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岩 《文物世界》2015,(2):74-76
砚台是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历代文化艺术发展成就的结晶。中国自古有四大名砚之说,分别为以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制成的砚台。位居四大名砚第一位是端砚,端砚也有"百砚之首"之称。烟台市博物馆藏有数量众多的明清时期的端砚,其中不乏精品、珍品,代表了这一时期古砚的雕刻风格和技艺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明志 《东方收藏》2022,(4):114-116
寿山石雕刻技艺作为国家非遗,历经15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形成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气质。本文所说的石壶雕刻艺术,是指选取各类软性石材并运用寿山石雕刻技艺制作而成的石壶,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也可以视为一种“跨界”艺术。  相似文献   

3.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诸多名砚是中国文明之花中绚丽的一朵,它在传播和弘扬祖国文明传统中作出了辉煌贡献。但它和其它收藏品一样,曾一度埋没,然而,“天生丽质难自弃”,时下又在全国成了亮丽的风景线。产生并流传于云南省永仁县的苴却砚,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在中国名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清代以来云南的一个名特产品。  相似文献   

4.
许国发 《东方收藏》2023,(10):134-136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而雕刻技艺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确保这一传统技艺的延续和繁荣,促进地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创新和人文精神传播。因此,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商朝就已有这种石雕。清代,寿山石雕刻技艺盛极一时,雕刻艺人根据寿山石的形状及石质的优劣,因材施刻,创作出印章、文  相似文献   

6.
《世界遗产》2016,(4):143
正6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文房砚为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房制砚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拉开帷幕。作为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精品展汇集了洮河砚、澄泥砚、端砚、歙砚四大名砚传统制砚  相似文献   

7.
白蛛砚     
垫江县文化馆收藏有一古代石雕工艺品——白蛛砚。此砚雕工精湛,技艺卓绝,堪称传世珍品。白蛛砚长23厘米,宽17厘米,高6厘米;体积0.002立方米;净重3750克。底面均呈凹状可磨墨。石质细腻,晶莹铮亮。乃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品。产于古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称端砚。在这小小的端砚上,雕刻大师利用石块上每一天然的白斑点为心,浮雕一只蜘蛛,使每只蜘蛛背上都有一颗白色的浓而不浑、淡而不散的斑点。共雕了38只(砚面15只、砚底21只、砚墙2只)。大如桃核,小似米粒;有的相昵相斗,有的凝神静观,有的疾步飞奔,只只活泼可爱,栩栩如生,形神备至,令人叹为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上的中亚艺术文明以其独特、大胆创新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光辉。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早期,这里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艺术中心,并且其影响扩散到东方和西方。中亚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雕刻及其它一些实用技艺,其中尤以巨幅绘面艺术成就最为杰出,经过现代考古发掘的确认而引起世入瞩目。本文所谈的中亚,指今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这里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其艺术文明在土著民族固有因素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作为一种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更具有广泛性、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徐志明 《丝绸之路》2011,(16):98-99
江苏泰州兴化戴窑砖瓦生产历史悠久,烧制雕刻工艺精湛,对研究中国砖瓦艺术发展史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就戴窑砖瓦艺术的制作技艺及砖雕种类、常见雕刻纹饰等进行记述。  相似文献   

10.
小荷 《神州》2012,(22):88-92
明式家具的美学意蕴在于登峰造极的造型做工,更在于附着其中素有巧夺天工之誉的雕刻技艺。作为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明式家具雕刻艺术常以博古通今的大师雅量,游走于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凹版雕刻凹版雕刻师在金属版面上用雕刻刀以点和线的形式,刻出凹下的点线图形,或用腐蚀的方法制作出所需的造型,这一过程称之为凹版雕刻。与其它版画不同的是刻下去的点线即是将要印出的黑线部分,而其它版画如木版画,刻下去的部分印出时则是空白的。雕刻师用凹版雕刻的特殊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用不同粗细的点线表现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点线组织方法,表现不同的结构特征,用高超的雕刻技艺,创造出高难度的独特的艺术形象。凹版雕刻艺术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属于版画艺术范畴,它与其它版画一样在完成了原版制作以后,依赖于印…  相似文献   

12.
盘龙石砚于1978年春出土于河南省南乐县宋耿乐村村西一号汉墓①。此墓因早期多次被盗,故所葬器物位置被严重扰乱,且大部分已残破。经整理尚能辨认出器物者有148件。其中有陶猪圈、陶仓楼、陶壶、陶盆、陶奁、陶耳环及陶井、陶灶、陶磨等。还有通体用金银丝片镶嵌的铜带钩。特别是该墓出土的盘龙石砚为出土器物中的精品。此砚为棕褐色,石质坚硬,细腻光亮。石砚通体高12.8厘米,砚面直径32厘米。砚体略呈扁圆形,由砚盖、砚座两部分组合而成。砚盖用高浮雕手法雕出6条相互攀缠的飞龙。6个龙头共戏1珠于砚盖正中,巧妙地组成了一个宝珠样…  相似文献   

13.
清代早期是福建寿山石雕刻艺术发展的高峰,涌现出多位才华横溢、技艺卓绝的雕刻大师,周彬即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周彬擅长多种风格题材的作品雕制,举凡圆雕人物、文房器具、印纽等,无所不精。其人物作品深受吴彬绘画的影响,形神兼备;文房器具典雅精绝,尤其是浅刻纹饰的使用,更是出神入化,对后代寿山石雕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4.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不单是文具,更是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砚台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其使用价值,成为文人墨客收藏对象,爱砚者最爱清代砚台。  相似文献   

15.
胡彬彬  张丽 《收藏家》2003,(11):17-22
一、引言我国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种由文人关怀培育成长起来的独特艺术,在明、清两代,进入了极为鼎盛和辉煌的时期。众多的艺术流派,交相辉映,雕刻技艺亦惊世绝伦。起源、发展、成熟于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市)地区的“宝庆竹刻”. 鼍于明代原(圆)竹雕刻的坚实基础上,进而在清代以创造和发明了竹簧及竹簧雕刻为标志,确立了在中国竹刻史上的重要地位(详述见拙著《宝庆竹刻》岳麓书社2000年11月出版)。众多的文人或艺人,承前启后,心传手授,揣摩创意,以匠心独具的艺术个性、精湛不凡的雕刻技艺、浓郁清新的地方风格,凭借着倾注了无限艺术灵感和心血的刻刀,造就了无数美轮美奂的竹刻精品,或走进皇宫艺苑.登大雅之堂;或入文人雅士之私藏秘阁,倍受赏识钟爱;或走出国门,美名远播,为国争光。今天,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知名博物馆内的宝庆竹刻实物,依然闪耀着古老艺术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近年来 ,人们在研究古代珍贵文化遗产诸如书画、陶瓷、铜玉的同时 ,对古代砚台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砚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是一个大可探求的知识领域。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等各种艺术特点于一体 ,是一种综合艺术品。砚是由原始社会研磨器演变而来 ,逐步形成专用的书写砚 ,主要用来磨墨。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的研磨器 ,为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六千年。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二期遗址出土的彩绘带盖石研、研棒 ,带有黑色颜料和陶水杯 ,是用来彩绘陶器等用的。在这种由粮食研磨器演变到颜料研磨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砚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曹春水  张爱萍 《神州》2011,(10):31-32
星子金星砚,作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行走千年,早已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名人雅士都对金星砚爱不释手。自2006年星子金星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金星砚产业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审视金星砚业现状,传承、弘扬金星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遂平县文化馆最近征集到石砚一件。是和兴公社赵庄大队季桥村社员张法亭从村西泥塘中挖出来的,砚身长2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该砚除边角有几处碰伤和右侧刻字磨损以外,保存基本完好。此砚是用黑色夹有四层鸭蛋青色的石料琢成。上面雕刻有清代名家书、画,现介绍如下: 一、砚身正面:  相似文献   

19.
曹春水  张爱萍 《神州》2011,(23):31-32
星子金星砚,作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在中国历史上行走千年,早已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历代名人雅士都对金星砚爱不释手。自2006年星子金星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  相似文献   

20.
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突出的是砖、木、石三雕。雕工技艺堪称一绝,是民间艺术领域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创造了北方民居建筑史上崭新格局,成为建筑和室内装饰艺术的群体瑰宝,构成了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刻构件的应用范围 雕刻构件在晋商的宅院建筑和室内陈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晋商建筑装饰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究其原因与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有着不可分的关联。明清山西多富商大贾,明代时山西商人就有“非数十万元无以称富”的名声。光绪时晋中太谷、祁县、榆次、介休4县的14家富商聚集的财产就在白银3000万两左右。 山西的富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