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福荣 《百年潮》2008,(11):50-55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新余罗坊会议期间,约请兴国县永丰区参加红军的8位农民,开了一个星期的座谈会。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刚刚结束,毛泽东即将长达4万余字的《兴国调查》整理成文。1988年,江西省社科联和兴国县社科联联合组成调查组,对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提到、分析的8个家庭进行了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05,(5)
为纪念毛泽东作“兴国调查”75周年,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和中共赣州市委、中共兴国县委定于2005年10月联合在苏区兴国县举办“纪念毛泽东作‘兴国调查’75周年暨弘扬苏区精神理论研讨会”,现特向全国征集论文。论文参考选题: 1.毛泽东作《兴国调查》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苏区精神的丰富内涵;3.苏区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原因;4.苏区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关系;5.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6.苏区精神与苏区干部好作风;7.苏区精神与毛泽东倡导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作  相似文献   

3.
晏亦华 《南方文物》2012,(4):115-117
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在江西新余罗坊镇找兴国县永丰区的八个农民,就旧有土地关系、阶级状况、土地分配、苏维埃政权、农村军事化等问题,开了一个星期的调查会。次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毛泽东抽出时间将调研素材整理成了一篇长达4万余字,具有重要价值的《兴国调查》。毛泽东通过兴国调查,获得了宝贵的  相似文献   

4.
邱长福 《文史月刊》2004,(12):32-33
“英国、美国不如兴国”。苏区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兴国县可谓情有独钟,从1929年1月,毛泽东率红四军进军赣南到红军离开苏区长征,在短短4年多时间里,毛泽东五进兴国县,他走村串户,搞调查、察民情,指导兴国革命,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高华在《炎黄春秋》2006年第10期发表的《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一文中说:“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毛泽东的《长征》诗(1935年10月)和他论长征伟大意义的报告,无疑对“长征”一词的传播和影响是广大和深远的。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长征”一词是毛泽东首先使用或首创的。  相似文献   

6.
《长征》     
正《七律·长征》是毛泽东长征诗词的巅峰之作,既是长征的史诗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崇高革命精神的赞歌。19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李可染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题创作一幅山水画。画面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赋之浓墨重色,块面厚实稳重,  相似文献   

7.
王谦 《文史精华》2006,(10):4-9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几次重大转折,对红军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具有关键作用。如黎平会议改变了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四渡赤水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哈达铺确立了红军的落脚点等。《红军长征中的几次重大转折》一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述编年索引》(以下简称“《毛编年》”),王作鑫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录毛泽东稿及相关信息12325条,是中国目前较有分量的一本毛泽东稿编年作。编下了较大的功夫,这是不能抹杀的。但通过对该书1949年10月1日以前部分进行校勘(1949年10月1日以后部分,俟以后校勘),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以下将校勘的情况作一陈述,  相似文献   

9.
1966年2月,一边是彭真他们在起草《汇报提纲》,通称《二月提纲》,一边是毛泽东导演江青主演炮制《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可谓针锋相对。4月10日,《纪要》以中央文件名义发出。中共中央的批语盛赞《纪要》说:林彪同志委托  相似文献   

10.
黄高厚,江西吉安人。1930年,他正在江西吉安一家布店当学徒,8月的一天,红军打下了吉安;当时他很年轻,才十六、七岁,非常兴奋,看见红军在吉安大街小巷游行,喊口号,帖标语,都是些“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等内容,非常兴奋。一颗狂跳的心真是按捺不住,真想参加到这支队伍里去。好在红军来后组织了工会,并组建了工人自卫队,他报名参加了,扛着大刀红缨枪参加巡逻,真威风。10月,红军总部要扩大红军,吉安总工会立即组织工人自卫队集体参加了红军。先在工会由红军派出的指挥官来训练了几个月,然后编入红十二军政治部青年学校学习,因为工人阶级是最革命的,所以他及战友们受到特别的培养。当时红十二军军长是罗炳辉,政治委员姓谭,两位首长常来给他们讲课,使他们懂得了许多道理,什么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工人阶级,这些新名词在他的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每天学习完,下午就教唱革命歌曲“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歌词久久不忘。学习了3个月后,他被编入十二军政治部警卫连二排四班当班长。连长于乎生,指导员李表勋,排长姓金。那时红军指战14员非常年轻,大家像亲兄弟一样,行军打仗相扶相帮,革命大家庭的生活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11.
王耀南 《百年潮》2011,(3):20-25
开国少将王耀南,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毛泽东誉为“工兵专家”。刘伯承曾经风趣地对毛泽东说:“只要王耀南有烟抽,红军没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没有过不去的河。”20世纪60年代的经典影片《地雷战》和《地道战》的军事顾问,就是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的王耀南。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4,(1)
1935年10月,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结束了创造人间奇迹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为了肃清张国焘错误路线在红四方面军造成的不良影响,毛泽东决定在红军队伍中开展一场"肃反运动"。随后,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肃清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决定》,延安部队、机关和学校纷纷召开声讨张国焘会议,史称"延安肃反"运动。在"肃反运动"中,毛泽东仍对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张国焘、陈昌浩等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是博古(秦邦宪)诞辰110周年。关于博古,我的父亲康念祥在长征中作为他的四个警卫员之一,也是唯一走完长征存活的警卫员,有他的一些回忆。这里没有中央决策大局的记述,只有一个普通红军战士与领袖的平凡故事。我的父亲康念祥是江西吉安禾埠桥康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1930年10月红军解放吉安时参加队伍,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的战斗。1934年8月,第五次反"围剿"时,父亲被安排担任博古的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注释限于篇幅,并没有让读者完全了解这篇文章历史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阅读过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和大量的地方志。他每到一处,必设法借来县志进行核对调查。 1930年,他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时,提出要向孔夫子学习,做到“每事问”。他进行地方调查工作时,读方志是一个必不可缺的内容。我国有修志的传统,方志是我们认识社会,了解一个地方的乡情的必要材料。毛泽东深知方志的价值,1929年红军打进了江西兴国县城后,他住在县图书馆里,有一次肖华去请示工作,见他正埋头阅读《兴国县志》。在瑞金时,他把一部缺残一卷的清代续修的《瑞金县志》,视为珍宝,常常细心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中央宣传部学习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这是延安整风学习的首次动员.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拉开了中央领导层整风运动的帷幕.次年2月上旬,毛泽东作《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党的整风运动由此开始.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  相似文献   

18.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7,(11)
<正>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来自闽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西、琼崖、中央等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国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的610名代表出席大会。毛泽东代表苏区中央局作《政治问题报告》。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就的。当时他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将满腔的战斗豪情化为壮丽的诗篇,充分显示了这位伟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管当时红军处境极其恶劣,依然面临强敌"围剿",如何在陕北落脚尚无眉目,日寇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但是毛主席坚信红军长征必胜,抗日救亡必胜,中国革命必胜!  相似文献   

20.
王燕光 《文史精华》2006,(11):10-15
李德才,江西萍乡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河北省保定市政协原副主席、军分区司令员。熟悉李德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土佬”。相传在红军初创时期,红3军攻下吉安之后,缴获了一批物资被服,分到李德才手里一条西装裤子。他不假思索地把裤子反穿在身,还振振有词地告诉别人,那个开口是用来屙屎方便的,被大家传为笑谈。这个笑话后来传到红军总政委毛泽东耳中,他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