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勾云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中较为常见、特征明显的一类器物,以其质朴而带有神秘气息的造型,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一、勾云形玉器①的发现和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考古人员在红山文化遗址中采集到了中央及四角带有卷勾的扁平长方形玉器,此类器物于1973年正式发掘出土,并被命名  相似文献   

2.
黄帝受命有云瑞 夷巫事神琢瑞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山文化墓葬发掘出土的上百件玉器中,玉箍和玉勾云形器是重要的玉神器,尤以玉勾云形器为最最重要之事神用巫玉。其表面器形构架由(?)三种图案组合成复合勾云纹造型,反映了红山文化群体对"云"、"雨"的崇敬和期盼。其深层内涵则是云上有天、天上有神,天神是至高无上之神,具有权威性和震慑性,也为红山文化群体视为保护神加以膜拜。玉勾云形器、玉龙、兽面饰块形器等红山文化玉神器均以云纹作结构框架并普遍应用,说明其群体以崇敬云天为己任,并创建了高度发达的东夷玉文化板块。此一玉文化或可能与"黄帝受命有云瑞"、"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的记载有关联。而"玉勾云形器"之名称不甚准确,经考证古文献,应为"吉云饰玉神器"、"玉吉云形器",宜定名为"玉瑞云纹饰"。  相似文献   

3.
<正>一、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应定名为珑对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不少学者作过研究,如孙守道、刘淑娟、朱乃诚等(1),其中以朱乃诚的专题研究最为全面。关于这些兽面玦形玉器的用途,朱乃诚根据三件发掘所得兽面玦形玉器在墓葬中的情况,作出如下两点推断:(1)兽面形式可能是具有避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个独立的玉器系统,动物形玉器则是红山玉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对近几十年红山动物形玉器的考古发现进行梳理,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这一工作有助于红山动物形玉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7)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型玉雕人兽像,有学者提出属红山文化作品,并称之为"红山文化玉祖神"。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河梁遗址群中没有与这件玉雕人兽像同类题材的玉器及其他器物,就连玉雕人兽像上的一些主题纹饰,也不见于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通过对这件玉雕人兽像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不属红山文化玉器,而应是距今4000~3400年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王方 《成都文物》2005,(4):26-30
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铜、玉、石、漆、骨等珍贵文物约5000余件,还有数以万计的陶器和陶片以及100余根完整的象牙。其中出土玉器总量已达到2000余件,制作极为精细,是目前国内所有遗址中发现玉器最多的一处。玉器种类有戈、璋、钺、矛、剑、刀、凿、凹刃凿形器、斧、锛、琮、璧、环、镯、箍形器、人面形器、海贝形佩饰、多边形器、梯形器、椭圆形器、珠体形器、镂空饰件、绿松石珠管、玛瑙珠及大量的美石、磨石和特殊玉器等;器物种类繁多,个别玉器还是第一次出土,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7.
动物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基本都出于较高等级墓葬,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本文从原始礼制、宗教、经济及文化影响方面试析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正>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极为少见的一种器类,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仅有一件。因为少见,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所以学术界迄今没有对它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然而,这件弯板状玉臂饰蕴藏着有关红山文化晚期后段玉器的大量信息,并涉及红山文化晚期后段玉器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红山文化之后的演化延续等许多重要问题。本文试作探索。一红山文化弯板状玉臂饰的形制特征及使用方式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筒形器用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筒形器用途初探傅宗德(喀左县博物馆)无底筒形器这一特殊器形,始发现于1973年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1979年秋又在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出土,接着,凌源三官甸城子山遗址中再次发现此类器。到目前为止,再未见其它遗址中有此种发现。三处遗址虽相...  相似文献   

10.
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973年夏,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公社台吉营子大队胡头沟村社员,在村西南2公里许牤牛河东岸断崖上,发现一座被河水冲蚀的石棺墓,从中取出玉器多件。阜新市文化局、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于当年7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在墓上揭露出一个大石围圈和排列有序的彩陶筒形器群,还在南侧清理了另一座随葬玉器的多室石棺墓。经过对地层堆积的探掘分析并同邻近地区有关发现进行比较,我们确定这两座玉器墓和墓上的石圈、彩陶筒形器,均属红山文化的遗存;这里是一处红山文化墓地。在墓地中部,还清理了打破这个墓地的三座春秋时期墓葬。  相似文献   

11.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器物坑曾经出土一件通高40.5厘米的爬龙铜柱首(K1∶36)。该铜器主体截面呈鸡蛋形,侧视呈倒置的圆筒形,筒的一侧有一条龙形的动物,正在向柱帽顶端攀爬。这原本应当是套在一根木柱上的,故原报告称之为龙柱形器[1]。由于该器原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文化蝶形器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形器是一种仅见于河姆渡文化的特殊器物。它们一般出土于文化层内,并且没有可资证明的附属构件,故其原始用途也就不容易明确。以前虽有许多学者对其名称、用途等问题作过各种探讨,但至今仍是意见纷纷①。本文拟从观察分析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器形特征和纹饰等人手,以探求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用途。一、蝶形器的形制及其演变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石质。木质和象牙质蝶形器20件③,它们的“器形基本类似,共同特征是:外形似蝴蝶,两翼展开,上端较平,下缘圆弧”o。宋兆群先生将其分成立鸟形和飞鸟形两种④。其实,根据我们对河…  相似文献   

13.
刘燕萍 《收藏家》2015,(4):70-74
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就玉器纹饰所表现出的内涵来说,良渚文化明显要比红山文化更为复杂,大概这与当时人群聚居的密度以及气候环境对生存的普遍适应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玉器质地的硬度对纹饰设计也存在着决定性的影响,良渚文化玉器的用玉除了筒状箍形器的质地硬度较高以外,多是质地偏软的地方杂玉,易于雕刻,  相似文献   

14.
古代器物的器形特征可以体现制作者的工艺水平和美学倾向。区分与研究古代器物的种类和型式成为考古学分期断代的主要标准之一,还因为其中蕴含着其制作时代的诸多文化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器物器形的变化发现古代文化的某些特征,以补充对当时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状况的认识。 一、表现出时代特色的秦汉筒形器 秦汉时期常见器物中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器形,即平底直体的圆筒形,依部分器物铭文自称,可定名为筒形器。 秦汉时期的筒形器在陶器、铜器、漆器中都较为普遍。据考证,甚至当时用植物枝条编织的筲也制成筒状。这种筒形器在各地汉代画像中时有出现,在各类汉墓中也常  相似文献   

15.
东周玉器的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器是一种珍贵耐用物品,形态演变速度较慢。同一时代不同阶段的玉器,其形制风格往往较少改变。而且,在田野考古中,常见前代玉器与后世器物同出的情况,这给玉器的分期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缘故,目前对于玉器的断代,大多只能使用大的时代单位。但是,某些时代的玉器,不但演变轨迹明显,而且拥有一批出土地点和年代都较明确的玉器,具备了进行细致分期的条件。东周玉器即是如此,杨伯达先生认为它是中国古玉发展历程中的擅变期①。铁制治玉工具的使用和治玉工艺的改进,时代文化的迅速变迁,使东周玉器的器形和装饰风格呈现出阶段性的…  相似文献   

16.
西周晚期窖藏偶见一类深腹曲柄的青铜斗形器出土,如2006年扶风五郡村西周青铜器窖藏3件夔龙纹斗形器及1976年扶风黄堆云塘窖藏出土的两件伯公父爵等。以往学界多将这些器物归入挹酒器类,实际上两者器形特征异大于同,对这类形制特殊器物的定名和用途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依器形、铭文等对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经大面积发掘的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制"丫"形器,这种未知的史前器具以往极为少见,它是什么?有何用途?对这批资料进行了整理,通过文化背景、出土状态、形制分析及同红山文化"丫"形玉器比较,结合历史文化印记与民族学存证,初步判断"丫"形陶器是一种与原始宗教活动有关的信物,很可能是狩猎时行巫术的辅助器工具。其犄角造型应该是猎人们最为熟悉的拟鹿科动物仿形器,使用方式为手持把握或在临时祭坛上插地供奉,以祈求捕获更多的猎物并隐含对本氏族部落保护之寓意。  相似文献   

18.
鱼形饰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一个重要门类,但史前鱼形饰出土很少。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发现了一件红山文化鱼形饰,然而其材质的观点多样且缺乏科学数据的佐证。借助拉曼光谱和X-荧光光谱等便携式仪器对该件鱼形饰进行了无损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件器物系萤石材质。由于这是北方地区唯一一件经科学检测的史前萤石质玉器,进一步结合南方地区出土的史前萤石质玉器,对材质、造型、加工工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楚地的东周墓葬中常常出土有一种方形盘的豆形器,因其盘是方形的,其下部有柄和座,与东周常见的圆盘豆相同,故人们常因其形而将其称之为方豆,根据其铭文,本论认为是欹器,但不是周庙之欹器或宥坐之器,而应是在欹器的基础之上演变的一种新器种,仍名之为欹,同时认为,所见这类器物应属楚器。  相似文献   

20.
梁彦民 《文博》2008,(2):37-39
殷周青铜器中有一类形制奇特的器物,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用来调颜料的器物,称为调色器.如图1是1966年12月在岐山县贺家村西周墓葬中出土的调色器,通高15厘米[1].这是件方体的器物,空腔,中部有一圆孔上下贯通,四角各连一圆筒形器,圆筒下部为乳状实心足.器前连接一昂首兽头.器身左右各有一个半环状的耳,上部装饰着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