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韦正 《华夏考古》2006,(1):66-72
东晋墓葬等级制度仅限于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至庶民墓葬等级差异不明显。东晋家族内部墓葬等级差异也不明显,但各家族墓葬的形制和规格似有一定规则,而与家族地位之高低不甚关联。东晋帝王陵墓家族墓葬化,乃当时现实政治之曲折反映。东晋墓葬制度状况与东晋门阀世族社会的现实等级差异不甚相符,此认识对东晋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9年)是我国古代战争频繁和政局最不稳定的时代。从魏文帝起至晋武帝灭吴,统一全国,经历了60年的战争。西晋统一后,全国仅11年(公元280—291年)无战争。随后,直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时,前后共经历了148年的长期战争,作为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几乎遭到彻底的破坏。东晋和南朝统治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也发生过战乱和政权更替,以及南朝与北朝之间的战争。但从全国整体来看,东晋和南朝时期战争较少,政局较稳。所以,长江  相似文献   

3.
黄成运 《丝绸之路》2011,(22):42-43
东晋与十六国是在历史上民族大迁徙潮流影响下,分别在中国南、北方建立的反客为主政权,虽然同属反客为主现象,但南、北方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北方民族政权林立,南方则相对统一,其差异的出现与当时矛盾的转移、游牧与农耕文明各自的优劣、民族与家族的差异、文明程度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民族大迁徙潮流影响下的反客为主现象,客观上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东晋由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共同支持建立起来的,侨姓门阀士族在东晋门阀政治中发挥了主导支配地位,通过与皇族联姻,把持中央政治与军事大权,形成了皇族与侨姓门阀士族"共天下"的局面,奠定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基本格局,维持了东晋百年政治。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东晋时期寻阳陶侃家族的历程。以陶称之死为分界 ,陶氏在东晋经历了从武到文、从军功走向隐逸的变迁。东晋初期南土将领与侨姓士族矛盾重重 ,陶侃因受侨姓士族排挤曾“潜有异志”。陶侃死后 ,陶称被诛 ,陶氏深受打击。此后以陶范为代表的陶氏后人曾努力想进入东晋主流社会 ,但由于出身关系而遭排挤 ,最终衰落。至东晋后期 ,陶氏以隐逸人物闻于史。陶潜和陶延寿在晋宋之际有振作的迹象 ,但侨人政治的现实使他们最终失望。在东晋侨人政治的传统下 ,陶氏的历程对于南方寒族来说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江宁区胡村南朝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在南京市区北部的郭家山西麓发掘了三座东晋时期砖室墓。根据 M12发现的温式之墓志,可以确认此处为东晋名臣温峤的家族墓地。温氏家族墓的发现,对研究东晋早期大型穹隆顶砖室墓的形制、墓葬等级、墓主身份及丧葬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寻找东晋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迫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帝生母豫章郡君荀氏。  相似文献   

8.
韦正  朴南巡 《东南文化》2018,(6):69-75,127-128
江苏镇江东晋画像砖发掘简报曾从历史背景出发,简略指出镇江东晋墓兼具山东和先秦楚文化特点。在简报认识的基础上,再补充若干重要实例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六朝时期今镇江地区自成文化圈,镇江东晋画像砖墓是观察汉晋文化嬗变之迹的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9.
夫人城     
杨晔 《文史月刊》2012,(7):26-26
襄阳城内,有一段城墙,被命名为夫人城。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重兵围攻东晋重镇襄阳。朱序驻守襄阳。  相似文献   

10.
张艳芳 《神州》2013,(13):38-38
东晋书法艺术中的超脱、随意的姿容风貌,是当时社会普遍的审美心理,尚韵书法反映东晋士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的变革精神。  相似文献   

11.
董铁柱 《文史天地》2022,(10):58-62
<正>一、清谈以识才短短一百零三年的东晋,前后共有十一位皇帝。他们的平均任期不长,而其中任期最短的一位,则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是东晋最“短命”的皇帝简文帝司马昱(320—372)。作为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尽管政绩平平,却可能是东晋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人送外号“清谈皇帝”。这个外号听起来多少有一点贬义色彩,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2.
官修史运作是一个反复编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史发展的重要方面是运作环节的增加,这有助于保障从原始资料到官修史书的顺利转化。东晋南朝,编年史在官修史运作中影响明显增加。东晋一代有官方编纂编年体国史的惯例,例如干宝、孙盛、徐广、王韶之的编年体晋史著作。东晋末与刘宋的官修史一脉相承,将晋宋的官修史连续起来观察,可以了解编年史如何在官修史运作中发挥作用,并理解东晋初干宝针对编年体晋史的主张如何影响了后代的官修正史。  相似文献   

13.
六朝建康的私家园林卢海鸣□六朝建康私家园林一览表序号户主姓名时代位置史料来源1王导东晋钟山《梁书》卷7《太宗王皇后传》2谢安东晋土山《晋书》卷79《谢安传》3纪瞻东晋乌衣巷《晋书》卷68《纪瞻传》4司马道子东晋不详《晋书》卷64《简文三子传》5阮佃夫...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2012,(9):77-77
近日悉,为更好地推动有关燃香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充分发挥文明燃香示范带动作用,国家旅游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标准委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首批10个全国文明燃香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崆峒山景区等30个单位为全国文明燃香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5.
青齐地区在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前期相互对立的状态下,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地区,南北政权都曾在此实施过统治。永嘉丧乱後,此地沦为北方异族统治的辖区,但自东晋末刘裕北伐灭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後(410年),这个地区就归属东晋、刘宋,  相似文献   

16.
禁卫军权是中国古代专制君权的有机构成。东晋一朝百余年间门阀士族专政,他们在掌握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军政大权的同时,亦十分重视对禁卫军权的控制。东晋时期发生的多次政治斗争都与禁卫军权有密切的关系,朝廷利用禁卫军承担宫殿保卫和京师防务,叛乱专权者亦注意亲自或任命亲信担任禁卫长官控制禁卫军权以便专断朝政。禁卫军权对东晋政治的影响虽不是决定性的,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禁卫军权与东晋政治关系的考察,使我们看到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另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正中古时代,门阀政治大行其道,在东晋时也达到了巅峰之境。所谓东晋门阀政治的显著特点,就是王、谢、桓、庾等门阀士族权倾朝野,与司马氏皇室共掌天下。因此朝堂之上,波诡云谲。与此同时,北方的前秦政权势力不断扩张,并开始向南侵扰,对东晋王朝构成重大威胁。在此内忧外患之际,出自陈郡谢氏的大族名臣谢安多次力挽狂澜,使东晋王朝转危为安。而辅佐谢安的诸家子弟中,自然要数其侄谢玄的功业最盛。  相似文献   

18.
正统观是古代史家史学撰述的指导思想之一。东晋与南朝时期,内外矛盾结构性差异,使各时期的正统观内涵上也存在着不同,史学的发展也由此出现相应变化。从东晋前期的晋承魏统到中叶晋越魏继汉的正统观的出现,是东晋史学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南朝时期,正统观念中应天受命的盛行与夷夏之别的强化,成为南朝史学突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分布在南京地区的东晋帝陵,由于文献记载十分简略,而东晋诸陵又多数继承了洛阳西晋帝陵的“不坟不树”的传统,所以虽经前辈学者多次调查,迄无结果.建国以来,南京地区清理发掘了数以百计的东晋墓葬.其中有一些大墓在位置、形制、随葬品的特点上,均与东晋帝陵的关系十分密切,至1960年更具体地发现了晋恭帝陵的玄宫石碣,这就为解决东晋帝陵的地望与陵寝制度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古文献中记载东晋帝陵较为具体的是唐肃宗时人许嵩所著的《建康实录》.据此书所记,东晋十一帝中葬于“鸡笼山之阳”者有四陵,即元帝司马睿的建平陵、明帝司马绍的武平陵、成帝司马衍的兴平陵与哀帝司马丕的安平陵,葬于“钟山之阳”者有五陵,即康帝司马岳的崇平陵、简文帝司马昱的高平陵、孝武帝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08,(12)
南京雨花台东晋纪年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2006年11月由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墓出土的铭文砖上的纪年为东晋太元四年(379年),另外还出土有青瓷器、陶器等,确切的纪年为南京地区东晋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及随葬器物提供了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