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上山下乡”成为一种时髦的过年方式时,都市就显得有些落寞起来,好在还有“庙会”的吸引,否则在城里的人还真不知道除了看电视看影碟打麻将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打发这个长假。但以“庙会”的名义赶一次大集,如果没有新鲜的内容,年复一年也难免让人腻味。  相似文献   

2.
周超 《民俗研究》2012,(4):14-22
日本“庙会法”的诞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庙会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内容,“庙会法”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等值得深入分析。在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确定的“合理利用”原则与之相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日本“庙会法”的实施经验对我国开发与合理利用地域传统艺能和庙会等民俗文化资源时所可能具有的参考性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原庙会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4.
《神州民俗》2007,(9):24-24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冲天的香火和喧闹的锣鼓都会弥漫、响彻在淮阳城北的“人祖庙”太昊陵。天南地北的伏羲子孙们循着这香火而来,在号称“天下第一庙会”的摩肩接踵中与心目中的“人祖”约会。  相似文献   

6.
“玩意儿”这词儿,在京都人的语言里,含意实在是太宽泛了。儿童玩具叫玩意儿,古玩字画叫玩意儿,曲艺杂技叫玩意儿,练就的一身功夫、本事叫玩意儿,看着叫着有意思的叫玩意儿,人的品性作风叫玩意儿,大大小小一应物事都可以叫玩意儿。可着庙会说玩意儿,差不离就得说个庙会大全。  相似文献   

7.
城隍会,又称“傩礼会”,是两城传统庙会之一。从其名称看,这样的庙会是由城隍庙主办的,而其意义呢,则要从其另名“傩礼”来考查。《辞海》:“傩,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阶。”《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春秋时,乡人举行驱逐疫鬼仪式,孔老夫子知道了,还要穿上朝服,仁立在东阶,以示虔诚;而秦时更进一步敕命有关官员举行并扩大这种仪式。炎黄子孙的这些早期文明,绵延不断地流传下来,在荆楚大地这一古州县治所的两城,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傩礼盛会”。沔…  相似文献   

8.
旧时夫妻把生育子嗣、延绵香火看得极其神圣。笔者的家乡重庆奉节县,旧时祈子的活动便很多。每年除了二月十九迎观音,四月八日求佛祖外,还有各处庙会举办的“童子会”,把求子闹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这些还嫌不够,又特添了一个“胡瓜节”。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节,北京市宣武区恢复了 厂甸庙会,引来了京城和外地 不少游客。听说,第一天就有9万多人逛了厂甸,人群汇成了人流,红红绿绿的商品点缀得庙会热闹非凡。 厂甸庙会在事隔 37年之后重新开发,勾起了不少“老北京”对过去的回忆。四、五十岁以上的北京人谁不知道有一个厂甸?人们在欢乐中忆着过去厂甸的影子。厂甸庙会南起虎坊桥,北至和平门,东西贯穿琉璃厂文化街。整个庙会上,风车.空竹、大糖葫芦、棉花糖,风筝、鲜花饰品、小摆件及书籍样样齐全。风味小吃更是品种多样,如北京的灌肠、茶汤、面茶、杏仁茶、焦圈、糖耳朵.艾…  相似文献   

10.
邢敬芳 《神州》2012,(13):127-127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从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看,中学英语教育教学中还有薄弱的环节。在我国农村和落后地区,部分中学英语教师没受过专业训练,翻译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削鼻剜眼”式的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  相似文献   

11.
丁木 《纵横》2010,(6):49-52
有一张20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照片上有几位日后成为了中国相声名家,他们是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华,还有赵佩茹、常宝垄、常宝霆,这些说相声的皆身着长衫,一副本色打扮。照片中还有三个人,两胖一瘦,身着时装,相声爱好者也许并不熟悉这三人,但电影迷看后会脱口而出:“喜剧三星。”  相似文献   

12.
淮阳“陵狗” 守望人祖的背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沸腾的人祖会从空中鸟瞰淮阳,美丽的龙湖恰似一块靛青色的翡翠,鳞光闪耀,碧波荡漾,“陈楚故城”镶嵌其中;蔡河北岸,是“人祖”太昊伏羲长眠的圣地。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越过寒冷的冬季,阳气回溯,万物复苏,“人祖会”便选定了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季节。二月十五这天,是“人祖会”的正日子,也是庙会最热闹的一天。所有的道路上只见人群熙熙攘攘,拥塞不堪。五彩缤纷的纸扎,漫  相似文献   

13.
<正>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作为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故称"庙会"。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就其最初的功能而言,主要是用于娱神,然后逐渐增加了娱人的和经济的功能。广州本没有庙会,在广州类似于庙会的民俗形式被称为"诞",事实上,我国南方地区的庙会正逐渐消失,广府庙会的开放则是一种北方庙会的植入。而广州都城隍庙的修建则为这种植入提供了  相似文献   

14.
传统庙会与乡土江南之闲暇生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庙会萌芽于西周春秋时代的社祭和蜡祭。是一种以庙宇为依托,举行祭祀神佛、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具有多重功能,但休闲娱乐始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乡村缺少整个社会性的娱乐,所以农村社会学家乔启明曾说:“我国农民,多无正当娱乐,迎神赛会,可说稍含娱乐性质”。对于他们来说[1],庙会简直就是狂欢节。  相似文献   

15.
人们因祭神而定期到寺庙会集,商贩因人多而前往贸易,于是便出现了庙会.庙会集信仰、娱乐.贸易于一体,深受人们欢迎,因此在旧时代漫长的岁月里长盛不衰.在城市里,由于人口众多,到寺庙烧香的人每日不断.又由于商业的发达,商人们在寺庙周围设立许多商店和摊点,定期的庙会渐渐地变为常开的庙市,寺庙周围则成为固定的市场.汉阳归元寺门前便是这样一个庙市.笔者幼时在春节期间经常到归元寺玩耍,对当年的热闹情景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兔儿爷:从兔神和儿童玩具到民间艺术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萌 《民俗研究》2008,(4):179-194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兔儿爷在北京是一个流行的节日物件儿,那时候这个泥塑的兔神在中秋节是孩子们必备的玩具,同时也是中秋拜月的偶像,而今兔儿爷是民间艺术品,在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商店还有春节庙会上都可以买到。兔儿爷里的“儿”是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并没有实际的意思;“爷”在这里是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耿朔 《中华遗产》2011,(5):18-19
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记录了他少时在家乡绍兴看到的五猖庙会的经历。当时的东关五猖会,是全县最盛大的赛神活动,那里建有五猖庙,供奉五猖神及“五位太太”,但他对庙会的内容介绍得很少,  相似文献   

18.
庙会的由来前不久,江苏省首批非遗项目正式公布,妈祖文化庙会荣列南京地区16项之中,若追溯庙会的由来,真是渊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金陵就出现了集市的雏型,城乡百姓为了购买生活用品、生产用具,按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顺序,择日去赶市集,买卖互利互惠,“赶集”如过年,经久不衰。六朝以后,金陵有了庙会。由于寺庙外场地开阔,出现了供应香烛、祭器的摊点及方便  相似文献   

19.
北庙会历经千年发展渐成繁盛之势,寺庙遍及乡村城镇,“凡城乡有庙宇处无不有会”。近代社会变革带动了风俗文化的变迁。庙会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前提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地方史料为基础,分析了近代东北庙会文化的演变并指出:庙会由原来宗教、商业、娱乐并重的情况,转变为商业特色日益增强而宗教观念日趋淡薄。  相似文献   

20.
庙会,是我国地方乡土民俗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历史久远,在唐代就已经存在。据新版《辞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是民间“市集形式之一”,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活动中心一般设在庙内,或在寺庙附近,以至村落集镇举行。由于旧时寺庙大都建在山麓清静之地,因此,许多庙会往往又与游山相联系。顾名思义,庙会包含有两大因素,一是与庙祀有关。因为寺庙所祀人物,除极少数传说中人物之外,其他或臣、或武将,他们生前对地方都有过功德,为后人所敬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