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清代巴蜀地区城市消防管理经历了从零星、自发的管理到官府倡导、民间兴办的民间水会管理再到成立消防队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清代不同时期国家与社会在消防等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也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在城市转型过程中走向更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钱币》2015,(2):28
<正>在江西省银行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由徐安民先生撰写的《江西民间钞票》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集的实物包括清代至民国时期江西省境内地方行政机构、团体组织及各钱庄商号等发行的纸币。主要包括钱庄、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地方武装组织、合作社、商会、商号及其它机构组织发行的纸币,且在一定社会区域与国家法定货币等值流通的钞票。全书共收集到江西民间钞票图片185枚,其中清代钞票25枚,基层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民间自发的、具有现代消防特征的城市消防救灾制度,最早是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由南剑州(治所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知府胡舜举(1093—1166年)创设的水铺制度。①该制度开创了中国民间自救组织的先河,也是中国义勇消防救灾制度的开山鼻祖。本文拟对该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演变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清代到民国年间,广州及佛山一带传承醒狮的武馆,不仅仅是修习武艺的场所,还是一种非精英的互助性组织,具有由劳动者构成的不安定阶层的广域互助网络的功能。虽然没有形成书面性的规定,但武馆从业者在与体制互相合作、互相折冲的同时,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秩序,并通过这种秩序抑制纷争。在行政体制和法律尚未完善、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不安定阶层的世界里,这种秩序为维持社会的安定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史学界关于清代早期边疆研究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史学界公认1644年由满族入关所建立的清朝在其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统治盛世期间,把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阶段代表着中国传统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对这一成就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中国的政府和社会在受到西方干预之前内部发展的最后动力。清代早期的显著功绩之一,是对蒙、回、藏边疆地区的经营。清代的边政措施决定性地影响到现代中国的疆域规模及其民族组成,是历史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相连接的重要环节。然而就对清代的整体研究而言,美国史学界曾长期只注重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70年代才…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其历史场景就是取清代的清江浦,即今淮安市的主城区。这一取材,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历史的典型性。就历史真实性而言,清江浦从明初到清末.一直是国家巨型粮仓的所在地;就历史典型性而言.这个粮仓处于漕运总督的眼皮底下,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漕运总督直管,由常盈仓之成败利钝,可观整个漕运管理之全豹。  相似文献   

7.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夏秋高温物燥,近代以前城市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火灾颇发,素有"纸裱福州城,火星不饶人"之说。为了预防和施救火灾,在官办消防火警之外,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办消防组织崛起,由商业行帮救火会始创,经各城区救火会的兴起,到全市性商助民办"福州救火联合会"成立,这一民间性质的群众性消防团体在民国时期,弥补了官办消防警察施救人力少效率低的不足,成为福州这一火灾颇发城市消防救援、保境安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从明清山西碑刻资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山西乡村社会存在的乡约形态。明代山西乡约主要出现在万历时太原、平阳二府与泽州,主要属于官方倡导的乡约制度,不过乡约也承担了宣讲以外的事务。清代山西的乡约更加深入基层,普及民间。本来作为宣讲制度、教化制度的乡约,在基层社会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成为一级乡村行政组织。乡约与地方连用,简化为"乡地",共同维护村社秩序是其核心。乡约与保正也连用,出现了"乡保"一词,地方与保也连用,于是出现"地保"一词。这些用法表明,乡约与地方、保在清代山西乡村是最基本的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9.
姬璇  曾慧  吴晓航 《满族研究》2022,(1):99-103
清代钿子属于清代女性头饰中的一部分,也是最具满族民族特点的饰品之一,造型图案上变化丰富,多种多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文章从清代钿子的基本特征上追溯它的审美内涵,在对清代钿子图案类型进行分析与思考,以期使清代钿子图案在当代有更好的传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抚民厅制度形成过程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抚民厅是清代独有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由明代的派遣厅(府同知、通判的派出机构)演变而来。这两种厅在清代长期共存,需要有一个标准将两者区分开来。区分的标准应该由清代官方文献的记载和现代政治地理学理论结合而成。在此标准之下,通过对《清实录》、地方志中相关记载的疏理,认为抚民厅制度萌芽于明代末期,在清代设立新厅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乾隆十二年(1734年)潼关抚民厅的出现,标志着抚民厅制度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1.
晚清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仍居于全国前列,但天灾人祸也接连不断,火灾的频繁发生即是例证.人们在抗御火灾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防火意识,而且也不断改进了救火技术,对火灾的善后处理也逐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位于四川渠县土溪镇洪溪村9组的礼义城遗址展开了全面调查,发现了城门、城墙、水井、池塘、碑刻等遗存,基本理清了礼义城的范围与布局,尤其是在城内发现的多通宋代至明清时期碑刻,为研究宋元战争史以及礼义城的变迁历史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使节制度是近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使节制度产生于总理衙门时期。清末新政十年间,清政府通过严格出使大臣的选用标准,统筹使馆随员的使用,实现使馆定员定岗,控制出使经费的使用,健全使馆武官制度,重申中国接受及派遣使领的合法权利,对中国近代使节制度进行了变革与完善。这一时期的变革围绕集权、高效展开,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使节制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金乡卫设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下辖蒲门、壮士、沙园三所。清初废卫为镇,改称金乡镇(金镇)。由明至清,卫所军户由单列"卫籍"的特殊群体渐次演变为普通的编户齐民,并逐步融入当地社会,这一过程,可谓为"军户的地方化"。军户的地方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明中后期,军户家庭逐步形成,军户地方化初现端倪;(2)清前期,裁并卫所,军户转为民户,屯田改为民地,军户地方化进程加速进行;(3)清中后期,军户家族形成并趋于稳定,军户与非军户融合,军户地方化最终完成。军户的地方化是东南沿海沿海卫所军户群体演变的普遍趋势,也是沿海地方社会构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无契土地房屋所有权认定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清代以来遗存的徽州文书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土地房屋所有权的凭证如佥业票、买卖典当赤契遭兵燹、火灾、水灾或其他原因损毁后,作为土地管理制度的一个环节,怎样进行所有权的重新认定和补发凭证的,并对这一过程做了一些分析研究.认为:清代徽州对无契土地管理处于民报官理阶段,民国初期以后对无契业户管理逐步受到重视,建立了一些制度,并不断地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沈晓敏 《安徽史学》2004,7(4):52-58,89
省议会联合会是在各省议会联合反对适用<谘议局章程>的斗争中产生的.二次革命前,省议会联合会激烈反对袁世凯政府独裁卖国行为;二次革命爆发后,又企图充当类似国会的角色,发挥国民党政治中枢的作用,但囿于事实和法理,该会既不能联合各省议会,又不能代表民意,作用有限,远不如清末的谘议局联合会.国民党在二次革命军事失败的同时,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也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茶叶贸易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臣 《史学月刊》2002,2(5):90-95
清代是中国茶叶外销兴盛时期。由于世界茶叶市场的需求拉动和国内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出口量迅速扩大,成为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获取了丰厚利润。茶叶贸易对发展茶叶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活跃金融、繁荣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明清时期东北边疆城镇兴衰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和军事斗争的需要 ,明在辽东兴建了大批城镇 ,但至明清之际 ,因后金 (清 )采取了“毁城迁民”的政策 ,明代以来在辽东地区兴起的城镇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至康熙中期 ,辽东城镇仍未恢复元气 ,其原因主要在于大量人口的外迁和清在东北实行封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山西长城沿线卫所、关隘、堡寨、墩台星罗棋布,形成了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军事聚落,随着清代的一统,大部分则逐渐演化为城镇和村落。本文对该区域军事聚落的形成、发展以及变迁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明清时期是山西北部历史上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与明代军事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初设立的九溪、永定二卫,到了清初已经演变为征收屯赋、管理屯民的地方行政性管辖机构。雍正年间裁卫设县,结束了九溪、永定二卫的历史存在,并在调整土地与户口归属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湘西北地区卫所军事管理体制向州县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