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比喻·想象——海登·怀特历史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怀特的理论作品始终围绕历史、比喻、想象三个概念展开论述。怀特希望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确立一个话语连续统 ,借助比喻理论寻找想象与历史之间的合理联系。这种比喻理论揭示出历史表现中语言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在认识论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历史实在与历史真实的新方法 ,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史学的意义 ,构建旨在服务于“人类利益”的思辨历史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海登·怀特(1928—),当代美国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哲学家、文学批评家。1960年起涉足历史哲学领域,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之一。怀特的著作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Europe一书于20世纪70年代初写作完成,1973年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系怀特的成名作,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由于"meta"和"history"的多义性,以及理解上的歧义性,"Metahistory"翻译成汉语后有多个译名。二十多年之后,也就是在1999年,本书首先被台湾学者刘世安翻译成《史元: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意象》(以下简称《史元》)。①在大陆地区,尽管没有汉译的版本,但许多学者还是显示出极高的研究热情与兴趣。我们常见的该词汉译名有"元历史"、"元历史学","后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中国学术发生期.钱穆先生对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承继梁启超、胡适、柳诒徵等先行体制开拓者所倡导的总的历史写作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历史写作实践,在<国学概论>中对胡适、梁启超等的历史哲学与历史写作观念进行了纠正,他的这一历史写作实践标志着现代学术史的写作观念与实践已初步趋向完善,同时也标示着20世纪30年代后学术史研究的另一条独特路径,显现出了他殊异于同时代学者的独有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安克斯密特是当代西方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史学理论家。在史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之后,他提出历史经验概念,实现了从语言到经验的转向。安克斯密特关于崇高的历史经验的探索和思考,有可商榷之处,①但他从新的维度探讨历史意识和历史写作的发生,开启了叙事主义历史哲学新的理论生长点,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及历史写作实践的发展趋向,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首次清晰地记述了关于历史循环式发展"五个时代"的神话,其中的东方因素特别明显。"循环历史观念"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削弱了"东方"的和"神话"的成分,成为一种流行的哲学观念。主流的希腊历史记述,并没有体现这种所谓的"循环"。从整体来说,哲学与史学处于矛盾状态,哲学给历史学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学术土壤,但是更倾向于把转瞬即逝的历史事件当成基本的素材而已。但希腊的历史学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传统和准则,从来没有试图走入哲学的围城。历史学与哲学,如同古希腊的信仰与理性,在矛盾中处于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准确程度反映了他们数学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他们数学能力发展的水平。数学语言的准确、严密、简明、抽象的特点和聋生语言、思维发展迟缓、水平低下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聋校数学老师在数学语言教学中的失误更加大了这一矛盾对教学的影响。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对聋生地数学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8.
科学主义的光大难免使历史哲学带有几分狂妄,而相对主义的崛起又让历史哲学染上了些许迷惆。20世纪的历史哲学探索主要是在这样两种张力作用下的行进。站在世纪的转折关头,展望学科的未来发展,我们的目标和希望是什么?这也许是21世纪历史哲学所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笔者不揣浅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作为引玉之砖,期能得到方家指教。历史研究离不开哲学。回顾历史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哲学在两个重要的方面推动了历史研究的深入,这就是关于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认识的主体性。近代以来的思辨历史哲学主流…  相似文献   

9.
一我出于实际需要,对海登.怀特《元历史》一书及此后发表的文章一直十分关注。几年来,我的工作一直是尝试综合十八世纪以来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编纂。怀特在《元历史》一书中力图在十九世纪欧洲史学著作中寻找一种“深层的结构内容”(页4),这对以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方法撰写史学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哲学的发展脉络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十分重要的标界线,沃尔什把这之前称为思辨的历史哲学时期,这之后则是分析的历史哲学时期。罗素和这一时期的其他历史哲学家一样,思想中都包含了两种历史哲学,并且都表现出倾向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试论抗战时期两种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潮──保守主义与“战国策派”黄岭峻美国哲学家怀特在《分析的时代》一书的开头写道: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的观点开始的,这实际上就是对他加以特别显著的颂扬。...  相似文献   

12.
"一切历史都是史学史",是柯林武德在他的《历史的观念》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共同构成了其历史哲学的两大支柱。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命题并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事实上,只有把这两个命题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从"一切历史都是史学史"这个命题出发,本文以历史是历史学家依照现在的证据对过去的推论这一观点,论证了历史的观念性和现实性;以"我"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为基础,论证了思想史与史学史的同一,表明了历史的主体性和思想性,进而论证了历史重演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从历史的概念出发,以反思为中介,论证了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先验性和辩证性;最后,结合当下史学理论发展的趋势,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史学史"这一命题蕴含的思想资源和认识论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史学理论界对历史编纂和学术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时佳希 《史学集刊》2020,(3):117-128
现代巴基斯坦的历史线索纷繁复杂,以国家构建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是一种可尝试的研究路径。认识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进程,需要从三组结构性矛盾切入:一是国家认同与非国家认同的矛盾,二是军人干政倾向与民主诉求的矛盾,三是世俗主义与宗教化的矛盾。三组矛盾可追溯到巴基斯坦国家建立时期乃至更久远的历史,并嵌入巴基斯坦的社会环境和地缘环境之中。每一组矛盾都会对另外两组矛盾造成影响,影响方式可分为"逻辑关联型"和"现实策略型"两类。三组矛盾可分别归纳为国家认同、政体、国体三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巴基斯坦国家构建的立体图景。巴基斯坦的国家构建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性问题,三组矛盾都是围绕着"把巴基斯坦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一命题展开。  相似文献   

14.
安克斯密特早期的主要学术观点以追随海登·怀特居多,即使到现在,他依然对怀特抱颇多敬意。但随着阅读与阅历的扩充,他的学术观点也在发生变化,颇有日新又新之意。在他看来,20世纪的史学理论得了语言痴迷症,一切唯语言是从。分析哲学的取向自不待  相似文献   

15.
华夏文明是由两大不同类型的区域性文化融合而成的。由于这两大区域性文化在内在精神上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融合必然会充满了冲突与纷争,同时也决定了由这两大区域性文化所融合而成的华夏文明必然是一个在其自体内部存在深刻矛盾的文明,而所有这些冲突、纷争与矛盾也就构成了涿鹿之战背后的历史真相。就此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涿鹿之战实际上是一个内含着华夏文明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特质等多重历史信息的神话符号。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人类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的众多矛盾时,人们时常使用“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等概念。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明显的歧异。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把贯穿整个近代的两大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称为“基本的矛盾”.把中日矛盾称为当时的“主要的矛盾”。这里,他对“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这两个概念是区别使用的。1939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这两个概念的用法却有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和梁启超在20世纪初年各自完成了其成熟的未来主义想象。两人的思想有不同的历史哲学在背后支撑。这体现在康有为完成于1901至1902年间的《大同书》和梁启超发表于1902年的《新中国未来记》两书中。康有为《大同书》的背后是一种千禧年论式的历史哲学,而梁启超的国家主义想象选择的进路则是可臻完善论。千禧年论和可臻完善论,这两种理念代表了近现代中国转型的两种主要的思想模型,也影响到了现代知识分子以及他们追求中国现代化的策略。探讨这两种思想与历史哲学模型,有益于更好地思考中国近现代转型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中有关历史客观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西方学术界对历史哲学的兴趣越来越大,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增长的需要,于1960年出版了国际性的历史哲学杂志《历史与理论》。一般认为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个是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一般着重研究过去的模式、历史变化的性质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19.
刘家和先生治史有着一以贯之的理论追求,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其一,"两个菲罗",指的是语言文献之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治史方法,其关于先秦儒家仁礼学说的辩证发展、中国重视通史与西洋重视普世史的史学传统特点之不同、黑格尔否定"以史为鉴"可能性的观点的研究等,可以作为例证。其二,矛盾分析,对矛盾是事物最深层的本质、中西矛盾观的异同,有着深刻的体认,其关于公羊学"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学说,以及《左传》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含义及关系等,都采用此法,在历史和逻辑的往复中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其三,"入室操戈",认识到要想实现突破,一方面要从传统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要在传统中寻找到突破的"缝隙",其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批判,对黑格尔否定"以史为鉴"可能性的分析,是迄今对于西方学者在历史领域中提出的理论挑战做出的最有力的理论回应,已然成为学习传统、突破传统的经典之作。刘家和先生治史的理论追求,表明中国学者完全可以在理论的高度上,与西方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开展平等对话,从而把人类思想和学术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康野  孙琳琳  周佳敏 《神州》2013,(15):3-3
1923年,朱自清和俞平伯这对当时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朋友,一同游览了历史上有名的南京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本文主要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思想境界等个方面对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进行比较研究,由此感受朱、俞笔下秦淮河不同的神韵与意境,突出两人在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