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人来说,在所有传统节日里,春节最为隆重、盛大.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充满了喜庆与团圆、敬畏与守望的双重意味.在大作家梁实秋、老舍、林语堂、丰子恺、鲁迅、冰心、沈从文、汪曾祺、莫言、冯骥才、陈忠实、叶兆言、斯妤、苏雪林、孙犁、夏丐尊等人的笔下,年味儿可谓各具地域特色,各呈不同性情.种种年味儿,在大作家笔下形神毕现,...  相似文献   

2.
<正>一代巨匠张大千曾有语曰"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妇人",这句话是他仕女题材偏多又得到世人诸多美誉的真实写照。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张大千"人物画中佛像和仕女价格最高"(张颖《张大千绘画作品市场分析》,《荣宝斋》,2008年4期)。纵观张大千笔下的女性题材作品可以发现,他笔下庄严圣洁与世俗美艳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能够万分自如地呈现,我们不得不对他这种拿捏准确的艺术表达由衷地赞叹。众所周知,四川是张大千的  相似文献   

3.
陈世高 《文史月刊》2010,(11):38-39
<正>一、县委要求过"革命化春节""大跃进"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是年冬天,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应城县委要求大家遵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立即动员起来,掀起全县"大跃进"的高潮。1958年的春节即将来临,县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国家文旅部提出"年画重回春节"的口号,这对于年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然而,如何让年画重回春节?只是回到春节,还是更多地回到当下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引发我的思考。什么是桃花坞年画?论年画,中国素有"北杨南桃"之说,北方有天  相似文献   

5.
王栋  缪鸿孺 《旅游纵览》2016,(4):305-306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时每年的"腊祭"演变而来的。在农村,春节的氛围更加浓烈,然而,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春节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立足于江西农村的实际,以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红桥村为个案,分析春节习俗变迁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时每年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每年的岁尾年初,古代先民经过了一年的辛勤劳动后,便要用他们农猎的获物,来祭祀众神和他们的祖先,以感谢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30年代,南京春节期间贩卖鞭炮的小贩。对中国人来说,鞭炮是正月里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每个中国人的春节记忆里都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每年阴历的12月30日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做"年"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会用火烧竹子,希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2月2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欢乐春节’五周年回顾展"在我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张爱平主持仪式。在致辞中,丁伟副部长简要回顾了"欢乐春节"全球文化交流活动的由来及近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绩。他说:"中国春节已经走向了世界,‘欢乐春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功塑造了‘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的春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与风俗,吃饺子、穿新衣、放鞭炮、逛庙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百姓总能把"过年"这件最喜庆的事儿,涂抹上最浓郁的地方色彩。虽说回家是春节不变的主题,但随着人们的观念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许多家庭很想在一年难得的假日里搞搞新意思,或自驾或自由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来我馆视察参观"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欢乐春节’五周年回顾展"和"毕加索:沃拉尔系列版画展"。刘延东同志首先观看了"中国春节走向世界——‘欢乐春节’五周年回顾展"。参观结束后,刘延东同志指出,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个展览,很好地宣传了五年来"欢乐春节"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欢乐春节"活动,无论在规格、水平还  相似文献   

10.
廖可 《文史月刊》2010,(1):M0002-M0002
<正>每当瑞雪初飞,孩子们便盼望着春节早点来临。然而在我国古代,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所谓"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举国同庆。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昨天的新闻已经成为历史.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进入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1950年的春节,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的第一个春节.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上,回看《长江日报》对1950年春节的报道,仍能深刻感受到人民对从旧社会到新中国当家作主之后生活变化的喜悦之情.  相似文献   

12.
《旅游纵览》2013,(1):1-2
年俗,凝聚了一个地域千百年来的文化精华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出游,最值得去感受的当然是各地的年俗。作为海南文化留存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城市建筑还是民俗传承,海口都相当有特色。每逢春节,海口都能将传统文化展示无遗,是感受春节民俗的不二之选。琼北年俗面面观做旧年海南人把"过年"称作"做年",而且"做年"特指"做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到百姓对阖家团圆的期盼,春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代段玉裁编撰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解释"年":"年,谷熟也",而在更早的文献《谷梁传》中,"五谷皆熟有年也"。过年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尚未有确  相似文献   

14.
春之风情     
《旅游》2014,(1):6-7
春节是春的节日,节日有春的气息。春节之于中国人是何等重要,弥漫着祭祀、礼仪、习俗、传统古色古香的气息。春节是当下的欢乐和愉悦,一年的辛苦、烦恼、悲伤都在春的狂欢进行时中烟消云散、飘然而去。王安石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为了空气的清洁,今年很多人准备不放炮了。如何表达春的心情呢?其实,有许多途径,让我们一起走进春节的风土人情,感受春的风情。  相似文献   

15.
王爱侠  李平 《民俗研究》2020,(1):138-145
春节悬挂家堂,是山东广大农村过春节的重要习俗,其主要功用是祭祀宗亲和续家谱。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在春节所悬挂的家堂,大多采取"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构图形式,是祠堂形制的一种平面化表达;在内容上,家堂上记录着脉络清晰、辈次分明的家族谱系,显示出明确的尊卑有序的宗法伦理观念,因而在祭祀活动中,家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祠堂的功能,故称之为"平面的祠堂"。  相似文献   

16.
<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元夕节简称元夕,春灯节简称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  相似文献   

17.
"月纤张敞画,荷妖韩寿香。"这是唐代诗人刘孝威的五言诗句。"韩寿偷香",不仅在诗人笔下出现,而且在小说、戏剧中均有反映。事有凑巧,1930年贾充后妻郭槐柩铭被盗出土;1953年发掘贾后乳母徐义墓,出有墓志;近又发现了这位因"偷香"而名扬古今的韩寿墓墓表。表形美观别致,书法俊逸。三人不仅因姻缘有连,且在墓志铭中也互有提及。韩寿南阳堵阳人,官至散骑常侍,河南  相似文献   

18.
百岁春节     
提出"春节"的是一个贵阳人,这人就是跻身于《中国近代名人录》的朱启钤。1961年,周恩来亲自为这位民国第一位代总理主持90寿辰,并赠送了一篮茉莉花。今年农历癸巳年是春节的百岁寿诞。春节是按夏历(农历)正月初一为每年的岁首。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的子时(23至1点)四刻交五刻之际,春节就算到了。春节在不同时代名称不同。先秦时叫  相似文献   

19.
<正>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从宋科炳先生50多年所记的日记中,摘录了部分关于过年的片段。从一个国家省级机关干部的视角和经历,反映了七八十年代贵阳过年的情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关键的转型年代,由于"文革"所导致的物资短缺、精神贫乏和对改革开放的渴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碰撞,年文化的变化痕迹特别明显。与他的五六十年代日记(参看《贵阳文史》2013年第一期)相比较,可以看到收音机、电影、凭票购物等关键词变成了电视机、彩电、春节物资供应会、书画展、迎春灯展、彩色宽银幕故事片、电视春节联欢节目、奥斯卡金奖电影颁奖大会等。对于过年,经过"革命化"春节"洗礼"的贵阳大众,到八十年代又在年的传统文化、习俗的恢复中涅槃。日记中选录较多的拜年礼仪的记述,可以看到拜年礼仪从亲友扩至同事、社会知交,从年前到年后。过年期间,对新年的渴望和激情,年文化的复活和更新,无形中盖过了日常工作。这是大众对未来新生活的幸福有"想头"、有"追梦"的体现。贵阳俗语常说:"衣食足,礼仪新",从日记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