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窝子古镇,位于四川省彭州市西北山区的湔江畔,“因此镇靠山边处有一天然洞穴,终年有水流出而得名海窝子”(《彭县志》)。海窝子泉,四季流水千年不断,是全镇上千人口的生活水源。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因重建镇而改名“新兴场”,今称为新兴镇,但“海窝子”之名流传甚广,民众称“海窝子”更胜于“新兴”。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2014,(1):37-39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在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被征服,其文化逐渐淹没在中国中心地区的主流文化之中。其历史和文化的重建主要依赖于考古资料。由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和商业街大墓及其自然环境构成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古蜀文明遗址,充分展现了公元前19世纪至前4世纪古蜀国辉煌的青铜文明,为已经消逝的古蜀国历史、传统提供了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3.
刘辉 《大众考古》2022,(3):48-53
<正>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以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为代表的古蜀王国便已雄踞成都平原,形成了一个辐射甚远的青铜王国。春秋战国时期,位于平原腹地的“蜀”又与峡江地区的“巴”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后世所称的“巴蜀文化”,并在秦、楚及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直到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巴蜀文化逐渐消逝,并在西汉中期彻底融入到了秦汉主体文化之中,古代的巴蜀文明最终被封存于史书的只字片语中。  相似文献   

4.
鱼凫王的遗痕与古蜀人的迁徙小鱼洞古镇得名于湔江东岸的丙山南麓的丙穴(也称之为小鱼洞)。在小鱼洞湔江的西岸有著名的大鱼洞,湔江两岸的大小鱼洞盛产各种鱼类。鱼是古蜀人的主要食物。在当时,能指导古蜀民众捕到大量鲜鱼的人就会被部落人推崇为首领,这可能就是"鱼凫王"称谓诞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古蜀文明中,三代古蜀王蚕丛、柏灌、鱼凫创造了早期古蜀文明的辉煌。作为古代宗教崇拜的图腾崇拜更真切的反映出了鱼凫文化的独特文化特质。鱼凫文化也成为了古蜀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世的古蜀文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巴蜀书社出版问世、被列入北京大学中国传统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丛刊的《古蜀的辉煌》一书,是四川省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剑华同志多年来深人研究三星堆化和古蜀明的一部力作。我们读后认为,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考古学专,特撰小,给予介绍,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星堆一期文化"是与"宝墩文化"有所交叉的不同文化类型;"三星堆一期文化"主人可能是蚕丛氏蜀王,"宝墩文化"可能为柏灌氏蜀王。三星堆古国是一个神权国家,在中国文明史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考古发现,使一个已经失落的古老的巴蜀明,闪现出耀眼的光芒。研究三星堆化是中国考古学,也是中国化史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三星堆化面貌的神奇和化渊源的扑朔迷离,也为我们的认识和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本对此作了分析,并对《古蜀的辉煌》一书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探索,作了热情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老子思想强调抱元守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想好自己一生要做什么,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守住它、实践它;而不要做社会游戏的工具、羊群,随风倒"  相似文献   

10.
古蜀文明研究的重大成果─—简评《三星堆文化》杨荣新雄浑而古老的西南大地有着无数个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之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当数三星堆文化之谜。自从1929年春一户普通农家在川西平原的广汉中兴乡月亮湾发现数百件古玉器以后,一批接一批的中外专家、学者便纷...  相似文献   

11.
再论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许顺湛我发表过一篇《黄帝时代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短文(《中州学刊》1992年1期),论述了黄帝时代的概念,与考古学文化结合,黄帝时代应包括仰韶中晚期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早期文化等。文中还着重论述了黄帝时代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黄河从巴颜喀喇山的清澈雪水起步。纳百流.汇千溪,浩浩荡荡流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河道上呈现出独特的“S”形,神奇般地造就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加上因修建盐锅峡、刘家峡、八盘峡三座大中型水电站而形成了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置大西北高原上罕见的靓丽高原湖泊,构成了西北高原特有的黄河风情绚丽画卷,这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  相似文献   

13.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游人如织的八达岭长城满足不了人们对古代金戈铁马的想象,“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的景致只有在人迹罕至的大漠才能体会。 从甘肃嘉峪关出发,一路向东,是绵延不绝的长城遗迹。遗憾的是,在自然侵蚀下,这段残存的古长城在不断消失,或者再过几十年,就将永远消失在版图中。  相似文献   

15.
16.
张家荣 《旅游》2013,(5):44-49,3
我喜欢在多种方式的旅行中转换,这个转换过程会使我获得奇妙的新鲜感与陌生感。另一方面,我的旅行往往只能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面不宽,但这也会带来另类的深度快乐与深度满足。世界很大,我们能行走的总是很小。随遇而安是我旅行的态度。平日工作繁忙,那么纸上的行旅总是可以的吧,看书或者业余写作,就是在这样零碎的时间里完成的。有空的周末就去附近的地方观察拍摄植物与昆虫的世界,这也算是随遇而安的另一种具奇妙感的旅行方式吧。休假时间则更多地交给云南,那是我的故乡。十余年来,我独自走过云南的大部分乡镇,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变化,获得一些熟悉又陌生的别样旅行趣味。  相似文献   

17.
众多的历史学家、考古专家认为,距今5000-3000年间古西蜀王国的突然消失。是一次巨大的洪水所造成。笔经分析研究认为“洪水说”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文献记载古蜀国有先蜀、后蜀两个时期,先、后蜀之间是缺乏文献记载的无王时期。先蜀有"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后蜀有"杜宇—开明"两朝。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先蜀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后蜀相当于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三星堆金杖上的鹳图可以理解为伯鹳—射鱼图,大型青铜立人像身穿伯鹳服等,是柏灌—鱼凫朝的见证。《蜀王本纪》记载三代"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末代鱼凫王"神化"时"化民"甚众,至杜宇自立为王,"化民往往复出"。我们把先、后蜀之间的无王期称为"神化"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十二桥文化。文献记载鱼凫王是田猎到湔山时成仙的,他的"神化"路线应该从三星堆古城出发,沿着湔江向西到天彭阙湔山前,再转向北进入湔江上游谷地。老蜀王神化前举行最后一次燎祭后掩埋宗庙祭器。一号祭祀坑在殷墟一期,对应于柏灌王;二号祭祀坑在殷墟二期(武丁时期),对应于鱼凫王。两者既是祭祀坑,又是器物坑。  相似文献   

19.
杨剑  李灿  雷雨  冉宏林 《四川文物》2020,(1):117-120
2019年11月4日至11月5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什邡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暨纪念桂圆桥遗址发现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什邡市召开。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纪念桂圆桥遗址发现十周年为主题,并就古蜀文明的保护传承展开全方位深入讨论,议题涉及桂圆桥遗址及相关古蜀文明遗址的发现、发掘与重要意义、古蜀文明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聚落考古工作与研究以及科技考古研究等几个方面,成果丰硕。为开展桂圆桥遗址今后的考古工作、研究、保护以及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提供了诸多有益思路和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地的考古学文化,纷纷在文明化道路上阔步向前。良渚文化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在礼制规范、信仰统一方面,在早期文明中堪称出类拔萃。无可争议的文化中心杭州余杭的良渚遗址群,分布着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等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它们以良渚古城为核心框架,布局有序、等级分明、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