art lecture theatre for seventeen days in late 2010 in resistance to these changes. In this paper, we draw up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wenty-seven interviews with young people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Newcastle Occupation, supplemented by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of Occupation meetings. We argue that the students created an intentionally dialogic space in the Occupation in a number of ways, including how they organised it, how they used social media and the internet, the actions they participated in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engaged with the elite. These insights offer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debates and young people and politics and exemplify the ways in which the student activists involved in the Newcastle Occupation were sophisticated political agents who strategically and tactfully engaged with politics mat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