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0岁的加布是世界海拔最高寺庙绒布寺的寺管会主任。这两天,他不忙的时候,就打开电视,收看藏语节目。“过去照明只能靠太阳能发电和蜡烛,而且太阳能发电一般是晚上用3至4个小时,就没电了。现在电视里的52个频道,可以随便看,不怕没电了。”  相似文献   

2.
凡人的救赎     
《读者》杂志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暴风雨后的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回不了大海。男人忽然看见一个男孩,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停下来,注视着小男孩:“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  相似文献   

3.
有时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男人,脑予里一闪,还是很没出息地闪过他的身影——他叫苗侨伟。  相似文献   

4.
梦游画家     
黑暗中,一个男人从床上踉跄起身,双眼无神、跌跌撞撞地在房间里摸索着什么。不一会儿,他摸到了他的宝物——一支铅笔。  相似文献   

5.
夜晚的阿尔卑斯山脉一片静谧,雪屑在空中翻飞。在海拔4000米的雪地,极度的寒冷使野兔都不愿出来,这里却隐约可听到人的呼吸声。一个一米多宽的雪洞,从外向里延伸,十几个身穿军装的士兵正在里面枕戈而眠。其中有一个人没有睡,他静静地守着一根燃烧的蜡烛。摇曳的烛光映衬出一张年轻、如刀刻般棱角分明的脸,疲惫而专注。突然间,蜡烛摇曳了几下,随之熄灭,这是雪洞里的氧气已完全耗尽的信号,守蜡烛的士兵一跃而起,高声呼喊着沉睡的战友,在仓皇中退出了他们栖身的这个雪洞。  相似文献   

6.
美国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1948年发表过一部作品,号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短到只有一句话——“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突然传来了敲门声……”2007年,独立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用1万美元指出了一个活了14000年、永远停留在35岁的不死男人的一生,他认识哥伦布和梵高,甚至自称就是被钉上了十字架的耶稣。  相似文献   

7.
亲爱的木木:我几乎是一头扎进了这个男人的气场里。他不怎么优秀不怎么好看,可周围人都知道我觉得他完美。我跟他面都没见过几次,却有戒不掉他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王昺 《民族译丛》2006,(6):43-47
加拿大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涌人的移民,哈特人(Hutterites)就是其中一个来自欧洲的移民群体。哈特人的信仰、经历和生活方式使他们保持了独特的文化。他们不与大社会接触,在封闭的环境里生存、繁衍,延续自己所珍视的文化传统。在加拿大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的30多年来,哈特人的自我隔离并没有减少,他们与大社会的融合几乎没有进展。  相似文献   

9.
李亚鹏一直被媒体塑造成敢想敢为的人。2013年4月,本刊记者曾在“COART亚洲青年艺术节”专访他,谈及王菲、谈及男人的四十不惑,他没用遣词造句包装自己所做的事情。时隔半年,回看当时的访谈实录,不禁让人感叹,也许离别早已在细节里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流行过一个段子——男人一辈子就是在为5个“子”奋斗: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和孩子。51岁的伯格瑞恩(Nicolas Berggruen)看上去很失败,没有一个“子”,甚至没有一块表。他孤身一人,仅有的家当装在一个纸袋里。他称自己是流浪汉,但他拥有两种职业和一个头衔——投资家、慈善家和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11.
安小庆 《人物》2022,(9):70-84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10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①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狭长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看者胸中无限心事。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教政治经济学和《国际歌》1937年2月邓小平同志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我受命担任政治部总务处长(就是现在的秘书长)。邓小平同志和我睡在一个土炕上。记得当时邓小平同志工作非常忙,每天天还没有亮,窑洞里还是漆黑的,他就起床点蜡烛看书。他每星期要...  相似文献   

13.
《世界》2011,(9):22-22
3日本 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黑?日本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联合研究小组首次成功计算出”结论“:宇宙亮度就好比“在漆黑的东京迪斯尼乐园里点亮3根蜡烛”。  相似文献   

14.
演戏给谁看     
电视剧里一个男人,因为某种很自私的原因,娶了一个他不爱但是很爱他的女人。所以他就对她特别好,过分地好。但是女人心里清楚得很。所以有一天酒后她就爆发了,她说,你演戏给谁看呢你?情境之中这个男人,自然是演戏给自己看的。他内疚。所以越是表现得爱越是说明不爱。其实这逻辑谁都看得穿,所以它就特别假特别像戏。  相似文献   

15.
黄建新 《世界》2005,(11):70-71
走进苏童为我们营造的文学世界,看见他笔下的各色男女,除了看到他对被命运玩弄的女人们的哀挽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的一个显著之点就是:“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句话多次由他笔下的女人口中说出来。让我们来看几个“不是好东西”的男人,为了让这些男人们有代表性,苏童分别把他们安排在中国的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6.
热爱舒马赫的技术至上派们宣称铁板钉钉的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但高情商的人群,比如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在他们看来,机器一样的男人完全不可爱当迈克·舒马赫冷清地离去之时,关于他是否配得上“车王”称号的争论,依然在身后喋喋不休。尽管他创造了F1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并且还是一切主要纪录的保持者;在退役前的最后一场比赛里,他甚至用12次完美的超车完成了谢幕表演。  相似文献   

17.
《华夏人文地理》2014,(4):202-202
一天十个小时的煤矿工作结束了,但这名矿工还要在下午四点到十点半之间不断烧煤。当火焰伏低。煤堆里剩下的就是一块块焦炭。这种燃料的热值更高。可以供他的家人烧饭和取暖。若有盈余。他的妻子还可以拿到附近兰契的集市上卖。这里是印度北部。“我看着这个男人——他有三个孩子,我自己有两个。”摄影师罗布·肯德里克说.“同是父亲。我们的处境却差这么多。”  相似文献   

18.
西野幸彦先生出了车祸,葬礼上,他生前的女友都来了,穿着黑衣,站满了他家大宅的草地,差不多有一个排。西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极富魅力的男人,高大魁梧(忘了是川端康成还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里写的:“他可是个魁梧的人,足足有一米七呢!”,而扮演西野的竹野内丰有一米七九),帅气洒脱,身上有股不羁的味道,对女人温柔体贴,还懂得说笑话。  相似文献   

19.
快步走进房间的,并不是一个发福的男人。他刮掉了浓密的络腮胡,一张苍白而瘦长的脸与《黑客帝国》里的救世主尼奥没有分别,除了没戴墨镜。在北京炎热的天气里,他的黑色V领T恤外面还套了一件黑西装,露出的左手手腕处戴着一根细细的红白蓝三色祈愿绳,尽管他对自己的宗教信仰讳莫如深。  相似文献   

20.
顾婧 《山茶》2009,(5):16-17
一年前的开罗.埃及博物馆里昏暗而拥挤。“这就是哈特谢普苏特——那位著名的女法老。”当我们经过一尊手持祭祀罐、跪立着的法老雕像时.当地向导提示道。我仔细打量这尊不高的石像,女王佩戴着假胡须.身材的女性特征被刻意弱化.除了面容更为精致外,极难发现其女儿身份。向导又指着不远处因为疾病而大腹便便的埃赫那吞雕像对我们说:“人们常常将哈特谢普苏特雕像误以为是男性.而将埃赫那吞雕像误以为是女性.这两位埃及历史上的伟大法老都有着令人迷惑的外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