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里头文化陶字符多见于伊洛河流域,以具有首都地位的二里头遗址数量最多.二里头文化陶字符主要限于本遗址内使用,为生产、生活、祭祀活动的记录.除一部分继承当地河南龙山文化陶刻符造型之外,多有所创新.对于先商文化南关外型影响明显.二里头文化早、晚期陶字符在字形、字频、载体等方面存在的分界现象支持学界的分期认识. 相似文献
2.
《四川文物》2021,(1):33-45
齐家文化陶盉可分为二类四型。在分析共存或相关的陶器特征及所处的时间位置的基础上,发现早期的陶盉与中原及周边地区龙山晚期遗存的时间相当;而中晚期的则与中原地区龙山末期到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时间相当。根据陶器特征因素分析,齐家文化早期斝形盉和袋足鬲形盉来自新华文化与客省庄文化;晚期瘦足鬲形盉、壶形盉来自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二期遗存;而罐形盉是齐家文化改制中原地区陶盉的产物,改制行为或可早到齐家文化中期。另外,陶盉不同类型的分布与齐家文化的不同类型有较大的相关性。齐家文化陶盉作为随葬品出现,在继承甘青地区传统丧葬观念的同时,可能也受到中原地区礼器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三代之礼中,关于商代和周代的礼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关于夏代之礼却着墨者甚少。二里头遗址是研究夏代文化的重要考古学遗存。通过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学发现,可以初步认识夏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殷墟仿铜陶礼器墓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四期偏晚阶段出现仿铜陶礼器墓,其器物组合较固定,所含器类较全,学者对其认识不一。作者认为其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又和人们的意识形态、思想变化密不可分,是人们对资源利用观念的一种转变。 相似文献
5.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进入二里头文化时代。这一时代正处于中国初期王朝的形成阶段。由于在河南省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_r大型宫殿基址,以及随葬有青铜器和玉器等礼器的墓葬,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里就是古文献中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地。 相似文献
6.
本认为,河南龙山化晚期为夏代早期化,二里头化第一期为后羿、寒浞代夏以后的物质化,新砦期二里头化的发现既填补了两之间的空隙,也证实二里头化第一期非为夏代化的初始。 相似文献
7.
史前太湖流域,礼器出现在社会初步分化的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已经是一个分层的复杂社会,社会成员分化成为不同的等级、阶层,与此相适应,太湖流域史前社会出现了陶质、石质和玉质三种不同质地的礼器,并有着比较严格的使用制度,太湖流域史前社会的礼仪制度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二里头遗址在建筑遗迹、陶器、石器及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包含第四期遗存者数量明显减少,周边地区也几乎看不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限不超过公元前1600。综合分析,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很可能为夏商之分界。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聚落考古资料对二里头文化不同时期东方地域内人文地理分布格局的演变做了概述,分析了造成这种格局的背景和深层原因,尤其对于二里头城址的设置和废弃做了深入剖析。二里头文化东方空间内涵的不断转变,正是二里头和东方族群复杂关系的折射,进一步厘清了东方地区在二里头国家形成、鼎盛、灭亡的不同时段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2.
二里头遗址存在着浓厚的东方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一期中的东方因素,主要属于海岱龙山文化,它们在二里头遗址的大量出现与后羿、寒浞代夏的史实相关。二里头文化二期以后的东方因素,均来自岳石文化。这些因素的存在,表明有夏一代,中原与东方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遗址出土木炭碎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考古发掘,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和四期采集一些炭化碎块,并对这些炭化碎块的结构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鉴定、分析和拍照,得出这些炭化碎块分别属于7个树种,即槲栎、麻栎、麻栎属的一个种、侧柏、油松、朴树和另一种阔叶树。通过对地层中分散的木炭分析,初步认为二里头遗址周围分布有大量的阔叶树栎林、杂木林和少量的松柏针叶林;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但具体到不同的文化时期可能也存在着温湿度差异,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一、二期之交气候相比较,前期的生态气候好于后期;通过对灰坑里的木炭分析,显示不论在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交,还是在二里头文化四期,古人喜欢把栎木作为薪炭材。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第一期和第二期是同一种文化连续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二里头类型主要来源于豫西南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后羿属于东夷,而非西夷。 相似文献
15.
“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里头遗址出土饰牌纹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饰牌纹饰进行解读,认为狐面纹饰牌,本于夏代对尾宿星座的观察与交会男女;熊面纹饰牌,源于黄帝、鲧、禹对北斗星座的星占;鳞体兽面纹饰牌,是龙兽合体纹饰。 相似文献
17.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与夏文化初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并可进一步区分为早晚两段和划分类型。新砦期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早段,称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新紫型。二里头文化一期是夏文化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18.
二里头二期文化与后羿代夏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后羿是生活于夏王朝西方的原始部族首领.后羿部族统治集团取代夏王朝政权,入主中原约历40年,对夏王朝时期的社会、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其二期文化就是在继承一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原始文化和东下冯类型文化的强烈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