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在西方已讨论了200多年,在中国也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史学家提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就有希望得到科学的结果。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兴起。史学家们大量引进西方的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的问题也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可以成为一门科学。有人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或其他学问。还有人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相似文献   

2.
张越  张峰 《安徽史学》2010,(6):127-128
2009年10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李勇教授的新著--<保卫历史学>.这部专著是作者近一二十年来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单就书名而言,颇为耐人寻味.全书涉及到了众多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冠名为"保卫历史学",则可见作者对历史学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陈洪澜 《史学月刊》2001,1(5):21-27
20世纪的科技发展,更新了史学家的史学观念,提升了历史学的科学性;扩大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丰富了研究内容;引进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发展了史学方法论;开辟厂新的史学信息来源,增加了新的史料类型;改善了研究手段,繁荣了历史学的表现形式在20世纪科技发展的影响下,中国历史学获得了整体性的进步,不仅使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也提升了历史学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演化的记录,反映人类进步的足迹。从这些记录中总结经验与教训,揭示出规律,以资政育人,烛照现实和未来。这应该是史学的主要功能。如果人类没有历史学,不从历史学中汲取智慧,人类将永远幼稚,重犯昨天和前天的错误,踏步不前。  相似文献   

5.
以往中国历史学轰轰烈烈的专题讨论,不仅凝聚了史学界的绝大部分精力,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或历史解释系统。它决定着中国史学的研究与编纂,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当前的史学学术转型无论如何不可能回避这些旧课题。从史学学科体系的角度看,改造旧课题,将其转换成为新课题,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史学学术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何炳松指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上均有很大不同,由此得出历史学是一门主观推理的学问,历史学不必像自然科学那样寻求历史发展的因果规律,历史认识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历史相对主义的思想特征。另一方面,他指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都旨在求真,历史学为了求得历史真相,必须在充分搜集史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科学的考订和分析,然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编撰,这又是一种实证史学的方法论。因此,简单将他定位为中国现代相对主义史学家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0世纪共经历了四次实证史学思潮:世纪初的“为历史而治历史”思潮,二三十年代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地质学、生物学等同样’’的新历史考证学,80年代初的“回到乾嘉时代”,90年代的“振兴国学”与“南北二陈”。四次实证史学思潮各有其特点和现实针对性,而学科化建设和科学化道路则是贯穿20世纪中国史学始终的两大主题。但是,考据毕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实证史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学术发展对历史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3年2月,廊坊师范学院金久红副教授访问南开大学乔治忠教授,谈论中国史学史的治学与学科发展问题。乔治忠认为研究中国史学史,应当追求独得的思考、独到的考订,做出深层次的探索,这就必须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具备系统、优长的知识结构。中国史学自古兴盛发达,令史学史学科资源富饶,理应成为具有中国学术特色的显学。将中国史学史筑成一个学术高地,以高屋建瓴的气势梳理和总结历史学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整个历史学的健康发展。中国传统史学存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两条相互联系、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发展轨道,历史学内在的基本矛盾即求真与致用的矛盾,就交织于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互动之中。从这种思路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历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更加完整与客观: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英 《史学月刊》2004,(6):11-15
纵观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进步,与此前相比已属相当迅速。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进展,在整个历史学科中又是非常突出的。虽然如此,近代史学界不少学者仍多有不满足之处,希望近代史研究在今后发展更快,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至于如何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见解。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城 《世界历史》2003,2(1):86-97
20世纪的历史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历史学家赫克斯特早在世纪中叶就把这一变化定性为“历史学革命” ,并且将这一革命与 1 7世纪的“科学革命”相提并论 ,同样视为学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①。 2 0世纪的历史学革命深入到史学研究的许多方面 ,英国宗教改革史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2 0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波拉德奠定的。从世纪之初始 ,波拉德主持伦敦大学的都铎史研究达 50年之久 ,埃尔顿评价这 50年的都铎史研究 ,“产生了一代具备专业态度、经过专业化训练的都铎学者 ,其结果是彻底改写了 1 6世纪的英格兰历史”…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研究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同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相对薄弱的倾向。历史学研究应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优秀遗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关注现实,转变文风,尊重历史,追求信史,全面发挥自身的认知、教育与传承功能,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等现实,灾荒史研究愈加凸显出紧迫性与重要性。史学工作者应抓住灾荒史发展的绝佳时机,推进灾荒史学科建设,开创灾荒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口述史学透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室的建立 ,正式标志着现代口述史学的诞生。经过 50多年的发展 ,口述史学成为历史学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分支学科。但是 ,到底中国有没有口述史学 ?这个问题很少被人问及 ,也很少有人做出明确的回答。口述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普遍流行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甚至在随后的几年内会有一个发展高潮。那么未来中国口述史学将如何发展 ,以一个怎样的高度作为起点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觉得应该了解中国口述史学的渊源和现状。本文集中探讨当代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3,(4):98-108+159
尼日利亚是当代非洲史学最早的诞生地之一,以伊巴丹学派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史学曾享誉非洲内外。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尼日利亚史学出现了史学组织、历史学专业招生与史学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危机。民族主义史学家从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反思本次危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史学自身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和政府实施忽视人文社科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改变过去经验主义的做法,注重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倡重今薄古,加强对当代史的研究;超越政治史,将史学研究扩大到族群关系史、经济史、国际关系等与非洲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主张改进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19世纪传统的史学流派发展到巅峰时刻的时候,它们的内部已经开始僵化,不适宜社会发展的潮流,逐渐被社会淘汰。20世纪初社会变革频起,历史学也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马克·布洛赫就是发起历史学变革的一员。他继承并发展前人的史学思想,从历史研究的目标、历史编撰的形式以及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三个方面提出了独具一格的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史学思想理论,这不但对年鉴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世界史学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有无完善的学科自身理论,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史学年龄不小,却是一个未长大的孩童,何也?原因即在于它没有建立起像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乃至文学、美学诸学科那样的系统化学科自身理论体系。以往学界人士喜欢自诩:“自从拥有唯物史观,历史学变成了真正的科学!”这里姑且不论历史学在本质上有没有成为“纯科学”的可能,即便有,也绝非仅有唯物史观就够了。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6):145-145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理论建设努力的目标,包含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这是它的一个突出的创新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成就的指导下,努力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学术性,构建以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及其相关重大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并在表现形式上从纵向关注实现古今联系,从横向探索中外互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怀祺 《史学月刊》2001,(2):137-139
白寿彝先生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史学事业.他的治史体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气魄,治史中不断创新的器识以及世界史的胸怀.先生研究历史的眼光是开阔的,他总是从世界范围内认识历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1月14日,第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以“理论与方法:中国历史学三十年(1978—2008)”为主题,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新进展。来自海内外的2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53位专家参加会议,共向会议提交论文26篇,内容涉及史学理论、考古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蒋大椿在《21世纪中国史学蠡侧》一中说:“21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既是当代中国史学的继续展开,又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进程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