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东北进行鸦片贸易并从中获利,尝到利益甜头的日本便着手用毒品来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毒化政策便从中国东北开始全面实施。而在此过程中,毒化政策几经演变,从专卖到断禁再到全面放开鼓励种植,隐藏其背后的是日本为了配合侵华政策而不断改变毒化政策、虚伪贪婪、巨大利益驱使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
自1895年占领台湾至1945年彻底垮台50年间,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实行过惨无人道的鸦片毒化政策。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或许不亚于战争直接给予的灾难和损害”。①饱受日寇铁蹄蹂躏之苦的山东省就是日本鸦片毒化政策的重灾区之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华时期,在以武力手段屠戮中国人民、抢掠资源的同时,还在占领区废除中国政府的各种禁烟禁毒法令,公开推行毒化政策。1895年甲午战后,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台湾总督府出于财政拮据的考虑,实施鸦片渐禁政策,为治台提供财源。渐禁政策获取“成功”后,作为牟利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占领区实行的“毒化”政策,这一严重罪行当年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就已得到确认。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它在东北、华北等地区的这一活动作了研究揭露,并都分别强调了它于贯彻时采取的“以华制华”的手段,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然而作...  相似文献   

5.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海峡两岸是一个国家。这已为历史、现实和法律所证明。自1895年起,日本强割台湾、实行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海峡两岸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决心从未动摇,并以各种方式,用鲜血乃至生命,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反日复台的英勇斗争。民国时期,这种斗争发展到新的阶段,并最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台湾同胞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日本侵占台湾后,一面以武力镇压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反抗斗争,一面建立殖民统治机构,强化旧的保甲制度;经济上横征暴敛,施行鸦片专卖制度和毒化政策;向台湾移民,强行收夺台湾的…  相似文献   

6.
抗日根据地禁毒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齐霁 《抗日战争研究》2005,1(1):127-154
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对中国肆行毒化政策,造成沦陷区毒品严重泛滥,也致使抗日根据地毒品问题日趋严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政府,为了粉碎日军的毒化阴谋,肃清根据地内的毒品犯罪,相继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禁毒法规。这些禁毒法规比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禁毒政策,内容涉及禁种、禁贩、禁售、禁吸等方面。抗日根据地禁毒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禁毒政策在根据地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根据地内的各种毒品犯罪活动;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健康水平,从人力物力上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在本文主要是指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对远东两个大国——中国与日本的政策。中国—德国—日本的三角关系是考察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纳粹德国的最主要盟友,而中国则是反法西斯的“联合国家”中的一员,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实际上,这种格局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相反,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日本都曾与德国保持过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中国在纳粹德国远东战略中曾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40年纳粹德国与日本、意大利订立三国军事同盟,并进而于1941年承认汪伪政权,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经历了一种根本性的演变。本文的意图就是力图揭示出这种演变的轨迹、原因及其规律。 纳粹德国的远东政策是其全部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远东政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  相似文献   

8.
天津沦陷期间日本侵略者有计划地推行鸦片毒化活动,通过操纵伪天津禁烟分局、土药业分会等机构,颁布一系列禁毒法规,统制鸦片的生产、贩售、吸食各环节,放纵对毒品的走私制贩,结果使天津地区烟毒愈加泛滥,成为远东闻名的"海洛因制造中心地"。该时期天津烟毒问题颇具代表性,由此尽可呈现日本毒化罪行与中国受害之惨烈情形,深刻揭示日本侵华战争之罪责。  相似文献   

9.
张绍甫 《文史月刊》2013,(12):45-48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市区,曾利用英美商人开设的“大华”、“光陆”两家首轮电影院,放映有鲜明政治意图的日本电影,以毒化中国人民,为时达两年左右。我一度在日本人办的“中华电影公司”工作,被派去接收“光陆”,开办“文化馆”。又曾协助“大华”做翻译工作。所以这一时期日本人利用电影毒化中国人民的事实,我是亲自见闻的。  相似文献   

10.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37年爆发的淞沪抗战以及日军此后长达八年的围困与占领,对上海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市政管理和日常生活均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一剧变同样给这座城市的毒品贸易与消费带来了显著变化。面对巨大的毒品市场和巨额毒品利润,日本自控制上海之日起,就计划将此贸易控制在手中,以支持其在中国的战争行为。为此他们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华中宏济善堂为代表的毒品贸易垄断,向上海及华东地区大量输入毒品;另一方面则废弃了国民政府自实施"两年禁烟、六年禁毒"政策以来,针对毒品贩卖、吸食行为的严厉打击措施。日本当局的上述行为极大地刺激了上海的毒品贸易与消费行为,同时大大降低了毒品犯罪的风险,使这座城市沦为抗战时期日本"毒化政策"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2.
梅桑榆 《百年潮》2001,(4):57-59
1932年,“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在“满洲”的殖民机关除了以野蛮的屠杀和奴化教育来加强对我国东北人民的统治之外,另一个毒辣的手段,便是拼命推行毒化政策。九一八事变之前,一些日本人已在我国东北进行贩毒活动。1933年,日本关东厅公布了“鸦片专卖法”,并且成立了“鸦片专卖公署”,使鸦片的种植、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对关税自主交涉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国民政府发起的“革命外交”中 ,日本政府不肯顺应中国形势的变化 ,而依然以旧思维和旧方式来对待中国。日本从一开始便拒绝承认中国有宣布旧约终止的权利 ,并曾想抵制中国实施暂行国定税率。日本的僵硬态度不仅为中国所反对 ,也未能获得英美等国的支持 ,在其他各国都与中国订立新的关税条约一年半之后 ,处境孤立的日本才与中国订约。日本政策过于短视 ,它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是短暂的 ,而长久留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则是敌对和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4.
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方面现存的档案史料,论述了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在实施“满蒙政策”的同时,制定并实施的“对中国本部政策”;1933—1935年间,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形成与华北事变的发动;广田内阁期间,日本以华北分治政策为中心的对华政策的全面确立,以及“佐藤外交”对于该政策的调整与失败;七七事变前夕的近卫内阁,继承了上述政策,并最终发动了“中国事变”。以华北分治为中心的日本对华政策,是日本政府与军部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也是日本局部侵华行动的指导与依据。从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看,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经由华北事变,迅速走向“中国事变”,包括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在内的这个历史过程,并非偶然;它不但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而且构成了日本侵华“十五年战争史”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1939年6月至1944年4月,日本利用宏济善堂在华中进行毒化活动。在不到5年时间里,宏济善堂牟取了10亿日元之巨利,为侵华战争提供了相当于12艘航空母舰的物力支持,并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因日人败降时,销匿了宏济善堂相关资料,时至今日,仅有一些关系人的回忆,隐约透露出其恶行之一点一星。本透过尘封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原始档案,以期揭开这一重要毒化机构的具体运作之谜。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日本对国统区毒品走私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春风 《民国档案》2003,1(1):50-54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沦陷区公然贩卖烟毒的行径 ,已为中外 (包括日本 )秉持正义的人士所揭露。① 那么 ,日本对它侵略势力鞭长莫及的国统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分割敌我的“阴阳界”是否阻挡住了日本汹涌的毒潮呢 ?对于这些问题 ,目前尚无专文述及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 ,以求事实大白于天下。一、日本毒品走私政策的制定为困死中国抗日力量 ,日本采取了封锁中国沿海航行和向内地走私日货的两手政策。一方面 ,日本于 1 93 7年 9月 5日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另一方面 ,它在侵占中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后 ,建立了五大走私据点 :天津、徐州、上…  相似文献   

17.
一总论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张海鹏3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程中原3期二日本侵华日伪的鸦片毒化政策对东北农村社会的影响…………………李淑娟1期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几个问题…………申玉山、赵志伟1期日军慰安妇政策在华北地区的实施……………………………田苏苏2期《盛京时报》关于七七事变报道研究…………………王晓岚、戴建兵3期日伪时期南京新闻传媒述评……………………………………经盛鸿3期浅论汪伪时期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经费来…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早就想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管理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国民政府的法币先与英国的英镑建立比价关系,后来受于美国的压力,国民政府不得不将法币与美元挂钩,改革结束时日本连一杯残羮都没有分到,怀恨在心。日本陆相说:"中国此种快刀斩乱麻的货币政策计划即系抗日精神的表现"。日本为了破坏法币政策,他们大量从华北走私出口白银,据日本官方统计,1934——1936年两年间,由日本转运出口的白银达日金2500万元。同时还进行走私贸易。在这些  相似文献   

19.
自“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以其失败告终,其间的是非曲直,历史已做出了判决。本文仅就1937——1945年期间日本的对华政策及演变,作简单的阐述。毫无疑问,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始终执行了一种以灭亡中国、独霸中国为目的的侵略性政策。但是,在这八年中,由于它的对华政策受到国际形势、侵华战争形势、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中国内部各种矛盾等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20.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国家神道与军事侵略相呼应.在中国的广泛地区,尤其是军事、经济要地建立神社.在华神社作为日本本土神社的延伸,所祭之神是以天照大神、明治天皇为首的日本神灵皇祖,建筑式样也是日本式样,被视为"八紘一宇"、"肇国大精神"的象征性建筑物.日本政府、军部及神道界所设立的在华神社不仅扮演着辅助军事侵略、实施文化侵略的角色,是妄图使中国人丧失民族性的"皇民化"政策中的一环,而且也是统制在华日本人思想意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