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汉考古》2021,(4):3-12
正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楚考古发现与研究对楚文化进行科学考古发掘与研究,是从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发掘开始的,此次共发掘160余座墓葬,其中战国楚墓73座~([1])。湖南省博物馆又在长沙先后发掘了千余座楚墓~([2])。当时根据长沙楚墓出土的陶器,开始把春秋楚墓与战国楚墓区别开来,将鬲、盂、罐组合的墓定为春秋时期,将鼎、敦、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时期,将鼎、盒、壶组合的墓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初年。这是最早对楚墓的分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楚墓的分期多参照此标准。  相似文献   

2.
《江陵九店东周墓》发掘报告提出该墓地有34座墓葬属于白起拔郢之后的战国晚期晚段墓,本文认为该发掘报告结论中的类型学和年代分析依据都值得商榷。34座墓葬中大部分墓葬随葬品组合和器物的年代特征,都不能确定属于战国晚期偏晚。从社会背景看,白起拔郢后楚国人口大部分东迁,在九店一个墓地就发现34座楚墓,且墓葬中随葬较多青铜兵器,这些都与当时社会状况不符,因此我们应该对江陵地区战国晚期晚段的墓葬断代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3.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2012,(5):29-40,98,106,109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都战国木椁墓与楚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2月,新都县马家公社发现了一座战国土坑木椁墓,这是一座大型的土坑木椁墓。此墓早年被盗,棺椁内的随葬品早已盗掘一空,难得的是这墓在木椁的垫木之下,发现了一个腰坑,坑内有随葬铜器一百八十八件。这座战国墓对巴蜀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首先,我们认为这是一座战国时期比较典型的楚文化的墓葬。可以从葬制、出土遗物的组合等方面来分析研究。关于战国时期的棺椁制度,我们从楚墓  相似文献   

5.
湖北襄阳余岗是汉水中游地区楚国的一处重要墓地。该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早已被学术界所重视。而陶器是更能反映考古学文化年代、性质、面貌的器物。襄阳余岗楚墓除出土大量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一批年代序列比较清楚的陶器。这些陶器虽较残碎,但仍能辨别器形和基本形态。对这些陶器进行深入研究,是目前襄阳一带及汉水中游地区楚文化探讨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笔者编写的山湾、蔡坡楚墓发掘报告中所作的墓葬年代序列为基础,对余岗楚墓陶器提出一些分期研究意见,也可作为发掘报告墓葬分期的补充或说明。  相似文献   

6.
余湾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雷都村,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单位在此共发掘楚墓57座,本文选取其中9座予以介绍。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年代从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晚段。随葬品以陶容器为主,包括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两大类,其中M25所出之具有越文化特征的硬陶罐在江陵地区发现不多。铜器包括剑、戈、矛、箭镞、斧、削刀等。这批墓葬为研究江陵地区楚墓、楚文化及其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考古资料看屈原在世时的楚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迄今已发掘的楚墓群,其基数在百座以上且已见正式发掘报告的,有当阳赵家湖楚墓297座,江陵雨台山楚墓558座,江陵九店楚墓597座。三者合计1452座。除去时代不明的371座,尚得1081座,如下表所示:楚文化考古学界对战国中期前后两段和战国晚期前后两段的年代划分,出于约定俗成。战国中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前半,即悼王早期至宣王中期;战国中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四世纪的后半,即宣王晚期至怀王晚期;战国晚期前段大致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78年,即怀王二十九年至顷襄王二十一年;战国晚期后段大致为公元前277年至公元前221年…  相似文献   

8.
襄樊余岗战国秦汉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年,在襄樊市团山镇余岗村北发掘了32座墓葬,墓葬分三区:墓子地、岭子上、卞营。墓子地和岭子上墓区的30座墓均为土坑竖穴墓,卞营墓区的2座墓为砖室墓,大部分随葬器物为陶器。这批墓葬可分为五期:战国晚期、秦统一至秦汉之际、西汉早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余岗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襄北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墓葬的分期、年代、秦楚关系以及埋葬习俗、文化特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都战国木椁墓(以下简称新墓)是目前四川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丰富的一座墓葬,它体现了多种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巴蜀文化与其相邻文化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一墓葬出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重视,已发表不少文章,着重探讨了它与楚文化的关系,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对新墓是一座“比较典型的楚文化墓葬”这一观点,未敢苟同,并试作以下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和黄陵县旅游文物局对黄陵县阿党镇史家河战国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及发掘,清理墓葬37座,出土了一批丰富的战国时期遗存。史家河墓地的发掘丰富陕北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也为辨识该区域同类遗存的年代及性质提供了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为配合南水北调水厂以上输水管道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对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乡观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区域自西向东分为三区,其中Ⅰ区发现龙山文化时期至明清多个时代的遗存。战国遗存为12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这些战国墓葬均基本保存完好,出土有仿铜陶礼器、日用陶器、铜带钩等随葬品,为战国时期冀中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20年3~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洛川县月家庄墓地发掘了363座战国中晚期秦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文化遗物。月家庄墓地的发掘丰富了陕北南部地区战国时期的考古内容,对探讨秦人对陕北的经略,秦与戎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介绍鄂城出土的几件文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在鄂城县境内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古文化遗址二十七处,炼铜遗址二处.窑址五座(已发掘清理一座),清理发掘三国时期古水井一座.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厂、矿企业的新建、扩建工程,清理和发掘了战国——唐宋时期的古墓葬四百八十余座,其中汉魏六朝时期墓葬数居首位.出土文物六千余件.其中以铜镜最为突出,历年来共出土各种铜镜有三百五十余面.这些铜镜中,不但有战国时期的山字、羽纹及四叶镜,也有汉魏六朝时期的昭明、规矩、夔龙、神兽、流金和佛像镜.既有唐宋时期的莲花、海兽葡萄、犀牛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大堡山墓地的发掘,共清理墓葬51座,出土战国时期陶器、青铜器、玉石器等80余件,其中出土铜带钩的比例较高。和林格尔地区发现战国墓葬较多,这次的发掘材料对了解赵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江陵马山砖瓦厂位于荆州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原始地貌为一隆起的岗地,南靠八岭山,北望沙塚坡(图一)。1980年以来,砖厂在取土工程中陆续发现有战国时期的墓葬,被确定为一处古墓地。1982年元月,荆州博物馆发掘了其中一座战国楚墓,编号为江马砖M1,出土了大批战国丝织品。1982年冬,砖厂取土工程中又暴露出古墓葬一座。1983年元月下旬,荆州博物馆会同江陵县文  相似文献   

16.
杭州萧山溪头黄墓地于1984年发掘,共发掘清理古墓葬76座,其中战国墓3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共出土文物41件,为研究战国时期中国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试论楚文化的墓葬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各地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东周墓葬以楚墓最多,估计已达四千座以上,超过目前所知东周墓葬总数的70%以上。西周时期的楚墓发掘的数量不多,特点也不太明确,目前发现的主要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墓葬。楚文化类型的墓葬主要包括楚国及其所属小国的墓葬,出土地点集中在江汉平原、长沙地区和豫南地区。墓葬在形制、棺椁制度及随葬制度方面,相对于中原地区,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荆门黄付庙楚墓位于楚都纪南城东北。本次发掘30座楚墓是襄荆高速公路考古发掘主要收获之一。它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楚文化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鄂东地区不断地有古遗址和古墓葬被发现.1977年底到1978年初,有关单位在滠水流域的黄陂鲁台山发掘了一批两周时期的墓葬.墓葬的年代大部分是东周时期的.这批东周墓的文化特征,或与江陵、当阳和长沙等地楚墓接近;或与中原东周墓相似;或两者作风兼而有之;或既不见于江陵等地楚墓,也不同于中原东周墓;而是自成体系,独树一帜.本文仅就这一地区东周墓陶器组合及造型风格中出现的一些新因素作些简要的介绍和粗浅的分析,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20,(9)
1998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对平山中七汲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5座。其中M11、M37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南北向,M11葬具为一棺一椁,M37葬具为一棺。两墓均遭盗扰,出土有陶器、铜器、玛瑙器。根据出土器物判断,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中七汲墓地位于中山国灵寿城外的王陵区附近,本次发掘为了解战国时期中山国的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