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武 《旅游》1995,(11)
杏花村 一在山西汾阳县,一在安徽贵池。两处杏花村均产名酒。汾阳杏花村以产“汾酒”而闻名;贵池杏花村以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而显名。 桃花源 一在湖南桃源县,一在江西庐山之南。桃源县的桃花源不负盛名;庐山桃花源系陶潜故居及墓地所在,稍为逊色。  相似文献   

2.
“桃花源”意象最初就是在战乱动荡的时代下孕育所生,诗人陶渊明带着对历史的理性反思和对美好乐园的感性向往,构建了一份理想的政治制度。在这份属于人类共同心理的感召下,“桃花源”意象在向着其本初意义的方向有条不紊的行驶着。同时,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  相似文献   

3.
冯和平 《神州》2013,(18):225-225
一.美学意境在电视银幕上营造的可能性 说起“意境”,由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广泛流传,因此在很多人眼中都认为意境一词是由王国维提出来的,其实意境这一审美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但是那个时候不说意境,说“意”、说“象”,如《周易·系辞》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虚实相生中,神妙之境也会油然而生。“意境”在古代诗论中很常见,比如古典诗歌中体现了老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五观和辩证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人们总喜爱桃花那种“胭脂染色一身红”的艳姿。它那象征喜庆和幸运的红润,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我国有许多因桃花而闻名四通的旅游胜地,您去过吗? 人间仙境桃花源 湖南省桃源县境内的桃花源,以其神秘色彩,幽静环境和山川灵气而蜚声中外。相传东  相似文献   

5.
晓明 《贵阳文史》2005,(6):45-47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此地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多幢明清的古民居,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荣列“国保”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徐冰今年的个展又放在了伦敦。 继去年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展出的《读风景》之后,今年的个展依旧与风景有关——《桃花源的理想就一定要文现》(以下简称《桃花源》)。名字的起源来自《国际歌》卫那句振臂高呼的“因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中国人讲究用典,如果不是有《国际歌》这个文化背景,我也不会用这后半句。”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美学概念,人们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究”,本文试图从中国的文化基石——汉字形式入手,分别从汉字的结构层面和语音层两个方面分析汉字是如何对文学意境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李海灵 《旅游纵览》2023,(13):32-34
沉浸式体验可助力文旅消费升级,深度挖掘与利用现有的可沉浸文旅资源成为中小城市在网红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本文以常德市桃花源景区旅游演艺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 CM 6分析软件,对多个旅游网站上游客的点评文字进行内容挖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桃花源景区发展沉浸式演艺项目的思路和策略,进而建议常德市基于文旅资源的类型,从桃花源景区沉浸式旅游演艺开发入手,结合“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农耕文化名片,逐步打造成为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林国平 《民俗研究》2006,(4):131-149
所谓灵籤兆象,是指籤诗所蕴含的征兆或迹象。诗歌原来是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当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或意境被作为传达事情发生前的征兆或迹象的信息载体,并用于占卜吉凶祸福活动时,诗歌就演变为籤诗了。对于占卜者来说,籤诗艺术性的高低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籤诗包含的兆象是凶还是吉。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籤诗兆象是一种人工符号,也包含着符号学上的所谓“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籤诗中所描写的物象或意境就是“能指”,而这些物象或意境所预示的征兆或迹象就是“所指”,从诗歌的“能指”转化为籤诗的“所指”,有神论和宿命论是其桥梁和动力。抽籤者大多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相信任何事情发生前都有与之相应的征兆或迹象,籤诗就是这些征兆或迹象的信息载体,通过虔诚地占卜灵籤,用心揣测灵籤中的兆象,就有可能窥视“天机”,趋吉避灾1。  相似文献   

10.
徐俏楠 《风景名胜》2021,(8):0018-0018,0020
文章以桃花源文化为核心吸引力,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全域旅游理念、“旅游 +”思想与“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优化常德市旅游开发路径,助推常德市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艳蕾 《神州》2011,(16):88-89
《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台湾首映以来,已被重拍过多个版本。其导演是台湾著名的舞台剧导演赖声川。一个舞台,上演着两出不同的戏:一古一今、一喜一悲;两出戏为了抢地盘还有交叉和冲突,这是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2.
常德"桃花源"以其历史遗迹的悠久和丰厚,广为人知。常德城市旅游必须紧紧依托桃花源文化,通过大力发展桃花源文化体验旅游,打造休闲宜居城市,建设一座"桃花源里的都市"。  相似文献   

13.
白建钢 《文博》2012,(3):65-69
古有陶渊明所做的《桃花源记》,其中所描述的是一处人类生活极其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是否真正存在有桃花源,有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相关考证。本文主要依据笔者对武陵山区野三关一带聚落环境的实地考察,认为该地具有典型的“桃花源”式地质生态人文环境,有极高的历史、考古、民族学及自然科学研究、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旅游》2006,(3):25-25
《旅游》杂志改版两年,确立了以国内选题为主打、兼顾国外选题的采编结合的风格,以每期一个大选题的形式,将一省、一市或某一地区作为选题的采访范围,如“大东北”、山东,“一半圣人一半海”、“安徽桃花源”、“秘境广西”、“中原文化之旅”、“告诉你一个不熟悉的北京”等,但我们并不拘于地域界限,以某一线索为概念贯穿的选题也可独立成篇,如“菩提树下的国度”、“中国红色之旅”等。  相似文献   

15.
在跨越澜沧江中游的那条古老而又凝重的“西南丝绸之路”边,盘桓着一个月牙形的大江湾。大江湾斜斜地旁伸出两条矮小的山脉,远远看去,非常像一个舒展开来的手臂。臂弯里款款地搂定一个有三五十户人家、灵秀而小巧的白族寨子。 寨子名叫鹿鸣寨,后依云岭,前临大江,进出寨子的门户全赖于一个狭小的岩洞,除此别无它径。因为与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相比,鹿鸣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明清以来的许多地方史籍,一直把它盛誉为是“澜沧江畔的桃花源”。 关于鹿鸣寨,曾有过许多神秘的故事与传闻在我们的身边传扬。其中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6.
《旅游》2005,(8):9-9
从2004年第12期开始,《旅游》杂志在内容上做出了新的尝试,陆续以专辑的形式推出了“中原文化之旅”、“大东北”、“天津,600年城记”、“菩提树下的国度”、“山东,一半圣人一半海”、“中国红色地图”、“安徽桃花源”、“秘境广西”8个专辑,  相似文献   

17.
“意境”近年来在古代论和古代美学的研究中颇得青睐,已被多数学目为中国古典诗学的“中心审美范畴”。笔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意境”具有这样的意义,对源远流工的中国艺史而言,  相似文献   

18.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沙漠,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死寂恐怖的不毛之地。当地人称它“进去出不来”,西方探险家干脆叫它为“死亡之海”。然而,在大漠深处,却奇迹般地生存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刀朗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生活习惯,过着近乎“与世隔绝” 的“桃花源”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旅游》2006,(1):25-25
《旅游》杂志改版两年,确立了以国内选题为主打、兼顾国外选题的采编结合的风格,以每期一个大选题的形式,将一省、一市或某一 地区作为选题的采访范围,如“大东北”、山东,“一半圣人一半海”、“安徽桃花源”、“秘境广西”、“中原文化之旅”、“告诉你一个不熟悉 的北京”等,但我们并不拘于地域界限,以某一线索为概念贯穿的选题也可独立成篇,如“菩提树下的国度”、“中国红色之旅”等。 在我们最新的一次读者调查中,我们欣喜和欣慰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读者已经喜欢和肯定我们这种选题方式,尤其是国内选题。在许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故事     
《风景名胜》2011,(5):14-14
人间四月天,踏青好时节。编辑部也“落入俗套”,一起外出郊游,沐浴春光。既然是踏青,那当然要看村色,要有山,有水,有田,更要有小桥、流水、人家。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安徽宏村,以及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西递,就是咱们此行的目的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