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可 《世界》2004,(10):71-71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惟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贵州古代墓葬、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正期待着分子生物学的关注。应用生物DNA技术研究考古人骨,在国内外已日趋完善。它的应用将有助于古夜郎主体民族的识别及许多相关考古学无法解释的问题。这是夜郎考古研究不能忽视的方法,也是夜郎研究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提取中的实用性,利用多光谱成像系统和微型光谱仪对正德八年诰命中破损的纹理组织、模糊的墨书字迹进行识别。在对诰命的图像信息提取后发现,多光谱的红外光波段对纺织品文物上的墨书字迹具有较好的识别作用;在颜色复杂或肉眼无法识别细微纹理的情况下,结合提取对象的反射光谱,可以较好获取织物颜色和纹理信息,完善和补充纺织品文物的相关信息。多光谱摄影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信息无损分析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藏品管理工作也需更加高效、灵活地进行。利用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对文物存放环境进行监测,对出入库人员信息进行识别。通过系统软件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了文物的动态管理、清点及信息查询,加强了环境监测水平以及对出入库人员的控制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引入藏品管理工作中来,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安全性,更为实现文物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感现象的身体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出发,即人的生理结构及身体活动是决定人的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通感发生的方向及其认知理据:通感总是用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多的感知来表达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少的感知。文章还发现,从视觉向其他感官的感知迁移同样受身体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子三萜类特征物(如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和豆甾-3,5-二烯等物质),而麻纸中则无此类特征物——利用这些特征化合物可以区分竹纸、麻纸和桑皮/构皮纸。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一副清代蜡笺纸对联的分析中:确定了该书法用纸为皮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检测出长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表明蜡笺纸的制作使用了蜂蜡;检测出吡咯及其衍生物,表明该书法蜡笺纸装裱时所用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另外检测到了生物碱类物质,表明该蜡笺纸使用了植物染料。综合以上研究表明,Py-GC/MS方法不仅能够确定中国传统纸质文物的纤维来源,同时可以确定纸质文物上蜡、胶结物及染料等信息;结合传统的赫兹伯格(Herzberg)染色法,进一步确定了皮纸的具体种类。蜡笺纸文物材料信息的检测识别可为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方法为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冯智明 《民俗研究》2014,(6):142-148
作为一种剪而复生、式样多变的身体物质,头发在很多文化中被赋予了复杂的象征意义。蓄长发是红瑶人标志性的身体表征,以其独特的生命观、身体观和"修阴功"人观为基础。以发寄魂的身体认知和生命理解是红瑶人蓄长发、不随意剪发的思想根源;而洗护头发的时日禁忌和"父母在,不改装"的身体之孝则强化和巩固了这一身体习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探讨了以钙源、磷酸盐源、胶原蛋白矿化溶液浸泡—气体扩散多循环法加固古代骨骼材料的工艺方法,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色度分析法、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处理后的生物磷灰石骨骼具有加固材料成分和骨质本体一致,原位合成且深入到骨质内部等特点,克服了有机聚合物及其他矿物材料简单物理充填的一些弊端,且处理过程简单、效率高、外观改变小,能满足对脆弱骨质文物、人骨及其他动物骨骼的加固保护需求。  相似文献   

9.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石质物风化的诸因素,认为主要来源于石材原料、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破坏等儿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用于石质物加固保护的无机加固剂、有机加固剂的特点、应用及其加固技术,该工作对石质物加固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揭展是书画重新装裱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装裱过程中所用的浆糊往往与画心、命纸很难分离,导致揭展过程复杂,且容易造成古书画的损毁。传统的水闷润揭展法对于难揭展的纸质画心极易揭晃。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芽胞杆菌发酵产生的含有淀粉酶的胞外液制备生物揭展剂,并通过作用于宣纸老化材料验证了揭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的发酵液去除菌体并透析后获得的生物揭展剂揭展效果较好。利用扫描电镜和拉力强度检测分析了生物揭展剂对书画文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揭展剂能够降低剥离力和纤维指数,与用水闷润相比,增加了宣纸样品在闷润后的抗拉强度,且对宣纸微观结构无明显影响;观察生物揭展后100天的样品并没有霉菌生成,表明该生物揭展剂具有很好的揭展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对成套明代水陆画进行揭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柴秋霞  邓又溪 《东南文化》2023,(6):12-19+191-192
基于“身体在场”的不可移动文物展示逻辑,已明显制约数字展示的创新性,需要从以身体在场为中心的还原和交互展示,迈进到以更加主动转场体验为中心的文化内容创造创新展示。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方式探索的新逻辑,“具身转场”分为基于媒介呈现的转场、基于社会经验的转场和基于体验迁移的转场。面向文物的数字艺术的创作,能消解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人与(文)物互动的潜在限制,并赋予这种数字化互动以社会化互动的内蕴。  相似文献   

12.
犀牛在我国古代数量较多,分布也较广。在诸多文献记载中可以找到犀牛的踪迹。很多文物受到犀牛的影响,或是制作成犀牛模样,或是利用犀牛的身体部位制作而成,或是文物上有犀牛的纹饰。文章从文献资料入手,重点介绍跟犀牛有关的多种类型的文物。  相似文献   

13.
本详细描述了利用近景摄影测绘手段进行安丙家族墓的物考古测绘过程和技术方法,并就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和制图方法在物测绘、考古测绘及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斌 《东南文化》2002,(4):32-39
林耀华先生在《民族学概论》一书中谈化与民族的关系时谈到:“化是人类创造的,同时,化又陶冶和塑造了人类本身。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不可能创造同一种模式的化,而人类刨造的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化,又将他们自己塑造成了各具不同化特征的化群体——民族。”林先生精辟的论述说明了每个民族的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化是区分民族的重要标志。物作为化的物化形式、化的载体,也必然反映出化的特点。那么,作为藏族化载体的藏族物又有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信息的提取与研究对于揭示古代遗物包涵的人类社会、文化等历史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古代的工艺技术特征,探寻文物制作技术起源及其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病害调查分析,为保护文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工作以红外光谱技术为出发点,细致梳理了目前红外光谱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包括无机质文物中青铜器、土壤、颜料、珠宝玉石,有机质文物中纸张、丝织品、彩绘胶料、有机残留物,以及保护材料。提出该技术具备应用范围广、特征性强、无损或微损样品、不受样品物态限制等优势,但同时不适合分析含水样品、定量分析时误差大、解析图谱时依靠经验等局限性。揭示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分析文物方面的广大前景,为文物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藏青铜与铁质文物存在南方潮湿地区金属文物典型病害问题,集合残、缺、破、断、锈、变形等多种病害特征,文物腐蚀和矿化程度严重。修复团队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与科学检测分析,明确器物造型、工艺特点,掌握文物病害类型与发展程度,在此基础上将传统修复方法与现代科学手段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文物本体及其历史、艺术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尤其是治理高度矿化、粉状锈等青铜文物病害的技术经验以及引入更便捷、高效的铁质文物脱盐方法,对南方酸性土壤出土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可识别原则"被提出之后,对其理解和运用的状况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偏差。本文指出文物保护修复中的"不可识别"是做不到的。提出了"可识别"在文物的使用人群对象、识别环境条件、识别技术手段、识别时效性等四个方面具有相对性的观点。并对选用可识别原则和把握可识别程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通过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构成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生活特征的一种身体运动的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来看,它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身体文化产物。当代,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与古代体育活动有关的文物资料被大批地发掘出来,从而使我们对古代体育文化形态的研究有了更为充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依然较为落后,这不但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还给文物带来了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有效改善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情况,应根据博物馆的特征,基于RFID技术,结合Wed Service应用程序建立出一套实时监控博物馆文物的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RFID技术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20.
韩晓颖 《神州》2012,(10):311-311
文物鉴定,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科学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打下比较科学的材料基础。同时,文物鉴定又是保护、收藏的基础,其道理很简单,不辨明真伪,或把赝品当成真品,就失去了保护、收藏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