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49年5月至1983年离休,我在全国政协工作了35年。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关于政协礼堂的历史还很有意义。 1949年底,全国政协机关成立,我们从中南海搬到王府井大街南口路东的三层小楼国际饭店办公,这是政协机关成立后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国际饭店办公不到两个月,由于人员增多,搬到南河沿南口路西的怡园饭店。不到三个月,又搬到中南海东花厅办公。1950年9月中旬,全国政协机关与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互换办公地点,又由中南海搬到现在的办公地点,当时叫赵登禹路32号,后改为太平桥大街23号。这里原是清代顺承郡王府,建于清顺治初  相似文献   

2.
说到中南海,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以及策源于那里的波及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的中国、甚至世界的政治风云。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并未打算进驻中南海办公。历史上与中南海相关的记载,总罩着一层不吉不祥的阴影。所以,当中共领袖、中共核心机关可能和皇宫禁苑发生关系时,毛泽东的第一反应是不。  相似文献   

3.
丁东 《炎黄春秋》2009,(6):63-63
中南海位于北京城区的中心,成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地点已经六十年了。社会一直有呼声,要求中南海向公众开放,供游人参观。北京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前些年也曾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重新开放中南海。  相似文献   

4.
马懋如 《百年潮》2013,(5):19-20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工作,在中南海上班。解放初,社会上游泳池不多,我们党委机关的干部也不去那里。中南海有一个游泳池,在中南海上班的人很多,不可能都去,记得那时发游泳证,凭证轮流去。我们宣传处有一张也可能是两张游泳证。我游得不好,却很想去。当时我初到北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听说毛主席常去游泳,很可能会见到毛主席,因此,更想去。夏日炎炎,谁不想去?处里同志照顾我,有一天把游泳证给了我,我很高兴。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机关搬到中南海后,中南海里经常举行小型舞会,由小乐队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跳舞伴奏,这种舞会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到中南海舞会上为毛主席跳舞伴奏的小乐队有多个,可能谁也想不到,第一个进入中南海的不是专业乐队,而是我们军委情报部的业余小乐队,我就是这个小乐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1949年6月,毛泽东离开香山进城,住在中南海丰泽园一个小院的平房里。中央军委和党中央也在中南海办公。为了工作方便,聂荣臻搬到中南海的春藕斋办公。  相似文献   

7.
夏杰  龚喜跃 《百年潮》2010,(11):15-21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我曾参与了接收中南海的工作。我当时在华北人民政府交际处做统战联络工作,随齐燕铭、申伯纯、金城、周子健等从西柏坡赶赴北平,为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到北平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我们首先接收了中南海,并对中南海的一些建筑作了初步勘查。这件事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毕竟是一段记忆犹新的亲身经历。现记述下来,以使后人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我在中南海工作了27年,那时候机关工作人员和中央一些首长及其家属一起,自己买票到西楼大厅看娱乐电影,再加上轮到现场值班或卖票,所以耳闻目睹了许多与中南海内部电影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相当感人,有些十分有趣,至今依然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邱功富 《百年潮》2012,(9):20-23
正中南海,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名称。多少年来,它以绚丽的自然景色和悠久的历史胜迹而闻名于世。中南海与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波澜壮阔的今天联系在一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经在中南海工作过一段时间,对那里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当年的往事如今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初进中南海 1954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政务院机关工作十分繁忙,我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机要干部学校转业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  相似文献   

10.
吴志菲 《百年潮》2014,(1):65-69
正位于河北秦皇岛西南隅的北戴河风光秀丽,苍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别墅与葱郁的林海交融,是镶嵌在渤海湾金项链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滩面平缓,海水清澈。早在1898年,清政府就划定北戴河以东至鸽子窝沿海向内3华里为避暑区。北京的夏天闷热如蒸,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央机关办公条件并不算好,就连毛泽东的住处也没有空调设备。尽管中南海碧波生凉,绿荫遍地,可是难耐的夏暑酷热还是让人汗流浃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南海的新客人1982年6月14日,中央下发了调整江苏省委领导班子的通知。通知指出:"胡宏同志因工作需要,中央决定调离江苏,另有任用。"消息传开,一时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胡宏在江苏工作了40多年,很有建树,为人也很随和,现在一下子把他调走,不太公平,也难以接受。但  相似文献   

12.
<正>1985年夏,朱厚泽同志从贵州省委书记任上调来北京,接替邓力群同志任中宣部部长。当时中宣部的办公地点在和平门路口西南侧的一栋塔楼里,与中国邮票总公司为邻。机关大门东向临街,入门只有很小的院子,停不了几辆车,局促狭小,各局室的办公用房都不宽裕,是中央机关几个部门中办公条件最差的。  相似文献   

13.
梁尚之 《百年潮》2023,(6):11-19
<正>成立中央警卫团、组建一大队一中队1953年春天,党中央决定组建新的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政委杨德中。中央警卫团的任务是保卫中共中央领导人及其驻地的安全,具体指中南海及党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及后来的七个常委即包括林彪、邓小平在内的中央领导同志及他们居住、办公和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08,(1):85-85
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党中央毛主席于1943年10月1日向全党发出指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求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组织起来,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大规模生产运动。枣园机关是毛主席办公住地,是中央情报部和中央社会部办公所在地,对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自然迅速  相似文献   

15.
周总理去世已三十余年,但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我1952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调到中央政法委员会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又调到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当时人大常委会恰好和国务院在中南海同一个大院内办公。周总理办公地点在西花厅,人大常委会在东边摄政王府,离国务院接见外宾的紫光阁和海边也不远,因此经常能见到周总理。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听到他做政府工作报告,大会期间我和一些同志被派往各省、  相似文献   

16.
彭德怀对于自己的归宿曾向其侄女彭钢谈过三次,这三次谈话都叫彭钢刻骨铭心。 第一次谈起这件事是在50年代的一天傍晚,彭钢陪伯伯在中南海附近散步。当时中央刚开过会,决定改土葬为火葬。那天彭德怀很兴奋,他告诉彭钢:“今天毛主席、恩来、少奇都在决定上面签字了,以后不埋葬,改火化了,我也签了字。想起牺牲的战友,我们这些人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中南海从1954年初至1957年10月,我作为新华社政治时事记者,负责中南海的采访。1957年10月间,我被调去学英文,准备派去国外采访,袁木(后被调至国务院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就接替了我在中南海采访的任务。在50年代,到中南海采访是很严格的。事先要由新华社向有关部门写申请报告,经过政审,得到批准后才能进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尽管时光已逝去近40年,我的满头黑发已染上浓霜,但我对当年采访时的一情一景,对毛泽东主席的音容笑貌和伟岸的身影,至今回忆起来,一股深刻的怀念之情,还会在我心中荡漾起涟涟波漪。中南海,…  相似文献   

18.
延根  于洋 《纵横》2010,(1):31-32
1943年-1946年,凡小学放假,我都回母亲在杨家岭机关的家居住,每逢元旦都能见到中央领导们互相拜年,并一同去给毛主席拜年。那时我年纪小,很好奇,放假没事就跑出去玩。由于杨家岭的窑洞是一层层挖出来的,我在山坡下路边玩耍,很方便就能看到中央首长们拜年的情景。陈云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通常由他先带领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同志出来拜年。中央组织部位于杨家岭沟口北山坡向阳的山腰间,  相似文献   

19.
李平 《炎黄春秋》2015,(3):16-22
<正>胡耀邦同志于1989年4月15日猝然病逝。中央有关部门很快成立了由乔石同志牵头的治丧办公室,下设秘书组、警卫组、总务组、新闻组、外事组、群众组,从中央机关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参加各组的工作。各组均集中在人民大会堂办公,分别占用了大会堂西区二楼的6个厅。我被抽调到新闻组工作,办公地点在山西厅,新闻组组长为曾建徽。开明的安排被改变胡耀邦同志时年73岁,原本身体很好,性格开朗豁达,为人正直厚道,在粉碎"四人帮"之后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克服暂时的困难,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先带头自减粮食定量,与群众同甘共苦,渡过难关。中央机关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以解决粮食不足。同时,党中央号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提倡廉正的风尚。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大事记编写组的负责人,为我们回述了这段不平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